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18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18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5 22:4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5mn)
1、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两弹一星”代表 人物 :邓稼先、钱学森
3、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升入太空,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5、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6、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8、2012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编八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7—P101,完成下表(4min)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凭布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单一
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房比较拥挤
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列宁服、中山装
清一色的蓝、灰、黑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风度、个性

匮乏、单调→吃饱、讲究

拥挤、简陋→环境改善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201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并不断走出国门。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通信
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总体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8年11月5日,“会飞的汽车”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7年4月26日
安徽合肥共享单车
磁悬浮
合作探究
1992年4月23日,北京首家麦当劳快餐店落户王府井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暴力与贫穷,使共产党失去民心,直到邓小平改弦易辙……中国各项传统与制度获得重新评价,凡是党认为有助于国家恢复的事物都加以支持。邓小平要求共产党拥抱全球资本与资本主义观念……高明的领导班子,积极进取的人民,合作的外国人,再加上一点运气,可以让共产党搭上发展的顺风车。”
      ——泰德·费雪曼 《当世界又老又穷》
改革开放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解放思想
正确领导
人民的努力
参与国际合作
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
正确领导、
人民努力、
参与国际合作、
思想解放……
巩固提升
1.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迀,决定变迀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D
C
巩固提升
3.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A
D
巩固提升
5、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材料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
——陈煜《中国生活记——建国60年民生往事》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材料三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晩,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的生活变化,并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防范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1)答:①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②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2)答:①变化:从贫穷到富裕。(言之有理即可) ②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
(3)答:①改变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等。②防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积极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在父母、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使用互联网;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判断力,遵守网络道德;等等。
课堂小结
衣:变得丰富多彩,服装争奇斗艳。
食:为“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改善。
用: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几个关键词:购物凭票、时装表演、绿色食品、室内装修、休闲娱乐、私家汽车、移动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改革开放以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借图启思:
课后作业
1、拍照上传第18课默写;
2、补充完成第19课的习题;
3、背诵P70页社会生活的变迁,并录音频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