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5月25-26日
高
一
年
级
第
二次
质
量
检
测
化学
试
题
分值:75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应对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在各种防护防控措施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来合成抑制新冠病毒的潜在药物磷酸氯喹的中间体喹啉(如图)不属于烃
B.医用酒精通过使蛋白质变性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C.N95型口罩的核心材料聚丙烯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元素含有C、H、O、N四种元素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B.乙醇的结构式:C2H6O
C.羟基的电子式: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ClO-+Cl-+H2O
B.
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Al+2OH-=+H2↑
C.
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2H+=Cu2++2NO2↑+H2O
D.
NO2通入水中制硝酸:2NO2+H2O=H+++NO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苯中含有碳原子数为0.6NA
B.
0.1molN2和0.3molH2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下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0.2NA
C.
0.1molCH4与0.1molCl2混合充分光照,生成CH3Cl分子数为0.1
NA
D.
0.1mol甲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分子数为0.2NA
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
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
6.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分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7.少量铁粉与
100
mL
0.01
mol/L
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
H2
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
H2O②加
NaOH
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
CH3COONa
固体⑤加
NaCl
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忽略
HCl
的挥发)⑧改用
10
mL
0.1
mol/L
盐酸
A.③⑥⑦⑧
B.③④⑦
C.③⑦⑧
D.⑦⑧
8.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键
C.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②键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
9.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D,同时生成2n
mol
A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同时消耗n
mol
D
①②③
B.③④⑥
C.只有
③
D.②③⑤⑥
10.氨氮废水超标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可用以下流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过程Ⅱ中,每转化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C.
过程Ⅲ中CH3OH→CO2,甲醇作还原剂
D.
过程Ⅲ中HNO3→N2,转移10mol
e-时可生成N2
11.2L(标准状况)
11.如图是某同学学习原电池后整理的学习笔记,错误的是
A.①电子流动方向
B.②电流方向
C.③电极反应
D.④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
12.某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H2,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K+、Cl-、SO42-
B.K+、Na+、HCO3-、Cl-
C.Mg2+、H+、Cl-、SO42-
D.NH4+、Fe2+、Cl-、NO3-
13.1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8mol.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A.
B.CH3CH2CH2CH2CH3
C.
D.
14.某酯经水解后可得酸A及醇B,醇B经过氧化后可得A,该酯可能是( )
① ②③
④⑤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非选择题(共58分)
15.(10分)A、B、C、D是四种常见气体单质。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F小16,且F为红棕色。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与部分反应的生成物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为
。
(2)Y与氧化铜反应,每生成1molB消耗3mol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Y与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气体F和气体SO2在通常条件下同时通入盛有BaCl2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洗气瓶中是否有沉淀生成?
,理由是
。
16.(14分)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精细化工原料,常用于医药、农药、染料、航天等领域。实验室模拟尿素法制备N2H4·H2O并进一步制取副产品Na2SO3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已知:①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成N2。
②一定条件下,碱性NaClO溶液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N2H4·H2O。
⑴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提高吸收塔内NaOH的有效利用率,将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的Cl2通入吸收塔前
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反应器内生成水合肼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制备过程中要控制反应器内NaClO溶液的供给量,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⑸副产品Na2SO3常用作还原性漂白剂。在测定某液体葡萄糖中Na2SO3残留量时,取50.0
mL样品,先通入足量Cl2,用盐酸酸化后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0.11g。通入足量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样品中Na2SO3残留量为__________g·L-1(以SO2计,结果保留1位小数)
17.(16分)Ⅰ、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合适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
①
NO2和N2O4
②
12C和14C
③
40K和40Ca
④甲烷和丙烷
⑤红磷和白磷
⑥异戊烷(
)和新戊烷()
⑦
(1)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
(2)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
(3)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4)
为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聚乙烯(PE)、光导纤维、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石墨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天然橡胶、粘合剂、涂料等。
C.则有机物M(CH≡C—CH==CH—CH3)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数至少为9个
D.某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如下:
其单体有三种,其中有一种是CH2==CH—CH==CH2 。
II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中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下: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A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7)有机物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久置的丙烯酸乙酯自身会发生聚合反应,写出生成的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8分)中草药金银花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有效成分是“绿原酸”。E
是人工合成“绿原酸”的中间体,E
的合成路线如图:
(1)中间体E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适当的试剂能将
B、C
区别开来,下列试剂能将两者加以区别的是_______。
a.酸性
KMnO4
溶液
b.浓HNO3
c.FeCl3溶液
(4)1mol
E可与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1mol
E可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
mol
H2.
(5)完善以乙烯和
1,3-丁二烯为原料合成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可任选)。CH2=CH2A———
B
写出到A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乙烯到B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A与B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