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1.了解文中所写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理解作者的情怀。
2.欣赏课文优美且幽默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3.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白色的山峰
勃朗峰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勃朗峰的法语意思是“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山势陡峭,为欧洲名胜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
阿尔卑斯山山脉是欧洲的脊梁,它绵延贯穿11个国家,跨越几千里土地,撑起了欧洲大陆的天空,也撑起了所有欧洲人的内心。而最高峰勃朗峰则是一座神圣之山。著名诗人雪莱曾赞叹:“勃朗峰仍在高处闪烁时,阿尔卑斯山已经代表了欧洲的人间天堂,一个新的世外桃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世外桃源”,一起品读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
导入新课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幽默、机智,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竞选外长》(短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镀金时代》等。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前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洲和中东旅行期间,他写了一系列信件,于1869年整理成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中的一篇。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背景链接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生难字词
翌日( ) 俯瞰( ) 皑皑白雪( )
巉峻( ) 拾级( ) 灼热( )
霓裳羽衣( ) 颠簸( ) 打嗝( )
yì
zhuó
kàn
shè
ní chánɡ
chán
ái
ɡé
bǒ
词语解释
【翌日】
【巉峻】
【络绎不绝】
【轻歌曼舞】
【纷至沓来】
次日。
险峻陡峭。
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 形容接连不断的
到来。
名副其实:副,符合,彼此相称。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
美丽。
词语积累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你觉得这篇文章的题目好不好?说一说理由。
明确: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交代了行文线索,文题简洁,一目了然。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 速读课文,说说作者的游览线路是怎样的,又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
作者的游踪变化:马蒂尼—黑首—勃朗峰—阿冉提—沙蒙尼旅馆。
文章是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所至]
请你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关的地点,填在下面游踪路线图的横线上,
并在方括号内填入相对应的交通方式。
黑首
高地
沙蒙尼
坐马车
徒步
[所见]
1—6:写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7—11: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明确:作者一行人先到马蒂尼,第二天路上结伴徒步前往勃朗峰。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看到秀美的景色。快到阿冉提村前,欣赏到壮观的勃朗峰。在峰顶高地,眺望周围山峰的景象,有了独特的感悟。尔后下山经河谷,坐“车王”的敞篷车去沙蒙尼。
1. 根据作者的游踪,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注意要讲清楚作者的经历。
[所感]
作者为什么将“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看作“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因而尤足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吉时美景,多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描写了人们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游览勃朗峰的盛况,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游客的不同样子,说明徒步去勃朗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首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为写勃朗峰的秀美景色作铺垫。道路难行,天气炎热,但人们游兴不减,说明了勃朗峰的魅力。
细读文本,把握内容
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1.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了哪些美景?请找出相关句子,并结合写作方法进行赏析。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1)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先总写景色秀美,再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分写:隧道长,峡谷幽,清流急,岩壁峻,丘岗绿。
明确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2)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勃朗峰气势雄伟、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明确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3)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介绍勃朗峰周围山峰形状的奇特,与勃朗峰形成鲜明的对比。
明确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4)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仰视视角,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了变幻的光影、美丽的景色,生动形象。
明确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2. 下山的旅途中,作者遇到了一个怪异的车夫。结合写作手法,谈谈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车夫形象。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侧面烘托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1)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热情、风趣幽默、乐于与人交谈的性格特点。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示例
(2)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全神贯注、镇定自若、关心他人的特点。
出发前:把握十足;
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
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示例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3)动作描写,表现车夫技术娴熟。
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
(4)行车惊险,车夫却气定神闲,侧面烘托“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示例
示例
细读文本,深研内容
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
品味语言,深入探讨
1. 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但也很好地传达出了作者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请举例简要分析。
“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呐。’”
示例1
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品味语言,深入探讨
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 “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示例2
示例3
品味语言,深入探讨
这些句子诙谐、幽默,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品味语言,深入探讨
2. 通读全文,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并说说这样的风格有怎样的好处。
整篇文章语言生动,又不乏风趣幽默,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既通俗易懂又余味无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登勃朗峰
上山时
下山时
以写景散文的笔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陡峭和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
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语言刻画了车夫之王的形象,以及惊险而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上山见闻:浓墨重彩绘景抒情
上山经历:简笔勾勒写人叙事
表达多样
笔法多变
课
外
拓
展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文本特色
1.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有机融合
本文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运用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的形式,写法多变,笔法巧妙。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二者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本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文本特色
2.简笔勾勒与工笔细描巧妙搭配
作者在写景时,有的地方简笔勾勒,有的则工笔细描,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比如文章第2段,在写取道黑首看到的美景时,作者用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而第5段写峰巅美丽的云彩时,则用一整段文字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文本特色
3.华美灵动与幽默风趣熔于一炉
本文写景部分的语言流畅而洒脱,华美而准确,形象性强而颇有新意。略写时寥寥数笔,或略用修辞就能突出景物的特点;详写时用语华丽,笔意灵动,让人目不暇接。写人记事部分的语言则富有生活情趣,通过“突出细节”“制造反差”“适当夸张”“反常归因”等手法,写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本文突出体现了马克·吐温融多种特点的语言于一体的创作风格。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上山
(观景)
——沿河谷前往沙蒙尼旅馆——奇人奇事
从马蒂尼居所前往黑首——感觉奇好
板书设计
从黑首前往高地——沿途、俯瞰、环顾——风景奇美
V字形山口——远望、仰望——主峰奇伟
勃朗峰高地(下山前)
下山
(叙事)
奇妙的美景
奇特的旅程
环视——群峰奇险
仰望——云朵奇幻
欣赏热爱美景、乐观积极、自由率真生活态度
散文笔法写景抒情
(小说笔法
传奇色彩)
奇
关于“三山”的说法有很多。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三山”指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山,它们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的“三山”多指黄山、庐山和雁荡山。黄山在安徽省,古语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庐山在江西省,以雄奇险秀著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便是吟咏庐山的名作。雁荡山在浙江省,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石室为胜。
积累拓展
返回
三山五岳
中国名山众多,首推五岳。五岳是古人以中原为中心,按地域命名的五座山。它们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就自然景观而言,泰山之雄、 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峻,各具特色,名扬天下。
五岳的文化意蕴也非常丰富。如东岳泰山,因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历代有不少帝王在泰山上封禅祭天。至于嵩山上的少林寺、恒山上的悬空寺、华山上的真武殿等,都在文化史上留下了佳话。
积累拓展
三山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中岳嵩山
北岳恒山
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马克·吐温自传》《马克·吐温幽默小说》等,感受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拓展延伸
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游览路线
马蒂尼
取道黑首
阿冉提村
沙蒙尼
途径勃朗峰
勃朗峰
勃朗峰
勃朗峰
勃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