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530011315700
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2.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由图可知,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北多南少 B.东多西少 C.西南地区最多 D.西北地区最少
4.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较小的是
A.离海远近 B.地形地貌 C.文化习俗 D.农耕文明
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影响北京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淡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6.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A.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C.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7.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位于
①高校密集区 ②城市中心区 ③交通干道旁 ④城市边缘地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调整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
A.降低城市化水平,缓解交通拥堵 B.分散城市职能,控制人口规模
C.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缩小服务范围 D.降低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环境质量
9.最能反映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王府井新东安市场 B.东单东总布胡同
C.燕京啤酒公司 D.亦庄经济开发区
10.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反映出我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 )
A.外向性、开放性 B.公共性、传统性
C.内向性、封闭性 D.等级性、复杂性
2018年春节期间,一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福’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③地区相比,②地区
A.降水多,植被更加茂盛 B.风力小,沙尘暴天气更少
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D.晴天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
12.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各地建筑、饮食、戏曲等各方面地域文化的差异,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特色建筑以土为原料,墙体厚实,主要与当地河网密布有关
B.②地特色建筑多为平顶,主要与当地光照强有关
C.③地人爱吃麻辣食品,主要与当地湿热的气候有关
D.④地传统戏曲秦腔唱腔高亢激越,伴奏乐器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主要与当地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有关
13.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 )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 m2。如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 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 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15.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 m,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16.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二、综合题
17.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犹如一条玉带从风景区中央飘过,展现出一幅幅热带风光的图画。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
(1)图中风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2)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简要说明云南傣族竹楼如何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
(3)要把该风景区建设成为著名旅游区,首先应做好哪些建设?
18.下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分布在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
(2)乙地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
(3)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地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它的房屋建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19.读以下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其水源来自_________。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
(3)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是:
。
(4)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 、 的气候特点,这种结构可以挡风,南窗较大,是为冬季等进入较多的 。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B选项正确;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选项错误;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C选项错误;地域文化体现在非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物质方面,D选项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传统民居的分布,①位于华北平原,传统民居是四合院,①错误;②位于内蒙古草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②正确;③位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为窑洞,③正确;④位于青藏高原,传统民居为碉房,④错误。故选C。
3.C
4.A
【解析】3.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所以C正确。
4.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文化习俗、农耕文明,和距海远近关系不大。故选A。
考点:区域的含义
5.A
6.B
7.C
8.B
9.B
【解析】5.资源是影响北京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而北京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因此,水资源是限制性因素。
6.人口环境承载力与当地的资源量、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呈正相关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故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得区外资源,B项正确;扩大城区面积、完善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通过降低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水平来提高环境承载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7.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属于商业区,付租能力较高,会遵循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原则,选C。
8.“调整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即指分散城市职能,分散部分城市人口,控制人口规模,减轻北京因城市规模过大而引发的城市问题。
9.东单东总布胡同最能反映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其他几个选项都是改造过的或新开发区域。
10.C
【解析】四合院建筑四周呈环绕布局,与外界的交流少,故反映其内向性和封闭性。所以选C。
11.D
12.C
【解析】据材料可知,①有客家围楼,是位于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②有葡萄,是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③有熊猫,是位于四川,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比较湿热;④有钟鼓楼,位于陕西西安,处于黄土高原上。
11.据材料可知,③有熊猫,是位于四川,盆地地形,降水多,植被茂盛,故A选项错误;②有葡萄,是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风力大,多发沙尘暴天气,故B选项错误;②地区比③地区纬度高,故C选项错误;②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太阳能资源更丰富,故D选项正确。
12.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有客家围楼以土为原料,墙体厚实,主要与当地地形和气候有关,故A选项错误;新疆特色建筑多为平顶,主要与当地降水有关,故B选项错误;④地传统戏曲秦腔唱腔高亢激越,伴奏乐器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主要与当地地形以高原为主,广袤开阔有关,故D选项错误;③地是位于四川,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比较湿热,故C选项正确。
13.A
【解析】罗店镇城市建设突出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属于地域文化影响建筑景观。A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政策,故B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与“城市建设突出现代化色彩”无关,故C错误。“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该说法明显错误,故D错误。故选A。
14.B
15.C
【解析】14.由材料可知 “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因此 “小规模”要求主要集中在人均土地方面,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故B正确。
15.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30 m,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故C正确。
16.A
【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A正确,B错。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C错。“木鞋”是单一要素,D错。故选A。
17.(1)热带雨林
(2)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散热。
(3)建设好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完善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解析】本题以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为材料,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解析】第(1)题, 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纬度较低,且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故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主要是热带雨林。
第(2)题,竹楼是在西双版纳湿热的气候下形成的。西双版纳风景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起来可以防潮,野生动物较多,架空可防止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散热。
第(3)题,从基础设施、景观建设等方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好交通运输,缩短旅游时间,完善通讯设施,方便对外宣传与交流;完善景区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质量;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体验,促进旅游发展。
18.高纬度极地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热带沙漠 终年高温,降水稀少 平顶 墙厚 窗小
【解析】(1)甲为北极雪屋,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极地,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2)乙为威尼斯水城,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3)丙为蒙古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丁为北非、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居民建筑广泛使用土体、石材,建筑顶部平坦四周有围墙,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极高。因该地降水少,房屋建筑为平顶,为了降低房屋内部的温度,房屋墙厚、窗小。点。
19.(1)大气降水 (2)B (3)屋脊由外向里倾斜与当地降水稀少及水资源紧张的自然环境有关 (4)寒冷、多风 阳光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山西的民居、水资源、气候等,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灵活运用。
(1)山西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用来进行储存水资源,其水源
来自大气降水。
(2)以中国地方民居——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中水资源问题。
“肥水不流外人田”是对当地水资源短缺,居民对其十分珍惜的一种体现。
(3) 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屋顶屋脊由外向里倾斜,这与当地降水稀少及水资源紧张的自然环境有关 。
(4)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多风 的气候特点,这种结构可以挡风,南窗较大,是为冬季等进入较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