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5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5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28 16: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歌声表现意境,以意境促美歌声
——创设声境合一的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唱歌课《山谷静悄悄》教案设计
执教者: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5单元《回声》演唱《山谷静悄悄》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唱歌综合课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之情、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决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表演、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3、认知目标: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来表现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 “XO XO X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教学重点】
能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通过对力度记号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教学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学情分析】
四年级处于小学中段,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思维上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音乐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与听辨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怎样参与到音乐中活动中,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方法,直观和具体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此学习中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有进一步提高。

教学 流程 教学
内容 师 生 活 动 达标意图 二次
备课
开始 部分 创设学习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了几节课,大家估计有点累了,老师来段表演给你们提个神,看好喽!(师表演山顶看风景)
设问;我刚才表演的是在哪里干什么?(指名说)师:上个周末我走出城市到一个大山谷happy了一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山谷呢?请看!
设问:你在这个山谷看到了什么?(指多名学生说)
4、 师:我们跟山谷打个招呼吧!(师生分别跟山谷打招呼)
5、 师: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和山谷打招呼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指名说)
6、 师简介回声现象。
7、 师:我们来做一做回声游戏吧!把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原声打招呼,第二三四组力度越来越弱模仿回声。
8、 师:关于力度的强弱变化,在音乐里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大家还记得它们吗?齐读力度记号名称并读出力度强弱。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PPT山谷风光视频
PPT



分 学习歌曲《山谷静悄悄》
1、过渡:有一群小朋友,她们也来到了这个大山谷,并且还用歌声记录下了山谷的美景,你们听!
2、师:歌里唱的山谷和我们看到的山谷是一样的吗?(是)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词曲作者。
3、设问: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指名说,板书)为什么?(指名说、及时评价)它是几几拍的?(指名说)复习4/4拍强弱规律。
4、再听歌曲,听清歌词内容。
5、谁能告诉我歌曲有几段歌词?(指名说)
6、有节奏地读前三段歌词(生问师答、生问师答、自问自答)
7、师范唱第一段歌词,指导学生试唱歌谱,板书旋律线。
8、跟琴小声唱第一段歌词,引导唱好八分休止符。
9、唱好第一段歌词基础上再唱好第二段、第三段歌词。
10、加入力度变化演唱歌曲前三段歌词。
11、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生唱前三段歌词师唱第四段歌词)
12、师:谁打破了山谷的宁静?(指名说)
13、自主学习第四段歌词,师:你们觉得第四段歌词哪些地方好唱?哪些地方不好唱呢?(指多名说)
14、跟琴唱第四段歌词前两个乐句。
15、解决难点:歌曲最后一个乐句的演唱。
A、师读休止符节奏,生读叮咚声节奏,师生合作读这个乐句的节奏。
B、跟琴小声模唱叮咚声。
C、复习跳音,唱好有弹性的叮咚声。
D、设问:在歌曲的最后作曲家为什么要设计两个力度记号?(指名说,适时评价)
E、加入力度变化演唱此乐句。
16、跟琴完整演唱第四段歌词。
17、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初步感知歌曲
结合音乐本体感受歌曲的风格特色
参与音乐活动,通过聆听、读歌词、模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歌曲 PPT
PPT
PPT
PPT
PPT
拓展 环节 加入二声部,创编新歌 过渡:大家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老师都陶醉了!可这首歌曲毕竟是别人的作品,如果我们能把它改编一下,加一点我们自己的创意进去,那我们就可以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了,我们试试吧!
师提示:加点什么呢?老师想起来了,我们不是做过回声游戏吗?我们可以在歌曲里加入回声元素啊!你们觉得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加入回声比较好?(指名说)
师:其实老师在弹歌曲的前奏和间奏的时候已经出现回声了,你们听!有几次回声?(两次)跟琴模唱两次回声。
师:加入了回声元素歌曲的确变丰富了一些,可是老师还是觉得稍微有些单调,不如我们再加一点衬词进去,比如“啦啦啦”什么的,你们觉得在哪里加衬词比较合适呢?(指名说)
达成共识在长音处加入衬词,师示范两种衬词节奏让学生选择,并说说为什么?确定衬词曲调。
师:我们现在已经成功地把《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曲改编成了一首合唱歌曲,原歌曲就是一声部,后来我们加入的回声和衬词就是二声部。(板书)出示新歌歌词,师指挥学生齐唱新歌二声部。
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声部合唱新歌,师指挥。 培养学生音乐创编能力,加强音乐素养,锻炼合唱能力
PPT
结束 部分 评价、
小结?
总结评价各小组请花台请到小雏菊情况,并选出一位本节课表现最优秀学生上台送她(他)一朵紫杜鹃花以示鼓励。
结语:这节课我们到山谷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学会了一首歌曲,并且还创作了一首新歌,可谓收获良多。希望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像地质队叔叔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把我们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生随《山谷静悄悄》音乐出教室。 评价鼓励学生的本节课表现
进行思想教育
回味音乐,加强记忆
PPT
板书 设计 山谷静悄悄
轻柔、优美地 许继荣词
刘磬声曲
4/4
(旋律线)
创编:
加入二声部 : 衬词 + 回声

【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以“创造情境陶冶心灵,视听结合激发兴趣”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音乐课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必然会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设情境由浅入深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运用力度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所塑造的美好形象打下基础。这是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的核心理念。
二、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做到“玩中学、动中悟”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淡化分解知识难点,寓教于乐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三、多样的意境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层次、深挖学生创作情感,使其能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作学习,这三点实验目标层层递进、逐步循环,既能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特点,又能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三、充分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利用生动精准的语言和表演,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入充满魅力的山谷,发现美丽,融入美丽,创造美丽。教学新授、示范引导、抒发感情、拓展延伸、对学生起到示范、感染的作用,使其感受到原来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力求做到以情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四、有趣的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即兴创编、技趣一体、情感体验、二声部的加入更深刻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丰富的肢体语言也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每一个音乐细胞,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最快乐的情感释放。评价总结是对学生积极学习的肯定和学生对知识的又一次夯实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