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 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1电荷 同步检测—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25 18: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电荷
一、单选题
1.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1.60×10-19C??????????????????B.?8.00×10-19C??????????????????C.?-2.50×10-19C??????????????????D.?-1.60×10-10C
2.关于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仅仅是一种理想化模型?????????????????????????????B.?点电荷就是电荷量为 1.60×10?19C 的电荷
C.?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是点电荷???????????D.?当带电体带电量很少时,可看成点电荷
3.物体带电的方式有摩擦,接触,感应等起电方式,那么物体带电的原因是(?? )
A.?摩擦起电??????????????????????????B.?感应起电??????????????????????????C.?接触起电??????????????????????????D.?电荷的转移
4.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 )
A.?2.0×10?19C??????????????????B.?6.4×10?19C??????????????????C.?4.0×10?18C??????????????????D.?1.6×10?10C
5.A和B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4.8×10-9 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过程中电子从B转移到A
C.?B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4.8×10-8 C??????????????????D.?A在摩擦过程中失去3×1010个电子
6.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同学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带电质点的电荷量数字看不清,他只能看清是6.____×10-18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下列哪一个(?? )
A.?6.2×10-18C???????????????????B.?6.4×10-18C???????????????????C.?6.6×10-18C???????????????????D.?6.8×10-18C
7.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
8.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摩擦起电现象
B.?电荷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感应起电现象
C.?天空中云层的带电过程,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D.?任何起电现象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9.电路中有一电阻,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 A,当通电5分钟时,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子数为(?? )
A.?1 500个????????????????????B.?9.375×1019个????????????????????C.?9.375×1021个????????????????????D.?9.375×1020个
10.如图所示,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托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把静电引入大地,避免因放电引起爆炸???????????????B.?减缓车速,保证行车安全
C.?发出声音,引起路人注意????????????????????????????????????D.?与地面发生摩擦,在运输车上积累电荷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电的实质是改变原来的物质结构,产生新电荷
B.?元电荷是指带电量为1.6×10-19C的电子或质子
C.?小的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系统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电荷的代数和就不变
12.如图所示,有一个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 B( ?? )
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不能确定
13.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 1.6×10?10 C ,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
C.?A在摩擦后一定得到了 1×109 个电子?????????????????D.?A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 1.6×10?19 C电子
14.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 +5Q 和 ?Q ,将两小球接触之后再分开,则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 (    )
A.?+2Q , +2Q???????????????????B.?+3Q , +3Q???????????????????C.?+5Q , ?Q???????????????????D.?+3Q , +Q
15.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绝缘导体P正向带负电的小球Q靠近(不接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P两端带等量同种电荷
B.?A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
C.?B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
D.?导体P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少
二、解答题
16.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3×10﹣3C的正电荷,小球B带有﹣2×10﹣3C的负电荷,小球C不带电.先将小球C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再将小球B与小球C接触然后分开,试求这时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多少?
17.如图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A球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18.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10﹣5C?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C的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剩余电子?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电子质量me=9.1×10﹣31kg,电子电荷量e=1.6×10﹣19C)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A.因为 1.60×10?19Ce=1 ,比值为整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 8.0×10?19Ce=5 ,比值为整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 ?2.50×10?19Ce=?2516 ,比值不为整数,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 ?1.60×10?10Ce=?109 ,比值为整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带电体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答案】 A
【解析】AC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当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可忽略时,可将带电体看成点电荷,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 1.60×10?19C 是元电荷的电荷量,点电荷的电荷量不一定是 1.60×10?19C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带电体能否视为点电荷的条件是:带电体的形状与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与带电体所带电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点电荷的带电荷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不一定是1.6×10?19C , 据此分析即可。
3.【答案】 D
【解析】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使物体带电的实质原因是电荷的转移。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进行分析。
4.【答案】 A
【解析】元电荷为最小的电荷量1.6×10-19C,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A. 2.0×10?191.6×10?19=1.25 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A不可能;
BCD. 6.4×10?191.6×10?19=4 , 4.0×10?181.6×10?19=25 , 1.6×10?101.6×10?19=109 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BCD可能。
故答案为:A。

【分析】元电荷为最小的电荷量1.6×10-19C,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元电荷的整数倍,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5.【答案】 D
【解析】A.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处于电中性,不是不带电,而是正负电荷的个数相等,相互抵消;A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中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摩擦起电中A失去电子,转移到了B物体上,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在电子的转移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A带正电4.8×10-9C,B一定带电荷量-4.8×10-9C.C不符合题意;
D.A在摩擦过程中失去 4.8×10?91.6×10?19=3×1010 个电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带的电量是量子化的,是某一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数值就称为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即为元电荷,为1.6×10-18C。
6.【答案】 B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 1.6×10?19C 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 6.4×10?18C 是 1.6×10?19C 的整数倍。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带的电量是量子化的,是某一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数值就称为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即为元电荷,为1.6×10-18C。
7.【答案】 B
【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物体上的电荷不会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8.【答案】 D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存不变。电荷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起电现象,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任何起电现象都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9.【答案】 C
【解析】由q=It可知,5s钟通过的电量为:q=It=5×5×60=1500C;则通过的电子数为: n=qe=15001.6×10?19=9.375×1021 个,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电荷量和电流的关系可以求出电荷量的大小,结合元电荷的大小可以求出电子的数量。
10.【答案】 A
【解析】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如果不及时的将这些静电导走,一旦出现放电现象,就会发生爆炸事故。拖地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地相连,使油罐罐体中的电荷不断地中和,不致造成放电产生火花引起油罐爆炸。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铁链的作用是为了转移带电粒子避免发生爆炸。
11.【答案】 D
【解析】A. 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产生新电荷,A不符合题意;
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粒子,B不符合题意;
C、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就可以看做点电荷,与带电体的大小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何守恒定律,只要系统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电荷在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转移,电荷的代数和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起电是发生电荷的转移;元电荷是指最小的带电单位;带电体能否作为点电荷要看所研究的问题。
12.【答案】 C
【解析】当闭合开关时S,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金属导体B右端带的正电荷会被从大地上来的负电荷中和,所以导体B右端不再带有电荷,左端带负电,
再断开S,再移走A,则导体B带负电.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感应生电可以结合正电荷被导线转移可以判别导体B带上了负电荷。
13.【答案】 B
【解析】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说明在摩擦前A、B内部都有电荷,A不符合题意;
B、互相摩擦后A带1.6×10﹣10C正电荷,故应该是A上的电子转移到B上,B符合题意;
CD、A原来是电中性,摩擦后带上1.6×10﹣10C的正电荷,B在摩擦后一定带1.6×10﹣10C的负电荷,A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 n=1.6×10?101.6×10?19=109 个,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正电荷是不会转移的,一个物体带正电荷,是因为该物体的负电荷变少了。
14.【答案】 A
【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 +5Q 和 ?Q ,将两小球接触之后再分开,两球所带的电量先中和再平分,故 q=5Q?Q2=2Q ,所以两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 +2Q 和 +2Q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两带电题相互接触,电量是先中和,再平分剩余的电荷。
15.【答案】C
【解析】解:A、导体P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的右端B要感应出负电荷,在导体的左端A会出现正电荷,故A错误. B、因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则B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故B错误,C正确.
D、随着靠得越近,P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静电感应可以判断金属导体的感应的电荷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导体带电的情况.
二、解答题
16.【答案】 解: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 QA2 = 3×10?32 C=1.5×10﹣3C,
再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此时C、B带电为:Q2= ?2×10?3+1.5×10?32 =﹣0.25×10﹣3C,
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答: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1.5×10﹣3C,﹣0.25×10﹣3C,﹣0.25×10﹣3C
【解析】【分析】两带电物体接触,电荷的变化规律是先中和再平分,根据此规律逐步求解即可。
17.【答案】 解: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
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
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 Q?qq = Qq'
解得q′= QqQ?q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典型题型,比较简单,考查接触起电的原理和应用,只有当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才会平分电荷量,而此时是形状、大小不等的两个小球,故先设定一个电荷量分配的比值,从而得出小球的最终电荷量。
18.【答案】解:每个电子电荷量为q=1.6×10﹣19C; 则﹣3.2×10﹣5C的电量需要的电子为n= =2×1014个;
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C的电荷.
此人身上有电子为n′= =3×1014个;
电子质量me=9.1×10﹣31kg,所以他的质量增加m=3×1014×9.1×10﹣31kg=2.73×10﹣16kg.
答:2×1014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10﹣5C;
此人身上有3×1014个剩余电子,他的质量增加2.73×10﹣16kg.
【解析】【分析】已知单个电子的电量,则可求得一定电荷量所需要的电子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