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奇的氧气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在-183℃变成液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磷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浓厚白烟的是……………………………………
(
)
(A)镁带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
)
(A)氧化铁
(B)氧化亚铁
(C)四氧化三铁
(D)氧化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
)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镁带
6、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7、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和引燃细铁丝
(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8、下列物质是氧化物的是………………………………………………………………(
)
(A)O2
(B)KMnO4
(C)
KClO3
(D)H2O2
9、下列关于氧气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
(B)作火箭的助燃剂
(C)能使铁生锈
(D)炼钢
1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第
1
页
/
共
5
页
12、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H2O2
(B)CO2
(C)SO2
(D)O2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15、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16、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乙炔燃烧
(D)硫在氧气中燃烧
17、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
(A)水
氢气+氧气
(B)镁+氧气
氧化镁
(C)水+二氧化碳→碳酸
(D)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18、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且不引入其他气体,加入的可燃物最好是……(
)
(A)硫粉
(B)木炭
(C)氢气
(D)红磷
19、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好选用……………………………………(
)
(A)带火星的木条
(B)燃着的木条
(C)澄清的石灰水
(D)灼热的木炭
20、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1、你认为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液态空气分离法
(C)加热高锰酸钾
(D)电解水
22、要收集到纯净的氧气,最好用…………………………………………………………(
)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集气法然后进行干燥
第
2
页
/
共
5
页
23、下列关于双氧水(H2O2)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由
H2
和
O2
组成的
(B)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它是由水和氧原子组成的
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点燃酒精灯
称量10.05g固体
20
OC
100mL量筒
mL
100
80
液体加热
60
40
量9.5mL液体
20
(A)
(B)
(C)
(D)
25、
在
H2、H2O、H2SO4
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分子
(D)氢气
26、实验室用氯酸钾及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反应完全后,试管中残余固体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___作用,它能___________
氯酸钾分解速度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_______改变,这种物质叫做
_______________剂。
27、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2
个氢分子
,3
个铜原子
,氩气
___,
磷元素________,2
个水分子
________,水银
28、如右图:实验室制取氧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装置图中有哪些错误?请改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操作过程用以下几步,请将这
些操作步骤按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填入括号内。
(
)试管里放进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
)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适当位置上,管口略向下倾斜
(
)移去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
)试管内空气排尽后,将导管插入盛满水并倒置在水槽中的集气瓶
(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第
3
页
/
共
5
页
30、下列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引起的后果是:
(1)取液体药品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底部跟灯芯接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没有预先放水或细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维生素
C
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维生素
C
的化学式是
C6H8O6,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__,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
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维生素
C
中氧元
素的质量分数为
。(C
:12
H:1
O:16)
32、某学生做石蜡成分探究实验:把点燃的一支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
冷却,可观察到瓶壁上有水生成,由此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元素;取出蜡烛,向瓶
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中
一定含有
_____。你对此实验的评价是
。
第
4
页
/
共
5
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A
6.B
7.B
8.D
9.C
10.A
11.C
12.C
13.D
14.C
15.A
16.B
17.B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C
25.A
氯化钾;二氧化锰;催化;加快;质量;化学性质;不发生;催化剂
2H2;3Cu;Ar;P;2H2O;Hg
(1)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
(2)锥形瓶内导气管应稍露出橡皮塞即可;
(3)锥形瓶应正放,瓶口用玻璃片部分盖住;
(4)集气瓶内导气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29.
(2)(3)(7)(1)(4)(5)(6)
30.(1)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
(2)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导致试管炸裂
(3)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4)温度极高的四氧化三铁滴落到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176;9:1:12;3:4:3;0.55
氢;碳元素;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或只能判断是否含
C、H
两种元素或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
第
5
页
/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