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设计
音乐课《夏日泛舟海上》教学设计
课题
《夏日泛舟海上》
切入方式
音乐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
知识与技能
认识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旋律的重复与模进”。
3.
过程与方法
能分辨“旋律的重复与模进”和富有激情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
重点
旋律的重复与模进与熟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
难点
学习音乐创作手法重复和模进。
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由英国人费里斯根据威尔第著名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改编而成的一首歌曲,该曲f调,3/8拍,采用了大量的音乐的模进和重复手法,节奏轻松,活泼旋律,优美流畅,结构规整,是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创作手法的极好教材。歌曲描写了人们在海上划船,尽情游荡的情景,表现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策略
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在这一节课中教师设计和旋律的重复与模进相关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所以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学习经验中分辨、找出或写出重复与模进的乐句。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图片教具、响板、手摇铃、彩带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一、师生问好
二、律动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海边,海面上出现了几朵优美的浪花在跳舞,接下来请同学们起立~跟着吴老师一起来跳浪花舞蹈???(播放歌曲)刚刚我们跳的都非常的好,这里面呀有一位大功臣,它是谁呢?它就是我们跳舞的背景音乐《夏日泛舟海上》。
师生问好。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进行律动。
钢琴。
板书:
夏日泛舟海上
对学生的舞蹈律动进行评价。
由律动引出课题。
展开阶段
三、分析歌曲
请大家翻开书24页,利用上你们的火眼金睛,边听遍数一数3/8
X
X
X
│
XX
X
│┃这条节奏出现了多少次?(8次)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几个乐句?
(
2个乐段6个乐句)
四、学习乐理知识:重复、模进
(一)乐句分析
1.找一找A段的4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节奏和旋律两方面回答。
2.
发现B段的第一个乐句有什么规律。从节奏和旋律两方面回答。
3.模进有上行和下行两种。
总结:与原型完全相同的旋律为重复;将原型旋律移至另一高度上重复为模进,模进有上行模进和下行模进。重复和模进都是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
重复起到统一音乐和加深印象的作用,模进是即统一又有变化的作用,重复与模进都是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法。
4..小练习
五、学唱歌曲
(一)学唱简谱
同学都相当的优秀,重复、模进都逃不过你们的火眼金睛!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的简谱吧。
(二)学唱歌词
同学们唱的优美动听,接下来歌词加进来,向吴老师展示你们百灵鸟一般的歌喉!
六、合作展示
1.练习打击乐器伴奏,舞蹈练习
2.成果展示
学生
回答。
学生认真分析旋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进行重复、模进方面的练习。
学生认真演唱歌曲
学生歌唱。
出示课件
教师弹琴。
出示课件
出示歌谱
播放音乐
出示打击乐伴奏课件、打击乐器。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为后面的歌曲学习作铺垫。
发挥学生的能动力,对重复和模进有简单的了解。
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重复和模进的概念并加以区分。
感受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学唱歌词,通过用打击乐器的合作伴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拓展阶段
七、观看《女人善变》视频,了解音乐家威尔第。
八、改编歌词讨论。
学生观看视频,创编歌词。
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背景音乐伴奏
发展性评价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结束阶段
鼓励学生课后为歌曲创编出更多不同的歌词,呼吁学生珍惜眼前生活。
学生
思考。
出示多媒体课件。
总结性评价
德育教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教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采用了律动导入,通过学习歌曲的主要节奏
3/8
X
X
X
│
XX
X
│┃
为后面的歌曲学习作铺垫。在学习“模进与重复”知识点和歌词创编环节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让学生体会到“一歌多唱”的魅力,已达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但仍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可以多用律动让学生曲加以感受,加什么对音乐创作手法重复和模进的理解。二、在最后的歌词创编环节,学生积极性高,展示欲望强,可以在再预留多点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
设计时间:
2019
年3月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