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9 12: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征以及曹诗的写作风格;
  2.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艺术魅力,在初中的基础上提升鉴赏水平。
  教学设想
  1.从初中学过的曹诗入手,解读本诗;2.抓住“忧”字作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曹的思想感情的理解;3.反复进行朗读,帮助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步骤
  1.引入
  (幻灯1:封面)同学们在初中学过两首曹操写的诗,谁还记得呢?谁可以为大家背一背吗?(背完一首后分别切入幻灯3、4:《观沧海》《龟虽寿》)
  2.展开
  (1)这两首诗是曹操在早期写的,正当壮年的他,雄心勃勃,要实现他统一中国的梦想,诗中表现了他为实现伟大理想的坚定决心。
  问:那么,这首《短歌行》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写的呢?
  (幻灯2:写作背景)
  要读懂除了要了解创作背景之外,也需要多读的,只有读多了,才能真切的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请大家读一读全诗。读的时候总体的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读诗,配乐)你能够用最少的字概括出来吗?(提问学生)一个字“忧”。
  (2)(读1~8句)问:作者忧从何来?又如何解忧?(提问学生)
  分析:是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作者说解忧“唯有杜康”,杜康真的可以解曹操的忧吗?曹操真的认为酒可以解忧吗?不是。分析赤壁之战的战败原因,缺乏辅助他成就霸业的人才。
  落实字词:几何、去、杜康。
  (3)(读“青青子衿”到“心念旧恩”)问:我们刚才读的几句诗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什么感情?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
  分析:巧用两个语典“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鸣”表达对人才的渴慕和呼唤,然后虚开一笔,想象四海之内人才聚集到他的麾下的场面,深切的表达出他对于聚天下英才的希望。(“辍”“掇”之辨,“辍”表达的是作者忧之深,而“掇”说更能表达曹操对人才的渴求)。
  落实字词:苹、鼓(一鼓作气)。
  (4)(读最后几句)问:英名的领袖都懂得人才的重要,但怎样才能吸引人才“南飞”为自己以及自己的伟大事业服务呢?你看,乌鹊(人才)在举棋不定,在寻找心目中的明主,曹操怎么向天下贤才发出呼唤呢?
  分析:天下贤才啊,不要犹豫了,我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来欢迎你们,也会用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你们,快来吧,和我一起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吧!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语典一个事典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态度,也印证了他在《龟虽寿》的誓言。
  落实字词:厌(学而不厌)、哺、存(有子存焉)。
  3.深入
  (1)乐朗读全文。问:曹操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忧呢?我们又如何理解他的忧呢?我们在分析他的忧之前,不妨先看看其他诗人写的忧。在古代如海一般的诗歌中,写“忧愁”的不算少数,我们暂且粗略的把忧愁分为“亲朋离愁”“思乡之愁”“壮志难酬之愁”三大种,大家从初中学过的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来,可以吗?(幻灯5、6、7、8:愁的理解)
  (2)问:我们可以把曹操的忧归到哪一类或要另起一类呢?(讨论——探讨)
  分析:曹操的愁是一种心忧天下的愁。这种愁源自他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源自他为实现理想而求贤若渴,源自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他的愁之多之深正说明他的志之远之大啊!这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伟人之愁。(点击幻灯片,弹出答案)(再点出幻灯9:禤子曰
  古来诗人多忧愁。他们因爱而愁,
  他们因情而愁,他们因欲旺而愁,
  他们因志大而愁,他们因愁而悲,
  因悲而痛,因痛而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所以,
  朗朗长空留下了他们留传千古的绝唱!
  这就是——诗人。
  ——禤子
  4.教师配乐范读。作结(幻灯10:精华鉴赏)
  (1)全诗融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把对客观社会的描绘与主观思想上苦闷忧郁情绪抒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曲折有致的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深远,气韵沉雄,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不愧为难得的上乘之作。
  (2)用典贴切。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诗的主旨,并能贴切自然。
  (3)毛泽东评价: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课后记】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当上完一节课,掩卷而思,总可发现许多的不足。在深入备教材时,愈发的发现课文有许多精采之处可以讲,因为总放不下“传授知识”的角色,总希望在一节课里解决许多的问题,真的搬上讲台不免琐碎,层次不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提高。本设计照顾到以下几点:一是把诗歌当作诗歌来教,那就是多开口读,借助读来领悟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美;二是解读时落实基础;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必要的拓展;四是通过概括提高学生赏诗的水平。正如听课的专家、同行所提的,本课在师生交流、朗读的形式的多样性和对诗歌的多元解读还有所欠缺,尤其在重点中学,更应该大胆实践,把新课标的精神更多的在教学一线中体现出来。
《短歌行》教案设计2
  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具体分析诗歌。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总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短歌行》教案设计3
一、简洁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背诵课文
附:板书: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结语:英雄的慷慨悲歌
《短歌行》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熟悉诗歌
????1、导入:
????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
????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
????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诵读体会:
???(过渡语:……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诵读上来,通过诵读进行巩固。――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大法)
????1、叫2个学生个读(配乐),分别叫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再简评;再齐声诵读。
????2、听歌曲《短歌行》。
????板书: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四、归纳:参见学习提示
五、作业:练习五
《短歌行》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导入新课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都是谁的诗句?这些诗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慷慨之情。
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教师巡回点拨。
3、讨论诗歌的内容层次(板书)。
○1
○2
○3
○4
四、局部深入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五、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把自己认为很有表达特色的句子画出来。
2、品析所画出的句子,相互交流,自由发言,体会诗歌的艺术技巧。
A引用成句,不露痕迹。
B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六、拓展延伸
结合诗歌内容,联系现实,以“时间”或“人才”为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七、课堂练习
阅读曹操的《龟虽寿》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1神龟:通灵的龟,活的寿命最长。○2腾蛇:传说中的神物,龙,能腾云驾雾。○3骥:良马。枥:马棚。○4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5盈缩之期:人的寿命长短。○6养怡二句:谓对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八、课文小结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选择诗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然后写写感受。
幻灯片1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都是谁的诗句?这些诗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曹操,体现了作者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怀以及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雄心壮志。>
幻灯片2
曹操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等,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如《观沧海》《短歌行》。著有《魏武帝集》。
幻灯片3
《乐府解题》根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以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幻灯片4
建安十三年,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11月15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幻灯片5
录音朗读
幻灯片6
短歌行
1、人生短暂借酒浇愁忧——功业未就
2、思慕贤才宴饮嘉宾思——求贤若渴
3、忧思不绝宴待贤士迎——仰慕贤才
4、贤才择主搜揽人才盼——天下归心
幻灯片7
《短歌行》音乐欣赏
幻灯片8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土,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忱,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有更多的贤能之士帮他实现其政治理想。>
幻灯片9
艺术技巧
1、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
2、引用成句,不露痕迹。
3、苍凉悲壮,感情丰富。
幻灯片10
结合诗歌内容,联系现实,以“时间”或“人才”为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幻灯片11
课堂练习
阅读曹操的《龟虽寿》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1神龟:通灵的龟,活的寿命最长。○2腾蛇:传说中的神物,龙,能腾云驾雾。○3骥:良马。枥:马棚。○4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5盈缩之期:人的寿命长短。○6养怡二句:谓对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幻灯片12
作业:
1、熟背全诗
2、选择诗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然后写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