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物体 2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物体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3-28 11: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P30-32认识物体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标就是在对简单物体形状特点的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猜一猜”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实物,经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过程。
2.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游戏,增强参与意识,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认识这些物体的名称、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生能在参与合作探索中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各种形体实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兔博士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兔博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同伴。
(这样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体现了数学知识与趣味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综合运用手、脑、眼、口一起行动,在找同伴的过程中,明确物体的形状相同与不同。及学具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掌握新知更牢固,突破难点更快捷。)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游戏,猜一猜。教师准备各种物体的袋子,让一名学生闭眼摸出指令的物体。在同桌利用学具袋互相猜一猜。
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3.找一找,连一连。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和这4种几何体的图形,实物与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相连。
4.数一数,填一填。课件出示四种几何体组装的机器人,数出四种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并填一填。
(练习的设计,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连一连、数一数、填一填,在玩中学、学中乐,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使课堂学习首尾呼应。)
四、总结:
在玩的过程中都学到了什么呢?
五、作业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创设了多个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想让他们体验:“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但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因为活动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所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就对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就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节课我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因此,在上课时,学生学得比较轻松,也学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