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同步练习
一.当堂检测(课堂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风度翩翩( ) 淘汰( ) 赢得( )流淌( ) 水泄不通( ) 矜持( )
2.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讯,表达了我国人民____________
的心情。
3.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是课文中哪些段落或者哪些句子?(写出起止句就可以)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消息也叫_______。新闻的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词填空
(1)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 )下去。
A.保留 B.保存 C.保管
(2)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 )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
主办城市后,( )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A.平和 B.集合 C.稳重 D.聚集 E.平稳 F.集中
(3)风度翩翩的何振梁( )泪水。
A.含着 B.忍住 C.噙住 D.留下
二.课后巩固、开拓、提升(30分钟)
基础题(课节内容)
1.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矜侍 签字 信守 B。拥抱 大坂 重申 C。承诺 湿润 水泄不通
2.新闻这一文体,从广义来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狭义来讲,就是指____________。
3.依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句。
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流淌。
把所有的____都抛掉,让______________。
把所有的____都抛掉,让______________。
4.你正排队买东西,一个后来的插到你前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认为委婉得体的说法是 ( )
A.你高声喊:“按顺序排队,请到后边去!”
B.你小声说:“真好意思!”
C.你说:“您如有急事,请站到我这儿,我到后边排队去。”
D.你说:“别插队!自觉点!”
提升题(延伸内容)
(一)
今天共有118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了投票。首轮实际上有104名委员投票,有效票为102张。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
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131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
1.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①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
噙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
有效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列举大量的数字,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中的加点词语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题
读下面两则报道后答题材
(二)
顾拜旦开创奥运新纪元
1894年6月经过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协商,历史名城雅典,赢得了首届现代奥运会主办权。
巴黎国际体育会议结束以后,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泽维凯拉斯将召开奥运会的喜讯带回了雅典。正如后来泽维凯拉斯给顾拜旦的信中所说:"当时,从布林迪西到雅典,我的同胞都在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奥运会"。但是,泽维凯拉斯过于乐观了。没隔多久,在他会晤希腊首相特里库皮斯时,首相提出,因经费问题,要求缓办奥运会。这对泽维凯拉斯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顾拜旦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是年10月底,他仓促就道,从巴黎坐火车到达马赛,然后乘轮船奔赴雅典。到达雅典后,他与泽维凯拉斯略事寒暄,就来到雅典古运动场遗址。当他看到断垣残壁、满目荒凉的景象时,心一下凉了半截。在这样的废墟上重建运动场需要一大笔资金的。 离开巴黎前,顾拜旦曾收到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凯麦尼的一封来信。凯麦尼也知道了希腊发生的事情。他在信中向顾拜旦提出,如果希腊无力承办,匈牙利乐意接管这次比赛,以此作为匈牙利建国一千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希腊举行,这是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使奥运会国际化的奋斗目标,而易地于匈牙利,则是与他的理想毫无关联的活动。凯麦尼的建议是顾拜旦难于接受的。可是,坚持原议,在希腊举行,钱又如何筹措呢?
但是,他是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和悲观失望。他在给一家报刊的信中说,在法国人字典中没有"不能"二字。当时正值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出访俄国彼得堡未归,于是他抱一线希望求助于希腊王储。
希腊王储康士坦丁,是一个26岁的英俊青年,孔武有力,喜爱运动。当他听完顾拜旦的诉说后没有立即表态,学识渊博的顾拜旦随后与王储谈到了1821年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谈到了英国诗人拜伦为了希腊人民的自由,带着病残之躯,横渡海洋,远赴希腊,参加那次正义战争,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谈到了在那次残酷战争中30万希腊人为了活下来的60万同胞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义无反顾地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最后,顾拜旦满怀激情地说:"因此,我对这样的希腊满怀信心。" 王储显然被顾拜旦的情绪感染了,他激动地说:"而我,对奥运会充满信心"。王储被说服了,顾拜旦不虚雅典之行。
什么地方被称为“奥林匹克之都”?
瑞士洛桑被称为“奥林匹克之都”。这是因为国际奥委会总部现设在此处。但洛桑并非国际奥委会总部的初设地点。
在国际奥委会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顾拜旦在巴黎的住所是国际奥委会的总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硝烟弥漫,为了使奥林匹克运动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免遭战争的破坏,1915年4月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迁往中立国瑞士的洛桑。从此洛桑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对国际体育界有重大影响的城市。198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城”;1993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又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都”。现在洛桑有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还有以顾拜旦名字命名的大街和体育场等。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心脏,洛桑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古代奥运会的发祥地是________国。开创奥运新纪元的是顾拜旦___________国人。
2.为何瑞士洛桑被称为“奥林匹克之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举办奥运会的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以“我在2008奥运会中”为题,展开想象,写篇短文。
参考答案
一.1.piān tài yíng tǎng xiè jīn2.中国申奥成功 无比振奋 3.第一段 概括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新闻 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4.(1)B (2)E D (3)C 二.1.C2.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消息。 3.提示:自悲 自信扬帆起航 痛苦 欢乐永驻心间。4.C(一)1.①含着、忍住;②没有写错,完全按照填写要求进行的,有实际意义的选票。 2.①引用大量的具体数字主要是要说明中国的北京获胜优势很明显;②“排着队”是说支持北京的奥委会委员很多,说明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默默的拥抱’’则写出了何振梁心中百感交集,经历了八年前的失败,他更懂得这次胜利的幸福,同时也写出了何振梁儒雅的风度。(二)1.希腊 法国 2.因为要避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1915年4月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迁往中立国瑞士的洛桑。3.略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
A.降落(jiàng) 撤离(chè) 序幕(xǔ)
B.凝重(níng) 接载(zaì) 停泊(pō)
C.旗帜(zhì) 移交(jiāo) 护卫(wèi)
二、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淹映 陈迹 飘扬
B.仪势 离任 港督
C.古典 易帜 世人瞩目
三、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四、阅读练习
(一)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德育考试
市各学校:
三日内选派三名“三好”学生,参加德育考试竞赛。不得携带任何考试用品。时间:下周一(十一月五日)。
市教委
2001/10/27
太突然!
三日——太短!
各校立即绷紧神经。筛了又筛,选了又选,选出拔尖而又拔尖的“三好”学生,并配备优秀教师,三天72小时,马不停蹄,人不歇鞍地辅导。
幸亏学生天赋极好,一本《青少年道德修养》早背得滚瓜烂熟,不漏标点。
各路考生奔赴考场,兴许是刚刚清扫过考场,门口横七竖八地躺着几把笤帚。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叭”作响,有两个调皮的一脚将笤帚踢上天。
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铅笔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的废纸。
各就各位,拧开墨水瓶,汲饱墨水。“刷刷刷”削好铅笔。考题发下,考生目瞪口呆——题目太简单:1+1=?
考生欣喜若狂。奋笔疾书,三下五除二,便丢下试卷,飘然而去。
第二天,成绩公布出来:
百分之六十考生得零分。
百分之三十五不及格。
百分之五优良。
师生愕然,急忙索取答案。如下:
捡起门口笤帚:40分。
铅笔屑盛在小盒里,不乱扔废纸:30分。
离开考场,墨水瓶拧好盖,笔帽套上:30分。
1.接到通知后,各学校反应如何,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试题后学生反应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你对这次考试以及学校德育教育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活动
1.题目
运用特写消息的形式写作一则消息
2.写作内容
报道学校或班级举行的运动会。
3.要求
(1)字数在300左右;
(2)通过几个场景的描写体现班集体的凝聚力;
(3)进行适当的描写;
(4)适当穿插议论、抒情。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C;
二、C;
三、1.过去的事情,历史的遗迹。
2.结束、完结。
四、
(一)1.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2.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3.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二)1.迅速组织考生,夜以继日,进行复习。
2.欣喜若狂,奋笔疾书,飘然而去。
3.百分之六十考生得零分。百分之三十五不及格。百分之五优良。
4.言之成理则对。
五、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同步练习
一.当堂检测(课堂10分钟)
1.选词填空
(1)与会人员对袁隆平( )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A.精彩 B.精湛 C.优美 D.严谨
(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 )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A.迅猛 B.迅速 C.凶猛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 )
(2)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 )
(3)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 )
(4)神异的光辉。 ( )
3.袁隆平“听了向福财的话”,为何心情很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为什么用大量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后巩固、开拓、提升(30分钟)
基础题(课节内容)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矢志不移( ) 兵不解甲( ) 大相径庭 ( )雄蕊( )
繁殖( ) 籼米( )搅拌( )笼罩(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扁远 锻练 大相径廷 B.繁值 遗传 矢志不移
C.雄蕊 搅拌 夜不能寐
3.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话,使前后意思连贯。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穷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提升题(延伸内容)
(一)
慢慢的,袁隆平和向福财混熟了。有天傍晚,①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扔下、放下)布袋,(坐、端坐、跌坐)在竹椅上歇气。
袁隆平问:“这谷子哪里来的 ”
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 ”
“南特号。”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
向福财(平平常常、含蓄幽默)的话,却给袁隆平的心沉重一击。他是教农作物的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向福财为集体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40公里啊!袁隆平和向福财正谈论着,②向福财5岁的女儿春花(抓起、拿起、捧起)一把谷种往嘴里(放、塞)。
向福财一看,急忙(走、跑、奔)了过去,掴了春花一耳光 。骨瘦如柴的春花一声不吭地像一截木头似地栽倒下去。
向福财哭喊着抱起春花,(颤声、大声)喊:“春花,春花,这是为队里换的谷种,不能吃呀!”
1.为文中加点字注音。
掴( ) 吭( )截( )
2.在括号中勾出适合语境的词。
3.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横线处),其中“①”处刻画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 “②”处写出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两个比喻,请分别判断出它们的本体和喻体。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题(关注生活、科学动向,学科间的联系)
(二) 让科学之光洒满成长的心灵
①面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这就对我们的学习和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
②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主编王国忠先生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方:“初中生读书,我建议不妨学学狗熊。熊猫和狗熊这两种动物,没有人不认识的。前者可爱但娇气十足,挑食,只吃某一类竹子,因而体弱多病。一旦这类竹子大面积死亡,熊猫也会活活饿死。狗熊不一样,食性杂,上树下水,荤素皆吃,所以能补充各种营养,体质强壮,力大无穷,在森林里称王称霸。初中同学要多阅读科普作品,最好不要‘偏食’。要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③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科普作家陈钰鹏先生说:“初中是人生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受到优秀科普读物的熏陶,从而爱上科学,凡事喜欢提出‘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之改变。如果将来在这些学生中能出一位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的专家,那么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大贡献。”
④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中,19岁的女大学生陈果和年仅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的悲剧,向我们发出了沉痛的警示:科学精神的缺失,比文化知识的缺乏更加可怕。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练习“法轮动”的人员中,有一些是高级知识分子,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体现在他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态度上,体现在他是否能够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处理问题,体现在他是否迷信所谓的“权威”以及虚无的力量。
⑤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初中生群体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但科普阅读的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重,闲暇时间少,阅读科普文章的机会极为有限。大多数初中生只有啃课本的份儿,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在“请写出你所知道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的问卷调查中,只有少数同学写出了儒勒·凡尔纳、凡纳·卫斯理及其作品的名字。当然,我们不能怪罪这些“可怜的小鱼儿”,因为我们提供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太小,无法使他们自由地邀游于“海洋”。我们的科普创作和科普教育均未能为科普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
⑥应重视科普教育,让科普阅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老师要带头读科普,要向学生推荐好作品,这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形成科普阅读的风尚;各科老师讲解与科普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讲解或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科普演讲或讲座活动。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科普的兴趣。
⑦我们的初中生是喜爱科普阅读的,只要我们科普作者、出版部门、学校、老师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科普阅读就一定会得到普及。让成长的心灵洒满科学之光,我们民族的明天也将是一片光明!
1.如果把本文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①段到第_________段,第二部分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号召全社会为普及初中生科普阅读共同努力。
2.本文是从哪三个角度论证“在初中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提高科普阅读的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这一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完成下面两题。
(1)第②段中写熊猫“偏食”意在告诫我们,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可怜的小鱼儿”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④段中说:“是否具备科学精神,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文,根据你的见解,给学校图书馆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文
在你家乡,一定有在当地影响相当大的人物.请你采访他或周围的人,写篇报道他的通讯。
参考答案
一.1.(1)A (2)A 2.(1)矢志不移 (2)劫后余生 (3)大相径庭 (4)灵光3.因为袁隆平觉得自己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而使人们还在挨饿,内心充满内疚。4.那些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二.1.略2.C3.参考:就像冬夜的寒气,徘徊在他的心田。4.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1.guō kēng jié 2.放下 跌坐 抓起 塞 3.①疲惫不堪 ②极度饥饿 4.骨 柴;春花 一截木头(二) 1.初中生科普阅读的现状 重视科普阅读的措施 2.(1)科普阅读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2)少儿时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培养起的兴趣爱好和获得的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3)通过科普阅读,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博览、泛取,收开卷有益之功。 (2)没有“闲心”去品味科普的清新与芬芳的初中生 丰富的科普读物(知识)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就一般情况而论,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的高低是有联系的,但在某些时候或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请注意“有时”二字。如果认为科学精神与知识水平高低完全没有关系,则不给分。) 5.如:增添更多的科普读物,介绍最新科普读物,提供科普信息,举办科普读物讲座等等。生命之舟同步练习
维度A 基础知识
1 根据注音写词
鱼pái( ) 冲fēnɡ()舟 kùi()口
sì()nuè() zhànɡ()ài() fènɡ()命
2 这是一则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① 和② 为主要传播手段,其中,①
包括 、字幕、图表等,② 包括解说、 和现场效果。
3 概括本文的新闻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4 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索被困群众。
②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5 文章的标题是:“生命之舟”,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
6 这则新闻报道了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的过程,试着总结一下整个营救的过程。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题: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贵州大学学生爱上邓小平理论课调查之一
近日,记者在贵州大学采访,遇到几位正在树荫下读书的大学生,
记者问,“两课”中,你们最喜欢哪门课?回答出奇地一致:邓小平理论课。
记者旁听了该校几节邓小平理论课,只见教室内座无虚席,教师讲解形象生动,语言朴实。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在学生宿舍,书架上、床头枕边,记者经常可看到摆放着《邓小平文选》。据该校马列主义教学部主任朱瑞基教授介绍,作为邓小平理论课延伸部分的专题讲座,我们已两易场所,由最初容纳7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移至几百个座位的大礼堂,但还是“场场爆满”。许多学生不得不在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就抢着到礼堂去占座位。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许多同学在学习心得中说,我们之所以喜欢邓小平理论课,一方面,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讲得精彩;另一方面是我们通过学习也真正感悟到它本身所具备的科学魅力。
邓小平理论所论述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能够科学地、有说服力地回答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许多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对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1998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两课”改革和普通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通知下发后,该校党委和马列主义教学部的教师多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通知精神,精心设置了邓小平理论课的运行方式。校党委副书记、贵州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高万能在谈到当时对
“两课”教学安排时说,学校在为以邓小平理论课为中心,合理科学安排其他课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校党委对“两课”教学改革极为重视,校党委书记刘朝政、常务副校长李坚石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落实。马列教学部根据“两课”中7门课的内在联系及大学生初步掌握
的政治理论实际水平,以邓小平理论课为中心,有序地安排各门课程。在一、二年级安排基础理论课、德育课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在三年级安排邓小平理论课。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
贵州大学党委为了保障邓小平理论教育的顺利进行,专门安排了一位校党委副书记指导“两课”改革;建立了由一位校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以讲授邓小平理论课的教授为主体的“贵州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为了真正落实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学校配备了3名
教授、7名副教授和多名讲师,严格规定了课时。在改革中,学校还打破“两课”教师长期以来一门课“终身制”,要求讲师以上教师至少要掌握和讲授两门理论课,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了以邓小平理论课为主,其他多门课渗透的原则,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
7 本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8 学生们为什么喜欢上邓小平理论?
9 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维度C探究应用
总结一下新闻报道的特点,然后自己尝试写一则电视新闻报道。
要求: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字数500字左右。
可以在课堂上表演。
参考答案
维度A
1 簰锋 溃 肆虐 障碍 奉
2 ①画面 ②声音 图像 同期声
3 标题:生命之舟 导语;8月1日晚上8点20分,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广州军区…看到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主体: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背景: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 结语:到2号上午10点……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这是湖北台报道的。
4 ①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身处逆境,仍然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广大百姓。②表现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救人的决心。
5 比喻 用生命之舟来比喻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乘坐的冲锋舟,充分体现了解放军战士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
6 2号凌晨1点多钟,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
凌晨3点多钟,发现了第一个营救目标
凌晨5点多钟,营救了一个小女孩
2号上午10点,共救起六十四人
2号下午4点,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
维度B
7 使用了副标题是主要内容更直接的被读者看到
8 因为邓小平理论所论述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9专门安排了一位校党委副书记指导“两课”改革;建立了由一位校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以讲授邓小平理论课的教授为主体的“贵州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严格规定了课时。
维度C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