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诘责( ) 文绉绉 ( ) 禁锢 ( ) 繁衍 ( )
深wù( )痛疾 广maò( )无垠 hàn( )首低眉 冥思xiá( )想
2 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4分
美不胜收 暗然销魂 鹤立鸡群 不记其数 藏污纳诟
正襟危坐 截然不同 不可明状 恍然大悟 粗制乱造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为素材。
B、防止疫情流行,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D、为了备战空前绝后的北京奥运会,全国上下都在同心协力争创佳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出发之前,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B、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5.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学校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请你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宜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2分)
6古诗文背写:6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对朋友的劝勉的千古名句是 , 。
(4)、你课内学过、或者课外还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词,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39分)
记叙文阅读(一) (12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7.(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
A
B
8.(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2分)
9.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10.(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2分
11.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12.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 为主,(乙)段以 为主。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
14.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4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15.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
16.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4分)
17.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18.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3分)
19、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附:链接材料,只供参考,不可抄袭)(3分)
“中国母亲”颁奖词:
连接材料:阿里帕.阿力马洪(维吾尔族)——母爱最真
新疆阿勒泰清河县清河镇退休干部。
主要事迹:
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三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含辛茹苦,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
1977年,阿里帕的妹妹在医院门口发现了贫病交加的王淑珍,将她领回阿里帕家。一年后,小淑珍的回族兄妹王作林、王淑英、王淑花也来到了阿里帕家。 1989年,小淑珍的继父金学军也去世了,留下金海、金雪莲、金花三个汉族孤儿,阿里帕再一次敞开母性温暖的怀抱收养了他们,将他们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词: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阎 肃这样评价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王晓晖: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三)(9分)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⑾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⑿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⒀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20.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21.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____________。(2分)
22.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2分)
23.文章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
同:第一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第二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第三次流的是____________的泪。(3分)
三、作文:二选一。(41)
(一).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连在一起。
捱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你们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请以“春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倾诉自己的心声或讲述“春天”的故事,可记人叙事,也可发表议论。
要求:1、立意自定,内容与“春天”有关,不得抄袭。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4、书写规范工整,600字左右,不用续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