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模块联考
化学试题 2021.0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Cu 64 Pb 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科技、医药、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暖贴”发热利用的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B.工业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时采用阴离子交换膜
C.新冠肺炎抗疫中使用的84消毒液,主要是利用了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
D.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剂主要由NaN3、Fe2O3、NH4NO3等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145923080645A.CO2的电子式:
B.HClO的结构式: H-Cl-O
C.质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的核素Ts:Ts
240093523495D.用电子式表示MgF2的形成过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②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③完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⑥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 D.②⑤⑥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已知:①S(g)+O2(g)=== SO2(g) ΔH1;②S(s)+O2(g)=== SO2(g) ΔH2,则ΔH1<ΔH2
C.将NO2、N2O4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平衡后气体颜色变浅
D.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越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
5.如图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为了延长科学考察站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在钢铁设备表面镶嵌了一些金属块(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93890510160A.金属块M可能为Cu,发生氧化反应
B.这种保护方法叫牺牲阳极保护法
C.科学考察站里的设备在潮湿的空气中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D.若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钢铁设备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6.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13182014097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反应①、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H2与ICl的总反应速率的快慢取决于反应②
D.反应H2(g)+2ICl(g) === I2(g)+2HCl(g)的
ΔH=-218kJ·mol-1
7.反应A(g)+B(g)falseC(g)+D(s) ΔH > 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其逆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升高温度 B.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
C.减少A或B的物质的量 D.增大D的物质的量
43345107087870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某一反应,容器内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g)false2M(g)
B.t1~t2时间内,v(N)= mol·L-1·min-1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时,物质N的转化率为75%
9.下列装置为某实验小组设计的Cu-Zn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590084455
甲 乙
A.装置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Zn→CuSO4溶液→Cu
B.装置乙比装置甲提供的电流更稳定
C.装置乙盐桥中的K+移向CuSO4溶液
D.若装置乙中的盐桥用铁丝替代,则反应原理发生改变
10.利用CH4(g)+2NO2(g)falseN2(g)+CO2(g)+2H2O(g)可消除NO2的污染。在1L的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 mol CH4(g)和1.20 molNO2(g)进行上述反应,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5461001270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A.0~10min内,CH4的反应速率:①>②
B.由实验数据可知:T1>T2
C.40min时,实验②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实验①中,0~20min内,v(CH4)=0.025mol·L-1·min-1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332867039560511.如图所示装置中,a、b均为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负极,Y是正极
B.a极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C.CuSO4溶液的pH减小
D.Fe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12.下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9474033020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Ⅱ可用方程式表示为O3+Cl===ClO+O2
C.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
D.上述过程说明CFCl3中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
397383016129013.用氟硼酸(HBF4,属于强酸)代替硫酸作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使铅蓄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时的性能更优良,反应方程式为Pb+PbO2+4HBF4 2Pb(BF4) 2+2H2O,其中Pb(BF4) 2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区pH增大
B.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Pb-2e-+2BF4-===Pb(BF4) 2
C.充电时,当阳极质量增加23.9g时,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
D.充电时,Pb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1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g)+3H2(g)false2NH3(g) ΔH<0,仅改变一个外界条件,下列对应图像正确的是
A.温度对氢气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B.压强对混合体系中NH3体积分数的影响
C.催化剂对混合气体密度的影响 D.t1时刻增大c(N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5.向装有足量I2O5(s)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g),发生如下反应:5CO(g)+I2O5(s)
false5CO2(g)+I2(s) ΔH。保持体积不变,测得不同温度下CO的体积分数φ(C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87525-27305
A.ΔH>0
B.T1时,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增大
C.a、b点正反应速率:v(a)<v(b)
D.T2时,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适量的CO,重新达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不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H+(aq)与OH-(aq)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l)时的反应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取30mL0.50 mol·L-1稀硫酸与60mL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57158255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2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3
8064540640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温度变化的平均值为 ℃,若近似认为0.50 mol·L-1稀硫酸与0.5mol·L-1NaOH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反应所得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则中和热ΔH的数值为 kJ·mol-1(保留1位小数)。
(2)上述实验结果与中和热数值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因为 (填标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内筒中
d.测过稀硫酸的温度计未洗净直接用于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3)本次实验共需NaOH溶液240mL,则配制0.5mol·L-1NaOH溶液时,需称取NaOH固体 g。
(4)若改用30 mL 0.50 mol·L-1稀硫酸与30 mL 0.5mol·L-1 Ba(OH)2溶液进行实验,
(填“能”或“不能”)据此实验求中和热。
17.(12分)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其溶液)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金属单质,B、C、D、E为非金属单质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化合物H和I通常状况下呈气态。
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电子式为 。
(2)F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7.8 g F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A~I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4)根据相邻原子或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A能与C反应,且生成物中只含离子键
b.B、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极性共价键
c.C气体易转化成液态与分子内的共价键有关
d.CO2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18.(12分)
一种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以该燃料电池为电源,石墨为电极,电解100mL 0.50 mol·L-1CuSO4溶液,当阳极产生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为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填标号)。
a.0.05molCuCO3 b.0.05mol CuO c.0.05mol Cu(OH)2 d.0.05mol CuSO4
(2)若以该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粗铜的精炼,则M极连接的是 (填“粗铜”或“精铜”),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以该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镀铜,则N极连接的是 (填“镀件”或“精铜”),理论上每消耗1mol甲烷时,M极的质量变化为 g(注明“增加”或“减少”)。
19.(12分)
大气中SO2、H2S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的H2S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42-,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1molH2S(g)全部氧化成SO42-(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0259058420
1003300339090(2)下图甲所示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
1490980125730甲 乙
020000甲 乙
b电极为 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为 。
(3)上图乙为SO2—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利用大气所含的SO2快速启动。
①该电池中质子的流动方向为 (填“从A到B”或“从B到A”)。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用该电池处理32gSO2,理论上需要消耗O2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
20.(14分)
已知汽车尾气排放时会发生以下反应:
I.N2(g)+O2(g)false2NO(g) ΔH1=+180 kJ·mol-1
Ⅱ.2CO(g)+2NO(g)falseN2(g)+2CO2(g) 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若CO的摩尔燃烧焓 ΔH3=-283.5kJ·mol-1,则反应Ⅱ的ΔH2= kJ·mol-1。
(2)若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g)和1molNO(g),发生反应Ⅱ,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CO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d.v正(N2)=2v逆(CO)
(3)CO和NO2也可发生类似反应Ⅱ的变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2(g)+4CO(g)falseN2(g)+4CO2(g) ΔH4<0。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0 mol NO2和4.0 mol CO,测得NO2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
0 min
5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n(NO2)/mol
4.0
3.4
3.12
3.0
3.0
①0~5 min内,v正(CO2) = mol·L-1·min-1;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L·mol-1(用分数表示)。
②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NO2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混合气体的密度 。
③若20 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通入0.4 mol CO(g)、0.7 mol N2(g)和0.4 mol CO2(g),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高一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D 3.C 4.B 5.B 6.C 7.A 8.D 9.A 10.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BD 12.C 13.AC 14.D 15.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每空2分)
(1)4.0 50.2 (2)b
(3)5.0 (4)不能
17.(12分,每空2分)
(1):NN:
(2)离子键、共价键 0.1
(3)HCl、NH3 Na2O2、Na2CO3
(4)ad(漏一个扣1分,错选不得分)
18.(12分,每空2分)
(1)CH4-8e-+2H2O === CO2+8H+ c
(2)粗铜 Cu2++2e-=== Cu
(3)镀件 减少256(漏填“减少”扣1分)
19.(12分,每空2分)
(1)H2S(g)+2O2(g) === SO42-(aq)+2H+(aq) ΔH =-806.39 kJ·mol-1
(2)正 O2+4e?+4H+===2H2O
(3)从A到B SO2+2H2O-2e-=== SO42-+4H+ 5.6
20.(14分,每空2分)
(1)-747 (2)ac
(3)①0.12
②减小 不变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