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押题预测(十)
第十篇哲理篇
慢慢来,比较快
池?莉
网络性子急,带动一切急,时光更加飞快。(命题点:句子作用。开篇营造急切的氛围,引出下文。)就连天气预报,也前所未有地急切,三天两头预警,又是大风预警,又是寒潮预警;寒潮预警还分蓝色、黄、橙和红色预警。叫人心慌意乱,赶紧去买充绒量更高的羽绒服。随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冷,路边连冰碴都没有。真是活久见——这是又急又快又戳心的网络语言,当做感叹词用在这里,倒也不错。 以前的冬季,又宽又长又缓缓。在一夜秋风凋碧树之后到耕牛遍地走之间,我们单知道西伯利亚寒流就要来了。下雪了。结冰了。我们都跃跃欲试,要在大大小小河塘的冰面上行走,小脸冻得紫红,鼻孔突突冒白气,不幸的是棉靴又湿透,回家得咬牙顶住大人的责骂,却更想要去偷偷摸摸地玩,屋檐下长长的冰凌,也要被我们打下来吃吃。(命题点:细节描写。展示从前的冬天是何种情形。) 老人总是在晒太阳。家里总是在备年货。腊肉腊鱼总是上午挂出去黄昏收进屋。裁缝总是如期而至,来家里,一住几天,帮我们翻新和缝制过年的新衣。弹棉花的匠人,也总是如期而至,家家户户床上的垫盖棉絮,也就眼看着蓬松如新。卖酒曲子的,也总是如期而至,只因过年大家都需要曲子做米酒。远方的表哥表妹们,也总是如期而至,只因冬季是走亲戚的时节。
以前的冬季,仿佛一切活动都有预约(命题点:词语赏析。“预约”一词,体现从前人们从容、闲适的生活状态。),不急不慌,该来的,都会来。人生确乎不宜太急,意趣确乎急不来的。 大约是90年代初期,我曾居住在一个偏远的生活小区。有一天傍晚,我带孩子在楼下花园玩耍,看见一辆人力三轮车蹬进了小区。忽然,我发现,车上坐着的,竟然是北京作家王朔和刘震云,他俩正得意洋洋朝我笑,将我完全彻底地惊呆。 不错,我们文联正在邀请全国著名作家参加一个文学笔会。可是怎么眨眼之间,这两位哥们就从北京来到了武汉并且来到了我家?作家就是有超人的想象力! 原来,这哥俩在武昌南湖机场下飞机以后,异想天开,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从机场穿过武昌,再穿过长江大桥,再穿过汉口城区,再穿过空军王家墩机场,来到了汉口最西边的我家。一辆人力三轮,要蹬好几个小时,且三轮车夫仅凭一个人的力气,是蹬不过来的,这两位作家就与三轮车夫互换着蹬车,一段一段地,走走歇歇,嘻嘻哈哈,就这样,慢慢来,竟比较快,他俩成为率先抵达武汉的作家,且还有时间先来看望朋友。这份意外的惊喜,仿佛就在昨天。多少年过去,想忘都忘不了。这是怎样的意外与壮举呢?真是太有趣了!(命题点:叙述顺序。插叙两位作家的事,体现作者对他们乘三轮车游览武汉、体会生活的赞赏。汇编:家研教育龙老师) 似乎,往往,慢慢来的事物,倒是你人生那个比较快的结果,也常常是那个比较牢靠的结果。而慢慢来,还不止是比较快,还不止是一种时间节奏,还不止是一种怡人的从容,更是一种往深刻里浸透的深邃。这种浸透,能够触及到你的灵魂,能够在你灵魂里铭刻你的生物记忆,纵然外界总是刮着急急的流行风,也卷不走那个泰然自若的你,这叫活着。(命题点:文章主旨、谈启示。揭示“慢慢来”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
【推荐理由】时代变迁,生活变得“快节奏”,而选文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慢慢来”的好处,蕴含哲理。能够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保持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稳扎稳打去奋斗。
多走几步
陈鲁民
网上曾有过一个热门话题讨论,问:人生如何才能走出低谷?网民们发言踊跃,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各种答案长则数千字,短者三五行,但最后票选的结果只有四个字:多走几步。(命题点:首段作用。由话题讨论引出后文论述。)
多走几步,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人生除了走出低谷,推而广之,还有走出险境、走出困局、走出怪圈、走出平庸、走出劣势等,都需要在关键时刻多走几步,坚持下来,才能最后走向成功,走向不凡,走向胜利,走向辉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那些在人生路上浅尝辄止、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汉闲人自不必说,他们没有任何走向成功的可能。可惜的是,那些一直在奋力前进、不停跋涉的奋斗者,也有不少是因为在最后阶段没有坚持下去,少走了几步,因而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放眼古今中外,诸多青史留名的杰出人物,无论才能运气,或是水平学识,其实都比平常人强不了多少,有的甚至还不如平常人。他们能最终胜出的主要原因是有顽强不屈的意志。他们之所以最后超越许多人,成为人生强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后阶段比许多人多走了几步,而这几步的意义可能会超过前面的千万步,因而,古人有“行百里者半九十”之说。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说的就是坚持的重要性。多走几步,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当属典型例子,他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无论是训练还是平时工作,无论是学习还是锻炼身体,都始终坚持多走几步,积少成多,久久为功,最终成长为出类拔萃的“兵王”。(命题点:论证方法及作用。本段采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多走几步,贵在坚持不懈。有些人总抱怨运气不好,机遇太差,无人赏识,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努力够不够、毅力缺不缺、付出多不多、奋斗的力度强不强、坚持的时间长不长?换言之,你有没有比别人多走几步?
多走几步,还要方向正确,不犯错误。人生多歧路,你可能已经走到了低谷的边缘,困局的出口,再往前多走几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如果看得不准,方向错误,那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付出的是无效劳动。因而,多走几步不能乱走、瞎走,而要头脑清醒,不忘初心,善于审时度势,选对目标,走对方向。
当然,这最后时刻的多走几步,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几步可不是平常的闲庭信步,也不是饭后的轻松遛弯儿,而是漫长行军后已走得筋疲力尽、人困马乏,举步维艰。此时每多走一步,都要克服困难,但也离成功更近。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已放弃、认输,只有少数人还在勉力坚持,可就是这最后几步,往往就决定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命运。这就叫“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命题点:文意理解。选文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论述“多走几步”?)
因而,我们在人生低谷或身处逆境时,一定要激励自己,咬紧牙关再多走几步,用尽全力再撑一下。说不定就会峰回路转,雨过天晴,看到希望,出现转机;就能走出低谷,踏上坦途,走出困境,奔向光明,领略到恺撒所说“我来了,我见了,我征服了”的美好境界。(命题点: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
人生需要出走
余光中
(命题点:中心论点。)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
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恣,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
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史蒂文森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那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吟》里他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来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杰佛逊也认为: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命题点: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段落作用。承上启下。)
独游有双重好处。第一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换来莫大的自由。当然一切问题也都要自己去解决,正可训练独立自主的精神。独游最大的考验,(命题点: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还在于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的伴侣。在废话连篇假话不休的世界里,能偶然免于对话的负担,也不见得不是件好事。一个能思想的人应该乐于和自己为伍。
独游的另一种好处,是能够深入异乡。群游的人等于把自己和世界隔开,中间隔着的正是自己的游伴。游伴愈多,愈看不清周围的世界。彼此之间至少要维持最起码的礼貌和间歇发作的对话,已经不很清闲了。有一次我和一位作家乘火车南下,作联席之演讲,一路上我们维持着马拉松对话,已经舌敝唇焦。演讲既毕,回到旅舍,免不了又效古人连床夜话,几乎通宵。回程的车上总不能相对无语啊,当然是继续交谈啦,不,继续交锋。到台北时已经元气不继,觉得真可以三缄其口,三年不言,保持黄金一般的沉默。
旅人把习惯之茧咬破,飞到外面的世界去,大大小小的烦恼,一股脑儿都留在自己的城里。旅行的前夕,会逐渐预感出发的兴奋,现有的烦恼似乎较易忍受。刚回家的几天,抚弄着带回来的纪念品像抚弄战利品,翻阅着冲洗出来的照片像检阅得意的战迹,血液里似乎还流着旅途的动感。回忆起来,连钱包遭窃或是误掉班机都成了趣事。听人阔谈旅途的趣事,跟听人追述艳遇一样,尽管听的人隔靴搔痒,半信半疑之余,勉力维持礼貌的笑容,可是说的人总是眉飞色舞,再三交代细节,却意犹未尽。所以旅行的前后都受到相当愉快的波动,几乎说得上是精神上的换血,可以解忧。
当然,再长的旅途也会把行人带回家来,靴底黏着远方的尘土。世界上一切的桥,一切的路,无论是多少左转右弯,最后总是回到自己的门口。然则出门旅行,也不过像醉酒一样,解忧的时效终归有限,而宿酲醒来,是同样的惘惘。
(命题点:谈认识、看法;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