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 第3课 欣赏 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 第3课 欣赏 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8 15:5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花城出版社走进音乐世界五年级下册第八课
《黄河船夫曲》研学案
课题 《黄河船夫曲》 时间
执教 老师
学习者 班级: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通过聆听音乐,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2、我能通过聆听、感受、演唱、模仿和合作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从速度、力度、节拍和节奏四个方面理解歌曲的两个主题旋律以及音乐形象。
3、我能和同学讨论交流欣赏收获,分享冼星海的民族音乐精神。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我能认识节拍、速度、力度、情绪这四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难点:我能够通过演唱和竖笛吹奏熟悉《黄河船夫曲》的两个音乐主题。
学习 路线
学习资料 1、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
2、《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全曲共八个乐章,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保家卫国的斗争热情。
3、音乐家冼星海,广东_??????_人,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主席为其题词为“人民_é?????__???_”。
4、音乐知识:变拍子——由于作品的需要,有时固定的拍子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节奏,一种速度,这时候需要变换拍子(往往是因为情绪或是歌词的需要),这种变换我们称其为“变拍子”。
研学过程 研学方 法提示 学习方式 学习效果
评价(√)
课 前



习 一、吹奏——关注——抒见
1、你能用竖笛吹奏以下的旋律吗?
2、说说《黄河大合唱》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
3、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同伴交流
自行查找资料论证
同伴评价
课 中



流 二、整体感知音乐,明确欣赏目标
1、根据图片欣赏音乐,在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不同的情景?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三、分析音乐要素,熟悉音乐主题。
1、欣赏第一主题:搏战
问题(1):音乐是用怎么样的速度和力度表现黄河船夫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
速度:( ) 力度:( )
2、同伴研习活动:请在第一主题旋律下方按照节拍画出正确的指挥图示。
问题(2):你发现第一主题旋律的节拍有怎样的特点?
歌谱:
3、小组完成表格填写:
问题(4):在律动和演唱活动中,你对第一主题旋律的节拍、节奏、速度与力度的有怎样更深的理解?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速度
力度
节拍
情绪
4、欣赏第二主题:小胜
小组研习活动:尝试在视唱旋律的基础上用竖笛吹奏第二主题旋律。
问题:(5):你发现第二主题旋律在速度、力度、节拍和情绪上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
学习提示:小组视谱——一起吹奏——向老师或者组员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组员间互相解决困难——小组吹奏展示——自我评价,分享问题解决的方法,或向大家提出未解决的困难。
学习中我遇到的困难是: 。
5、欣赏尾声:再战
交流分享,感悟音乐:《黄河船夫曲》中的“黄河船夫”代表的是( ) 、“惊涛恶浪”代表的是( )、 你怎样理解尾声的“决一死战”?

自主感受
个人研习
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各抒己见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小组评价
同伴评价
小组评价
课后 拓展欣赏 四、课后拓展、问题生成
1、请根据老师提供的关键词,分别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进行质疑与解疑。
同伴交流 合作学习

自我评价
自我 总结与评价 1、在欣赏中,我知道了《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 ,作者是 。《黄河船夫曲》是第 乐章。
2、在音乐欣赏学习中,我很期待和同学交流音乐收获,分享音乐喜悦。我能根据教学内容提出 个问题。
3、这节课我得了 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