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店38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完成1~2题。
1.图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极点外,各地相同 B.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C.大约每分钟转4° D.地球上任何地点都一样
读图,回答3~4题。
3.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日期①②③④四地日出的地方时不同
B.图示日期①②③④四地的昼长均相等
C.②即将迎来日出
D.③地的地转偏向力最小
4.若阴影部分为星期三,其余部分为星期四,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全球各地必定昼夜等长 B.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5/6
C.④地正好迎来日落 D.此时①地的地方时为24时
下图中(a)为火山喷发示意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b)中,甲代表的岩石种类可能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①代表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一地质调查组对某平原展开考察,发现该平原具有深厚的沉积岩层,并绘制出了其地表岩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沉积—挤压隆起—地壳下沉
B.沉积—挤压隆起—侵蚀
C.地壳下沉—沉积—挤压凹陷
D.挤压凹陷—沉积—侵蚀
8.若该地沉积岩都是流水环境下形成的,则水量最大、水流速度最快时段最易形成的岩石是( )
A.粉砂岩 B.页岩 C.砾岩 D.砂岩
下表内容为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变化过程,读表回答9~10题。
日期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平均气温(℃) 3 0 -2 -5
气压(百帕) 1 000 1 002 1 004 1 006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阴转小雨夹雪 阴到多云 多云转晴
9.根据上表四天天气变化情况,推断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0.当上述天气系统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③⑤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中是动力因素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 C.③ D.③⑤
1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湖泊水量平衡指某一时段内湖泊水量的收支状况,是根据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之差来计算湖中蓄水量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湖泊一年中入湖水量和出湖水量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湖泊可能位于( )
A.江淮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4.该湖泊所在流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在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中,
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
C.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
D.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
18.下列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
B.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图③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高于东坡有关
D.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
读下面四幅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四座山位置分布纬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山地垂直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 )
A.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B.由水分差异造成的
C.由热量和水分差异造成的
D.由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
下图示意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数字表示纬度。结合图文,完成21~22题。
2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2.下列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东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西北风 D.7月、东南风
24.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受地形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沿海水流动的影响
下图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序号③表示的洋流是( )
A.北赤道暖流 B.秘鲁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千岛寒流
26.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洋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8.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两个区域的区域要素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也明显不同。据此完成29-30题。
29.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距冬季风的远近 D.纬度和距冬季风的远近
30.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主要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棉花;松嫩平原——玉米、春小麦、大豆
B.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 松嫩平原——玉米、冬小麦、大豆
C.长江三角洲——小麦、花生; 松嫩平原——玉米、花生
D.长江三角洲——小麦、甘蔗; 松嫩平原——玉米、甜菜
下图示意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据此完成31-32题。
3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多少
32.下列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示意图,完成33-35题。
33.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34.该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示意图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35.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 )
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间是有联系的,体现了区域关联性 D.说明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
二、综合题(共30分)
36.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6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8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4分)
37.图1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图2为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4分)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4分)
(3)图2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2分)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2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B C C C B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A C A B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C C A C C D A
31 32 33 34 35
C A B A C
36(1)?等雪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37.(1)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3)垂直 (4)北坡的基带处于4_000多米的高度,热量不足以生长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