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3-28 12: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课前热身训练:
1. 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
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
 A.18克 B.7克 C.8克 D. 6克
2.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
A. C2H4 B. CH4 C. C2H2 D. C6H6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
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
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
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B
C
C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复习
中考说明考试内容解读:
1.描述质量守恒定律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现象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2)实质(为什么守恒):
从分子、原子观点看
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
在化学
反应
过程中
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1
2



反应前后
“总质量”守恒
微观解释
宏观解释
元素质量不变
4
6
1.2011年5月初,四川眉山某县一副县
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
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
后驾车。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
C2H5OH+4X+6H2SO4 ==2 Cr2(SO4)3+
2CO2↑+9H2O,反应中红棕色的X转
化为绿色的化合物Cr2(SO4)3,则X的
化学式为( )
A.CrO3 B.Cr2O3
C.Cr2S3 D.CrSO3
A
2.小明在妈妈生日那天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了蛋糕,点起蜡烛,送上祝福。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
碳和氢
3. 某有机物X,放在空气中点燃发生如下反应:X+O2 CO2+H2O 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 可能含有碳、氢元素,一定含有氧
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
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
试一试:
4.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
于该物质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只含C、H两种元素
B. 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
O元素
C. 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
A
5. 3.2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写出该物质化学式 。
CH4O
D装置总质量 E、F装置总质量
反应前/g 156.6 356.8
反应后/g 158.4 359.0
6.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①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②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澄清石灰水
A
浓硫酸
B
无水硫酸铜
D
氢氧化钠溶液
E
浓硫酸
F
C
(1)由①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 ;
(2)由②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
(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 ;
(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则该气体的成分为 。
二氧化碳
甲烷
氮气
甲烷和氮气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2
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
7.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
究,并将实验测得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请你分析并填空:
(1)该反应的类型是 ;
(2)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 (填
“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 g。
化合反应
催化剂
32
8.在密闭容器中有以下四种物质,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
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4 36 20 11
反应后质量/g 25 20 16 待测
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乙一定是氧化物
C.待测值是20
D.反应生成的甲、丁质量之比是l:1
C
9.A.、B、C、D、E、F、G、H、I都是初中
科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
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
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去)
(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 ;
(2)F→G的反应类型 ;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
Cu(OH)2
BaSO4
化合反应
作导线等
10.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
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
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
氧元素
A
11.有人认为,选用合适的催化剂,通过
化学反应可直接把水转变成汽油,从
而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你同意这个观
点吗?并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或原子种类不变)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生
成CO2的质量为 g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
画出反应是生成气体的
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3)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 小明同学将13.9g含杂质的的纯碱样品
(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与90.5g稀盐
酸相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
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
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气体质量m/g 0 0.88 1.76 2.64 3.52 4.4 4.4
4.4
在化学
反应
过程中
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
“总质量”守恒
微观解释
宏观解释
元素质量不变
1.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
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
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
比为( )
A. 1:2 B. 1:1 C. 2:1 D. 2:3
C
2.分别加入NaCl、CaCl2、FeCl3溶液的
三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AgNO3溶液,
产生的沉淀质量相等,则每支试管中
消耗的AgNO3溶液的质量比为( )
A. 23:40:56 B. 58.5:111:127
C. 1:1:1 D. 1:2:3
C
3. 将镁、锌、铝的混合物m克,投入到足量
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
到晶体的质量为n克,则生成的氢气质量
为( )
A. n-m克 B. 克
C. 2克 D. 克
D
4. 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A2B,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某校一课
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
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
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
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试求丙学
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 。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甲 7.0g 1.0g 5.0g
乙 4.0g 4.0g 5.0g
丙 Ag Bg 3.0g
3:7或37:3
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科学一个
重要的定律,要正确理解守恒定
律,需注意以下几点:
小结:
①“化学反应”是前提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
不是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但对于物理变化来说,
即便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也不可以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②“参加反应”是基础
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物
质不能遗漏,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
能包括在内。
③“各物质”“总和”是核心
在具体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或
计算时,一定要将所有参加反应或生
成的物质都考虑进去,气体或沉淀都
不能遗漏。
④“质量守恒”是目的
这一定律守恒的对象是质量,只适用
于“质量”,而体积、密谋、分子数等
则不包括在内。这些内容有可能守恒,
也有可能不守恒。
⑤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
有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
⑥ 归纳和总结:
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理解质量守
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
五个不改变是指:宏观上是反应物和
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上是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是指: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
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是指:分子的
总数可能改变。
在化学
反应
过程中
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
“总质量”守恒
微观解释
宏观解释
元素质量不变
BYEBYE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4.4
x y 4.4g
x=10.6(g)
y=11.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3.9-10.6=3.3(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1.7+3.3=15(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3.9+90.5-4.4=100(g)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14. 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
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
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
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1)该实验中测得
水的质量为1.8g,二
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由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不能(填“能”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
质量,其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蜡烛失
去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未除去空气中本来就有的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 装置Ⅱ 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