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行星的运动课件—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行星的运动课件—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25 19:25:32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7.1
行星的运动
地球
银河中的太阳系
一、地心说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及其他的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地心说直到16世纪才被哥白尼推翻.



二、日心说
波兰学者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了日心说.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出版,书中详细描述了日心说理论.



三、开普勒三条定律的得出
开普勒(德国)

谷(丹麦)
二十年的精心观测
星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十年多的刻苦计算
否定19种假设
结论:认为行星轨道为椭圆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所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一定律
(亦称轨道定律)
开普勒三条定律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亦称面积定律)
(近日点速率最大,远日点速率最小)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a3
/
T
2
=
k
K是一个只决定于被绕天体(中心天体)质量的物理量.
开普勒三条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亦称周期定律)
a
半长轴
半短轴
小试牛刀
1.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如图所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冬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小
B.在夏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
C.清明放假三天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对地球做负功
D.春夏两季和秋冬两季时间长度相同
C
2.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通过FAST可以测量地球与木星之间的距离。当FAST接收到来自木星的光线传播方向恰好与地球公转线速度方向相同时,测得地球与木星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k倍。若地球和木星绕太阳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且轨道共面,则可知木星的公转周期为(  )
A.

B.

C.

D.

A
3.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约27天。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半径为R/4
,则此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最接近(  )
A.1天
B.2天
C.4天
D.8天
C
4.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之比是
1:8,则轨道半径之比是(  )
A.轨道半径之比是
2:1
B.轨道半径之比是
4:1
C.轨道半径之比是
1:2
D.轨道半径之比是
1:4
D
5.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最大点是B点
B.速度最小点是C点
C.m从A到B做加速运动
D.m从B到A做加速运动
D
6.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开普勒首先指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
B.海王星是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其轨道后才发现的,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卡文迪什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互成角度(不共线)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必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C.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获得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D.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与其周期T的平方之比为常数,即
,那么k的大小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与地球的质量无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