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二高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属于民法范畴。1950年5月1日,作为我国首部民事单行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其基本功能是废除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建立新的婚姻家庭制度,发挥安定社会和保障人权的作用。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民法制定第三次启动,但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特别是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所确立的体系与制度为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2003年以来,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由民法通则与作为民事单行法的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共同构成我国现行的民法体系。这些民法规范虽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日益活跃的民事活动对民事法律规范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2015年3月,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五家单位共同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同志表示,近年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编纂民法典的呼声比较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策正当其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于当年10月1号正式实施,民法典的编纂迈出关键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二步。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各分编草案均已完成两次审议,其中,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侵权责任编三个分编草案完成三次审议。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7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总计10万余字。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摘自《民法典编纂的历史沿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和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例如,“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有几千万份民事裁判文书,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理论研究的宝贵资源。
在改革发展中,我们不可避免要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对民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法学研究理应与时俱进,积极回应实践需要,不断满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民法典的出台实施正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对于我们增强主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并不意味着对世界法律文化的排斥。我们应具有开放的胸怀,吸收各国优秀民法文化精华,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一起努力。但外国的理论制度只能是我们借鉴的素材,应立足中国实际,聚焦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探寻中国之道,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摘自《民法典彰显中国制度自信》)
材料三:
法律的生长、完善,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民法典中新设置的“离婚冷静期”,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夫妻和谐、珍视家庭价值的文化观念。此外,民法典还专门引入“优良家风”的表述,同时在商事交易与夫妻关系的平衡中更加凸显了维护家庭和睦的价值取向。类似规定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仅体现着“中国特色”,对于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来说也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和经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未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最大效用,法治中国建设必能再上新台阶。
(摘自《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婚姻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属于民事法律规范体系的一部分,客观上为编纂民法典做出了贡献。
B. 我国曾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前两次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
C.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为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物质保障。
D.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分为民法典的生长、完善提供滋养,也为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提供经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中国的民法典的编纂之路可谓好事多磨,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制定工作算起,已经走了60多年。
B. 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涵盖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C. 民法典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彰显了中国制度的自信,一定会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D. 对于民法典的编纂,只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直面中国的问题,就能形成一部真正的法典。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法典范畴的一项是( ) (3分)
A. 合同法 B. 物业管理条例
C. 著作权法 D. 行政法
4.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用简练的语言作答。 (4分)
5. 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的意义。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
刘建超
老街南有条大河,叫洛河。
洛河,又叫洛水,源头在秦岭龙凤山,从豫西熊耳山、伏牛山的崇山峻岭间奔泻,贴着老街蜿蜒而下,曲回折转在巩义汇入黄河。
老街有了这样一条大河,自然会有许多与这条大河相关的故事。
相传曹植在年轻的时候,看中了一个姓甄的姑娘,两情相悦。可曹操却将此女指予二儿子曹丕。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曹丕封甄夫人为皇后,后又娶了郭贵妃,对甄皇后逐渐冷淡,不多天甄皇后在郁郁寡欢中去世。曹植怀念甄后,心神不定。曹植走出老街,来到洛河边,对着西沉的太阳和滔滔东流的洛河水出神,才思泉涌,便有了流芳后世的名篇《洛神赋》。
有一条在城市间穿行的大河已经令人垂涎了,偏偏又有了诸多的文化积淀搅拌着浪花,让老街人靠着洛河生艳,滋长些许得意与自负。
水生提起洛河就满身得意,张口闭口都是洛河的故事,不管别人听他讲了多少遍,只要说起洛河来,他那张老脸就会眉飞色舞,爱听不爱听都要给你絮叨絮叨。
当年的水生爹洛老大在洛河捕鱼,鱼还没有见到,却看到沿河上游漂来一些烧焦的船板杂物。
兵荒马乱时期,洛老大估摸着是有船只失火出事了。
一只木盆晃晃悠悠从洛老大的眼前漂过,木盆里居然躺着一个婴儿。洛老大截住木盆,抱起了襁褓中的孩子,是个男孩。孩子脖子上挂着一枚如意玉佩,孩子的小肚兜兜上用毛笔写有"水生"二字。
孩子看到洛老大,竟然咧开小嘴笑了。洛老大说,看来是咱爷儿俩有缘啊。
从此水生跟着洛老大在洛河上漂大。水生十六岁那年,洛老大告诉了水生他的身世,并叮咛水生,这如意玉佩是你亲生父母留给你的,好生收着,说不准他们会来找你呢。
水生连连点头。
可是水生还真的把这块玉佩弄丢过。
9月的洛河秋爽鱼肥,水生和巴义划着木船在河上捕鱼。巴义和水生是光屁股长大的好朋友,巴义大水生两岁。
一条十几斤重的白鲢鱼落网,鱼挣扎得厉害,小网有点儿吃不住力,水生立马跳进水中,扑扑腾腾把大鱼抓上船,却发现自己脖子上的玉佩不见了。
水生扎了几个猛子也没有捞到,急了,急得直哭。
巴义找了几个石头片,系上鱼线,抛入水中,看着石片下沉的位置,画出一个区域,说,咱俩分班,轮流下去摸,不能慌啊。
两人从晌午摸到太阳偏西,最后巴义手举着玉佩浮出水面。两人筋疲力尽躺在河滩上。水生说,这事,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巴义说,嗯,不说。水生说,巴哥,我欠着你。巴义说,嗯,欠着呢。
河水在两人身边欢快地流淌,扯不住的岁月随水而逝。水生划着木船,停靠在河心洲。
绿柳成荫的草坪上,巴义虎着脸在钓鱼。水生不说话,换着巴义坐下。
巴义盯着水面,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巴哥,你不请我咋把竹墩儿都预备下了?就你能是吧?那咱娃的饭店你也敢去封?
巴哥,我就是在巡视的时候,看到河边水里有气泡冒出来了。我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又偷偷地往洛河里放污水了。我也是一时着急,就通知了环保。谁知道咱娃听说要停业就和环保动了手脚。
你就为了护住环保,脊梁上挨了娃一铁锹?亏不亏?活该不活该?不亏,活该。
巴义从衣兜里掏出一瓶药说,治跌打损伤的,祖传的,抹两次就好了。水生脱掉上衣,把脊背转给巴义,够不着
巴义把药倒些在掌中,按在水生乌青的脊背上,轻轻地揉着,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弄事咋还恁起急?你该先来跟我说说,再让我去找娃说道。再说了,咱娃做个营生容易吗?你给封了,他能不急?
巴哥,咱俩光着屁股在洛河里从小扑腾到大又扑腾到老的。咱俩当年在洛河里玩耍,渴了,咕咚咕咚灌几口河水,饿了,啃着干馍,捞几只河虾嘎巴嘎巴就吃了。可现在的河水,你还能喝吗?你和我一样心疼着这条河呢,我知道。
巴义给水生穿好衣服,就你这老脊梁,还能抗住几铁锨?抗到哪是哪吧,谁让咱是洛河人哩。
巴哥看着水生脖子上的玉佩,亲爹亲妈的事,还找不?水生指着洛河说,不惦记了。咱这洛河就是我的亲爹亲妈。
巴义收拾起渔具。
水生掂起网兜,好家伙,这几条鲫鱼够大的了。让嫂子烧个鲫鱼豆腐汤,我陪哥喝两盅。
巴义夺过网兜,你想得老美啊,我还要请你喝酒?
水生说,我家稻花可是说了,今黑儿要是不在巴哥家混碗酒喝,就不让我进屋。巴义笑了,娘们儿家都这德行,你嫂子也是说,要是不把水生兄弟带回家来喝酒,就不让我上床。
那还癔症啥,走。
走。
夕阳坠落在洛河的尽头,给波光粼粼的河水涂了层耀眼的金黄,几只鹭鸟在河面上嬉戏。
巴义哥,咱洛河美着哩。嗯,美着哩。
(选自《芒种》,2021年第1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部分引述了甄皇后的悲凄故事,意在暗示下文主人公水生在襁褓之中便因船只失火而漂流洛河的不幸遭遇。
B.“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看似极具攻击性的拒斥背后,有对娃的心疼,也有对兄弟义无反顾保护洛河环境的理解。
C.“不亏,活该”∶“不亏”说明水生认为能保护洛河挨一铁锨是值得的,“活该”则表现出他造成娃饭店停业而心有愧疚。
D.小说结尾“美着哩”三个字,既写出水生与巴义对洛河美景的喜爱,也蕴含着兄弟二人误会消除、情谊复初的愉悦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起于洛河,结于洛河,围绕洛河展开一系列故事情节,洛河既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B.“河水在两人身边欢快地流淌,扯不住的岁月随水而逝”,巧妙地完成了二人从年少到年老的时间过渡,极富艺术美感。
C.水生“我欠着你”的真诚表达与毅然举报的“恩将仇报”形成错位,在矛盾冲突中强化了对巴义娃污染环境行为的批判。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简洁精炼,清新自然而又细腻多情,在质朴口语与诗化环境的交融中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8.“如意玉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9.“一条大河波浪宽”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①而冠耳,果然。”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捍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沐猴:猕猴。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B. 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C. 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D. 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关中在今陕西省中部,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之内。
B. 迁人是指迁徙到外地落户的人。文中说秦国迁徙到外地落户的都到了蜀地。
C. 胶东是指胶莱谷地及其以东具有相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半岛地区。
D. 捍蔽就是遮挡,护卫。捍是古代射者左臂所著的皮制袖套;蔽是遮、挡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项羽格局不大,心胸狭隘。项羽不听别人劝说,一心只想着回故乡炫耀,放弃了能成就霸业的险固肥沃关中之地,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B. 项羽性情残暴,嗜杀成性。他进入咸阳城后,引兵屠戮了咸阳城,又杀害了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打败田荣后又坑杀了投降了的士卒。
C. 项羽纵火焚烧,不惜财物。他纵火焚烧秦的宫室,大火燃烧了三月不熄灭,把秦宫室夷为平地;在打败田荣后,又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
D. 项羽贪财好色,常常劫掠。他离开咸阳时,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才往东离去;在打败田荣之后,又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4分)
(2)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4分)
14. 如果你是项羽的谋士,你会劝谏他不要做哪些事情?请简要列举三条。(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渎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前四句主要围绕“春还”二字来描写早春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春还”的喜悦之情。
B. 第二句中“访”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传达出诗人急不可待地去探究春天归否的诗情。
C. 三四句中,前句以时间起,后句以空间起,先实后虚,色彩明艳,写出春色之美。
D. 七八句写诗人预先将青山中一片石拂拭,静待友人来痛饮,表明邀请殷切之情。
16. 五六句是如何来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的说 , ”,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小题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 ① 。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才真正完成了超越与继承的交替。
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 ② 、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 ③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承认。
18.对上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样他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
B.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C.这样使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D.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超越与继承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19.下列选项中,与上文划波浪线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反对党八股》
B.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拿来主义》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D. 他们看人生种种事实,和乡下人到城里看见五光十色的电灯一样,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哲学与人生(胡适)》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3分)
21. 请分别用一个以“写作”为开头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2.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语言叙述漫画表现的事件。(不超过25个字 )(4分)
公布案例 新华社发 王鹏作 (选自“中国政府网”)
23. 疫情期间有一副对联。其中一联的语序、结构已被打乱,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对此联进行正确调整,确定上下联。(打乱联填写正确序号)(4分)
未打乱一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
已打乱一联:①持妙术②临险境③白衣④悬壶济世⑤怀仁心⑥显大爱。
上联: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曾经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医药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以及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从屠呦呦的这段话中,你对成功的要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大连市普兰店区二高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一、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 A 2. D 3. D
4. ①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②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的坎坷,增强了说服力。
5. ①对于我们增强主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②体现了“中国特色”,为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提供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和经验。③使法治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意在暗示下文主人公水生在襁褓之中便因船只失火而飘流洛河的不幸遭遇”理解错误。)
7.(3分)C(“在矛盾冲突中强化了对巴义娃污染环境行为的批判”错误。)
8.(4分)①丰富小说内容,推动情节发展:如意玉佩意外落水、失而复得彰显了水生与巴义之间深厚的兄弟情意,为下文的误会冲突、重归于好作了铺垫。(2分)②丰满人物形象,升华小说主题:如意玉佩作为寻找亲生父母的重要凭证,从惜之如命到“不惦记了”而把洛河当作“亲爹亲妈”,凸显了水生高尚的家园情怀,使小说主题更具现实意义。(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描绘出洛河美丽的自然景观,②反映出洛河厚重的文化积淀,③意味着洛河为老街百姓提供着丰富的生活和生命滋养,④象征着洛河百姓朴实、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怀。(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二、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 11. B 12. C
13. (1)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句意1分,“说”、“冠”、“果然”各1分)
(2)于是用以前的吴县令郑昌为韩王,抵挡汉军。
(句意1分,“乃”、“故”、“距”各1分)
14. ①不杀秦王子婴。②不放弃关中之地。③不杀百姓及降卒。
参考译文:
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王给怀王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叫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诸将都说:“好。”于是就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地。”又说:“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因此就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
田荣听说项羽改封齐王市到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非常愤怒,不肯把齐王迁往胶东,就占据了齐地,起而反楚,迎头攻击田都。田都逃往楚国。齐王市害怕项王,偷偷向胶东逃去奔赴封国。田荣发怒,就追赶上他,把他杀死在即墨。田荣于是自立为齐王,又向西进攻并杀死济北王田安,全部统治了三齐之地。田荣把将军印授给彭越,让他在梁地反楚。陈馀私下派张同、夏说劝齐王田荣说:“项羽主持天下事,不公道。现在把以前的诸侯王都封在坏地方,而把他自己的群臣诸将都封在好地方,驱逐了原来的君主赵王,让他往北徙居到代地,我认为这样是不合适的。听说大王您已起兵反楚,而且不听从项羽的不义之命,希望大王您接济我一部分兵力,让我去攻打常山,恢复赵王原有的地盘。我愿用我们的国土给你们齐国作屏障。”齐王答应了,就派兵赴赵。
这时候,汉王率军顺原路返回关中,平定了三秦,项羽听说汉王已经兼并了关中,将要东进,齐国,赵国又都背叛了自己,非常生气。于是用以前的吴县令郑昌为韩王,抵挡汉军。汉二年冬天,项羽向北到达城阳,田荣也带领部队来与项羽决战。田荣没有打胜,逃到平原,平原的百姓把他杀了。项羽于是北进,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全部活埋了田荣手下投降的士兵,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项羽夺取齐地直到北海,杀死了许多人,毁灭了许多地方。齐国人聚集起来,一起造项羽的反。这时候,田荣的弟弟田横收集了齐军逃散的士卒共有几万人,在城阳反击楚军。项王因此而停下来,但一连打了几仗都没打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C (C.“先实后虚”分析错误。“昨夜东风入武阳”是虚写,后句写眼前之景,为实写,应该是“先虚后实”。 )
16. ①借景抒情,第五句写碧水浩浩、云雾茫茫的春景,表达了对一片融融春光的喜爱之情;(2分)
②比喻,直接抒情,第六句中美人指王汉阳,说王汉阳不来令诗人断肠,称友人为“美人”,亦不过是言思念之切,用这样戏谑俏皮的诗句寄给友人更见友情的亲密;春己回归,而友人未至,令人感怀。(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18、B
19、D
20. ①是创造,是超越②以史为镜③一面大镜子
21. ①写作标志创造力和责任感。②写作检验人的学识才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2、公安部公布重拳打击“套路贷”犯罪6起典型案例。(4分)
23、(共4分)(1). 上联:③②⑤①④⑥(排序对2分) (2). 下联:赤胆耀神州,担高义,施良策,送瘟驱疫立奇功。(写对上下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