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26 07: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读表回答1~2题。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三角城市群(  )
A.城市人口多    B.城市人口比重低
C.经济水平高 D.所占区域面积小
2.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
①人口密度小 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③城市用地规模小 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群中,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最接近该模式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海峡西岸城市群 D.珠三角城市群
4.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  )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改善区域交通联系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图表资料,完成5~6题。
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数量 16 25 14 14
人口(亿) 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PD(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 53.48 68.47 84.12 62.72
5.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 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  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 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 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2年国务院批准在贵阳和安顺两城市之间成立贵安新区(如图甲所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在图乙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工业区位的劳动力、技术、原料三大因素。据此完成第7题。
甲           乙
7.贵安新区建成之后带来的影响是(  )
A.有效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问题
B.阻隔两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C.贵安新区将成为区域的行政中心
D.加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衡量城市群发展水平主要依据:①人口指数、②经济指数、③生活指数、④文化指数、⑤首位指数(城市发展要素的集中程度),指数越大城市群发展水平越高。下图为我国三大城市群指数。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信息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文化产业(  )
A.水平最高 B.增速最快
C.水平最低 D.增速最慢
9.三大城市群比较,正确的是(  )
A.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
B.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
C.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
D.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
 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信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读图,完成10~11题。
图1 网络城市模型
图2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塔式分布图(2008年)
10.图2中显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  )
A.中小城镇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
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
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
D.大城市数量少,带动区域发展作用不明显
11.根据“网络城市”理论,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  )
A.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
B.加速大城市发展,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C.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D.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图1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 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 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 503.0 2.4 39.2 58.4
图2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______________。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13.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由河南的9座地级市扩充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30座地级市,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规划,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读中原城市群局部示意图,回答问题。
(1)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中原城市群东部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目前中原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只是初步形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原城市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应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C 2、C 3.A 4.B5.B 6.A7、D8.A 9.A10.B 11.B
12、[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13、[答案] (1)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中心;为河南省省会;是中原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广;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铁路线交会处,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
(2)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产业向中部转移的最佳区域之一;②自然资源(土地、水、矿产等)丰富;③劳动力丰富,成本相对较低;④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⑤市场广阔(内需拉动);⑥交通便利;⑦政策优惠等。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重点发展郑州大都市区,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合作;保护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