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6 22: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清朝初期
流离失所的人民
材料一:凡各处逃亡流民,不论原籍、别籍均广加招徕(
lái,招揽),编入保甲(户籍),使之安心乐业。查本地方无主荒田,州、县官给以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
——《垦荒令》
垦荒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1
920
919顷
128061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材料二:靳辅言:“臣目见河沙无日不积,河身无日不加高,若不大修治……河无去路,势必冲突内溃,河南、山东具有沦胥(
xū,沦陷)沈溺(沉溺)之忧。”
——《清史稿》
大力兴修水利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明代传入我国。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经济作物品种增加、
种植范围广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大力兴修水利
粮食产量提高
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农业
发展
影响: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推动手工业与商业发展
传统手工业发展
青花瓷瓶
远销普鲁士的纹章瓷盘
宫廷御用珐琅彩瓷壶
宋代纺织图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分工明确
织工
机户
人数多
规模大
雇佣关系
工场
手工业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手工业工场
汉口茶市
汉口成为商船集散地
商业城镇繁荣
大型商帮兴起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大力兴修水利
3.粮食产量提高
4.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人口增长
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1.商业城镇的繁荣
2.大型商帮的兴起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提供大量劳动力
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与人口增长的
关系
辩证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
对政治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巩固政治统治
·宁可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史》,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吴慧主编:
《中国商业通史》,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书目:
康熙
乾隆
康乾盛世
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清初4200多万人口,乾隆末年近3亿人口,
100多年里增长了6倍多,占世界总人口1/3。
从顺治末年到乾隆末年,
大约140年间,耕地面积从5亿亩增长到9亿亩,增长了80%。
人与人之间矛盾尖锐
破坏生态
社会压力
影响经济
持续发展
清朝前期人口数量
清朝前期人均田地数量
顺治八年
(1651)
乾隆六十年
(1795)
顺治十八年
(1661)
乾隆四十九年
(1784)
·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