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挫折
(1)追问类属法:(是什么?)
①直面挫折是一种深刻认知自我的心态;
②直面挫折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
③直面挫折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追问对象法:(关涉谁?)
①个人直面挫折,才能不断进取;
②企业直面挫折,才能不断强大;
③国家直面挫折,才能不断改革。
(3)追问原因法:(为什么?)
①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直面挫折;
②人生道路并不一帆风顺,所以我们应该直面挫折;
③人无完人,人人都会失误,所以我们应该直面挫折。
(4)追问结果法:(会怎样?)
①直面挫折,才能端正认识,不失信心;
②直面挫折,才能追根溯源,扬长避短;
③直面挫折,才能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5)追问办法法:(怎么办?)
①直面挫折,需要有正确的心态;
②直面挫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③直面挫折,需要有高度的智慧。
纵向展开议论
高考议论文写作训练——
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纵向模式,掌握议论文纵向展开议论的思路结构。
2.进行纵向层进式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纵向模式展开议论。
1、由浅入深式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次之间,可用“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反映层次间的递进关系。
《在困难面前》
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还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③更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
6
中心论点:要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分点论述:
①要有自知之明。(“解剖”自己的前提。)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解剖自己的途径。)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严于解剖自己
2、三段论式。
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①“钻牛角尖”是指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
②做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
③“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
《要钻牛角尖》
(是什么)
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为什么)
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怎么办)
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谈风度
(是什么)
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
(为什么)
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有了风度,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怎么样)
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
中心论点:为人要有风度。
3、由果溯因式。
摆现象——析原因(利弊、意义、价值、根源)——指办法
给爱一点空间时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粒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
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开头:摆现象)
①引述母亲给新婚女儿的赠言。
(主体:析危害、挖根源)
②父母的溺爱,毁了孩子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
③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地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结尾:指办法)
④爱需要空间和自由。
《给爱一点空间》
《改变自己》
开头:生活中,人们无法改变周围环境,无法改变他人,因此,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迎来成功。
为什么(析原因)
海伦?凯勒改变自己,使内心一片光明;
鲁迅改变自己,弃医从文,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
清政府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走向灭亡。
怎样办(指办法)
改变自己的视角;
改变自己的心态;
改变自己的行动。
结尾:改变自己也要因时因地而言,改变自己决不意味着毫无原则,改变自己要三思而后行。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运用“由果溯因法”,从中提炼出两种作文立意。
这是发生在杭州南宋御街上的一幕。
一位八旬老人突然倒在闹市区,很多好心人都想帮助老人。有想打急救电话的大姐,有想递出羽绒衣的商店店员,还有因老人不愿去医院而想让老人进店休息的老板……但在这些人施援手的同时,现场也有人“善意”提醒:“别去扶她,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结果,老人一直躺在地上,直到120急救车到达。
审题立意:
(1)老人为何躺在地上无人扶起?原因就是现场有些人“善意”的提醒,人们怕善心没有善报。
敢于伸出爱之手;
冲破心灵的防线;
爱不该有防范;
呼唤良知的回归;
用温暖驱走冷漠;
融化心灵的坚冰。
(2)从材料上看,为何人们都有善意的举动,但是最终老人还是无人扶呢?仅仅靠呼唤良知行吗?回答肯定是不行的。原因就是,善良还需要社会的呼应和支持,还需要制度的激励和关怀,等。
要呵护好我们的善良;
让善良之光照耀世界;
爱需要承担;
文章议论的范畴是无所不包的,但如果 把议论的问题进行抽象的归类,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可分为四个方面:
“是什么”,论证性质和类别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论证目的和原因方面的问题;
“怎么办”,论证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会怎样”,论证效能和结果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不会同时论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是择其一、二来论述 。
怎么写 ——会想才会写
写什么——调动平时的积累
1、联想自然万物
2、理想人文景观
3、联想历史名人
4、联想自我生活
5、联想新闻媒体
6、联想教材课文
写好考场作文,无以替代的第一环节是热爱生活、充实积累、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