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嘴巴
【教材】:苏少版小学音乐第四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歌曲,描述了农家小院的生活场景,极富童趣和生活气息。全曲采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二分音符组合而成,运用重复、模仿的手法,紧密结合儿童语言特点,表现小动物们各具特色的叫声和逗人喜爱的憨态,是一首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
【教学目标】:
听赏童声领唱、齐唱《我家小院嘴巴多》,感受歌曲情绪及特点。
积极参与三种音符的创编,体会节奏的魅力。
增强探索生活中不同声响的兴趣,并尝试模仿与表现,乐于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巧嘴巴”。
【教学内容】:
1、听:《我家小院嘴巴多》
2、编:四分、八分、二分音符的创编
【教学重点】:
尝试用节奏游戏听赏感受歌曲情绪,乐于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巧嘴巴”。
【教学难点】:
体验四分、八分、二分音符的节奏变化并尝试创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农家小院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听一听看一看!
(播放伴奏音乐,教师在其中六处加入动物叫声,并且加上动作,最后两句说歌词内容,其他歌词部分用响板伴奏,第一遍教师演绎,间奏的时候问可以跟老师一起试试吗,师生接唱)
1、 咯咯 咯咯 | 咯咯 咯咯 |
哦 哦 | 哦 哦 |
啰 - | 啰 - |
【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的聆听,初步感受体验“巧嘴巴”】
提问学生小院有哪些动物,用声音来告诉大家,在歌曲中是怎么叫的(念一念三种动物叫声,并注意强弱)。
加上动作和声音一起表现小动物。
提问三种叫声中哪种最紧凑,哪种最宽松,由此引出四分、八分及二分音符。
用三种音符分别创编其他动物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能用耳朵分辨、模仿以及创编叫声,加深对三种音符的印象,为歌曲长音处加伴奏做铺垫,在生动的“巧嘴巴”的音乐实践中,轻松有趣地解决音符创编的难点。】
新授
1、请小朋友们听听小动物们都唱了什么?(教师范唱并加上动作)
2、提问哪几种嘴巴?都是怎么叫的?三种连在一起的叫声是怎样的?
3、学唱“哦咯咯啰啰啰”的巧嘴巴部分,并注意节奏音准以及情绪。唱熟后加上动作表现。
4、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学生唱巧嘴巴部分,教师唱其他歌词,并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学唱、师生配合唱加入动作等活动熟悉旋律,进一步体验“巧嘴巴”所表现的节奏音准及歌曲情绪】
教师在长音处加入动物叫声,让学生找找出现在哪里,随后学生尝试跟着范唱加入动物叫声,教师指挥。
跟伴奏演唱,教师唱歌词,在加入动物叫声同时加上动作,并一起演唱最后一行歌词。
【设计意图:加入动物叫声与歌曲形成二声部,通过音乐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拓展
出示四张四分音符的黑板贴,用小鸭子的叫声读节奏,学生跟着教师的节拍循环读:嘎 嘎 嘎 嘎 。
随时进入半拍的小鸭子,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慢慢把四分音符变成八分音符,全部变成半拍时提问半拍给人的感受是活泼的还是舒展的。
进入二分音符,提问感受是活泼还是舒展。
请学生试试用这三种音符创编出四拍的声音。最好还能表现出声音的形象,比如活泼的或者是舒展的,再或者其他形象,那就更好了(分组讨论创编节奏)。
【设计意图:在三种音符的逐渐加入过渡下,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音符表现的不同形象,从而乐于结合生活情境创编其他声响,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邀请学生展示创编的三条节奏,并一起用动物的叫声念一念。
将学生的三条节奏带入歌曲,长音处改用他们创编的叫声,并加上动作表现。
四、小结
从感受、认识等方面梳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创造生活中更多的“巧嘴巴”,用音乐的耳朵去感受节奏的魅力(音乐声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