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礼参中学11-1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试题(语文)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邹平县礼参中学11-1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试题(语文)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8 12: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知识平台(27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分
叱咄     缥碧      弗之怠    烨然    泠泠   
轩邈     皲裂     箪瓢     辄尽
2、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至舍(学舍,书馆) 容臭(气味,臭味) B.铁未销(销蚀) 把酒(端起)
C.期在必醉(期望) 甚箭(胜过) D.戾天(至,到) 何许人(处所)
3.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水皆缥碧 天山共色 不求甚解 德隆望尊
B.奇山异水 泠泠作响 不慕荣利 援疑质理
C.疏条交映 千百成蜂 箪瓢屡空 衔觞赋诗
D.短褐穿结 负箧曳屣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
4.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比喻 排比 排比 拟人 B.拟人 对偶 排比 拟人
C.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 D.比喻 对偶 拟人 比喻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6、对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诗词曲默写、填空:(9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 ,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6)、《与朱元思书》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
(7)、《与朱元思书》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 。
(8) 、《与朱元思书》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9、)《与朱元思书》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
二.阅读·品味(33分)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慕荣利( ) (2)性嗜酒( )
(3)既醉而退( ) (4)晏如也(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10、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2分)
11、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13fen)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以衾拥覆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久而乃和 足肤皲裂而不知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3、解释加点词(3分)
A.录毕,走送之
B.负箧曳屣
C.媵人持汤沃灌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2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8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2分
17.“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 :
其作用是: 2分
18.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2分
答:
19.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答:
十一、作文 (40分)
20.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