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28 10:0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即将开始的冷战的信号
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的合影。美苏曾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之后双方却形成了对峙局面,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
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学习,
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二、美苏争霸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冷战?美国为何要发起冷战?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哪些表现?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的提出
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手段: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目的:
美国杜鲁门总统的一段话: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夸大美国的“责任”,实际上是谋求什么目的?
二战后欧洲城市
英国考文垂市废墟
在二战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有近1 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2)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易发动战争。
冷战政策出台的原因
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一、冷战政策
2.冷战开始的标志
哈里·杜鲁门 杜鲁门主义.mpeg
哈里·杜鲁门 美国第33任总统,1947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的提出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带来了什么影响?
2.冷战开始的标志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_____年__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______________ 正式破裂,标志着美苏之间______的开始。
“杜鲁门主义”
1947
3
遏制共产主义
干涉别国内政
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冷战”
一、冷战政策
3.冷战政策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出台
推行马歇尔计划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我也是出于善意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_____提出“_____________”,主张乘战后欧洲经济困难之机,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这项计划称为“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1947年
欧洲复兴计划
迅速恢复经济
控制西欧各国
目的是,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 ,防止革命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 ,

打开西欧门户
华约
北约和华约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冷战的最终形成
北约
华约
“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赫鲁晓夫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长达三十多年的美苏争霸由此开始。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
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阅读课文,找一找美苏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突出事件和特点?
阶段 时间 特点 主要
事件 美国领导人 苏联领导人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结束
美苏争霸
二、美苏争霸
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赫鲁晓夫)
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
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
(美攻苏守)
突出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使美苏两国接近战争边缘的一次重大对抗。
  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在古巴修建可用于发射核导弹的基地。美国随即做出强烈反应,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撤出所有导弹。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撤走苏联导弹。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的态势反映出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二、美苏争霸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从越南撤军。
苏联全力发展军事力量;1979入侵阿富汗。
(勃列日涅夫)
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
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苏攻美守)
突出事件
二、美苏争霸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
西欧和日本崛起。(里根—戈尔巴乔夫)
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特点: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烈竞争。
(双方有所缓和)
突出事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的声明上签字
含义
信号
实质
开始的标志
表现
冷战政策
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开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的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
1.(2009年芜湖市)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2.(2009年苏州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美国总统是 (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3.(2009年江苏连云港)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治
4.(2009年徐州市)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5.(2010年苏州市)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7.(2009贵阳市)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6.(2009贵阳市)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7.(2009威海市) 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苏联解体  
B.北约组织的建立、华约组织的建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解体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铁幕演说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8、“二战”后,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霸权主义措施是( )
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启示
影响: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极大伤害。
启示:1、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3、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表现有哪些?
危害:
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
表现:科索沃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911恐怖袭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