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20页课文、生字、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是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题中的“值”是逢、遇到的意思。“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前两句是叙述事情。“应”,应该;“怜”,爱惜。“屐齿”,古人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印”,本义指痕迹,本诗引作动词用,意为踏坏。“苍苔”,绿色的苔藓。它一般丛生于人迹罕到的阴湿处。“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柴扉”即柴门。意思是说: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游园未遇主人,本是扫兴之事,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了后两句。意思是说: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外了。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诗篇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自然无华,诗意浓郁,意境高远。诗人寓景于情,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注入到全诗的字句中去,达到物我俱化、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设计意图】
本课是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诗人去游园,恰逢主人不在,感到很扫兴,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百花盛开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
【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读,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读。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创设情境。(看图后,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定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情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名。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范读,同时挂出背景图。(配乐范读)
3.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4.理解题目意思:
宿:过夜。
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三、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1.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四、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第一、二行诗: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诗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深地伸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远望到的。紧拉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行诗,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上”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同桌互相说这两行诗意——齐读这两行诗。(教学挂图出示画面)
(4)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样报、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行诗所表达的。
4.理解第三、四行诗:
(1)第三行诗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2)女生读第四行诗:
处:地方。
寻:寻找。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两行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4)再看图。这两行诗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5)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6)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五、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这首诗有静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
3.自由动手绘画。(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
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
六、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后两行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
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第一步:释诗题
“四步法”:{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游园不值
游园→未遇主人→扫兴
(叙事) (兴情)
红杏→伸出墙外→高兴
(写景) (抒情)
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稀疏 小路深长 黄蝶飞舞 儿童急追
树头花落 叶未成荫 融入菜花 无处寻觅
景→人
静→动
(暮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