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冲刺】宁波市2021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1)第1章 水(1、2、6节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分冲刺】宁波市2021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1)第1章 水(1、2、6节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26 22:12: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水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5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地球上的水根据状态不同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根据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体内的水。
2.海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6.5%,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3.5%,其中大约1%是咸水,其余的2.5%是淡水。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泽土壤中,只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3.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含水量为体重的60%左右,人体每天至少需补充2~2.5L水。
1.(2019·北仑)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河流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水
2.(2018·海曙)小煦接完水转身就走,老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告诉小煦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因为地球上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3.(2020·奉化、宁海、象山)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
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4.(2020·余姚、慈溪)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断水比断粮更严重
C.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D.人体内的水约占人体总质量的60%
1.水循环的成因主要是水的三态变化(内因)以及太阳辐射(外因)。
2.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
3.水循环
(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水循环的重要性
(1)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2)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1.(2019·镇海)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海洋
C.雨
D.太阳
2.(2018·奉化、宁海、象山)横山水库被称为奉化的大水缸。水库的建立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过程中的(  )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水汽运输
D.降水
3.(2018·江北)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2018年以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图回答。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
4.(2020·北仑)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水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
B.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水循环的一部分
C.①表示的过程是水汽输送
D.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的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5.(2020·镇海)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而水循环有水汽输送、地表径流、降水、海水蒸发等多种形式,“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改变的是水循环环节中的(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海水蒸发
D.降水
6.(2018·北仑)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7.(2020·奉化、宁海、象山)如图是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________、大气之间循环。
(2)________是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的一种重要方式。
1.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只有世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2.从我国不同地区看,水资源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其表现为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3.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①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或海洋中,②农田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并且渗入土壤水和地下水中,③任意堆放垃圾,经过雨水把有害的物质带入河水中。
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用水问题,我国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
1.(2020·奉化、宁海、象山)水资源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少量垃圾可随处倾倒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2019·鄞州)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下列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
A.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用水后及时关水龙头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洗手时水流开小一点
3.(2019·海曙)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  )
A.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人类活动的用水量增加且水体不断地受到污染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4.(2020·北仑)下列对水资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可以改变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状况
B.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国是缺水的国家
C.目前地球上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存在于冰川和岩层深处的地下水中
D.氮、磷元素的大量排放,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5.(2020·镇海)导致我国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水资源数量本身有限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③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增 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⑤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浪费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第2节 水的三态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物质的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1.熔点与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3)冰的熔点为0℃。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
2.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收热量。
4.解读晶体熔化与凝固的图像
(1)AB段:晶体的吸热升温过程。此过程中,由于晶体的温度还没有达到熔点,所以没有熔化,物质仍全部处于固态。
(2)BC段:晶体的熔化过程。从B点开始,晶体达到熔点开始熔化,直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体,则BC之间是固液共存状态,BC段与时间轴平行,表示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CD段:液体物质继续吸热升温的过程。此过程中物质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4)DC′段:液体物质放热降温的过程。
(5)C′B′段:液体继续放热,且处于凝固过程,直到B′点全部凝固成固体.则C′B′之间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C′B′段与时间轴平行,表示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B′A′段:固体物质继续放热降温的过程。
1.(2020·奉化、宁海、象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2.(2019·镇海)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3.(2018·镇海)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瞬间凝固成冰,他们称之为“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技术使得常温下水结冰成为可能
B.“暖冰”、冰和干冰是同种物质
C.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这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4.(2018·鄞州)根据如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酒精的凝固点应是117℃
B.328℃的铅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C.-39℃的水银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5.(2018·奉化、宁海、象山)三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了: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下表是他们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海波的温度/℃
46.0
47.0
48.0
48.0
48.0
48.0
48.8
49.8
水的温度/℃
97.0
97.5
98.0
98.0
98.0
98.0
98.0
98.0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是晶体,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第四分钟的时候处于液体状态
C.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移去加热物体,沸腾停止
6.(2020·鄞州)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7.(2018·余姚、慈溪)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0℃
B.在4min时,没有出现液态
C.在2min至6min过程中没有吸热
D.在2min至6min过程中不断放热
8.(2019·余姚、慈溪)小煦在实验室探究一定质量分数的盐水的凝固特点,他画出了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线可知,含盐的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小煦查找资料,记录了盐水的质量分数x与对应的凝固点t,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质量分数x/%
1.5
7.0
13.6
20.0
23.1
23.7
24.9
凝固点t/℃
-0.9
-4.4
-9.8
-16.6
-21.2
-17.4
-9.5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__________________。
9.(2018·江北)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___,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BC段表示物体处于______状态。
(2)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min,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的________不同。
10.(2019·奉化、宁海、象山)小煦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用水浴加热法探究固体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固体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减小图乙中BC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B.撤去烧杯下面的石棉网
C.减少试管中的固体萘
D.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等质量的70℃的热水
(2)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3)将图甲试管中的萘替换为图丙________物质,也可以利用装置研究该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物质由液变成气的过程叫作汽化。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形式:汽化的两种形式为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5.应用: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1.(2020·鄞州)在炎热的夏天,小煦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2.(2020·江北)下列事实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B.将未吃完的西瓜用保鲜膜封好放入冰箱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把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3.(2019·北仑)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4.(2020·镇海)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关于这个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19·奉化、宁海、象山)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取出置于空气中,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是因为酒精液化放热引起的
B.AB段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引起的
C.BC段是因为酒精液化放热引起的
D.BC段是因为酒精汽化放热引起的
5.(2018·北仑)某体温计的示数为40℃,现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体温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体温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1.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受大气压的影响,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3.沸腾前后的物理现象
(1)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声音响度大;
(2)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声音响度变小。
4.液体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液体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不断吸收热量。
1.(2019·江北)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其沸点均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得)。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煤油
沸点/℃
-33
78
100
150
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
2.(2018·江北)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3.(2020·海曙)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对甲烧杯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间会发现甲烧杯内的液体发生沸腾,乙试管中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9·海曙)“炖”菜是中国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5.(2018·海曙)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温/℃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说明当时的气压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填“>”“<”或“=”)
(2)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点进行了交流,在如图中,大的甲容器内盛有水,小的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某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________。(填字母)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酒精
煤油
沸点
100℃
78℃
150℃
A.水
B.酒精
C.煤油
D.酒精或水都有可能
6.(2020·余姚、慈溪)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在图乙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________℃。(填“大于98”“等于98”或“小于98”)
(4)实验中,如果要缩短水从90℃加热到98℃所需要的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7.(2018·镇海)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前,同学们就器材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观点,整理记录如下,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根据水的沸点,选择量程为-20~110℃的实验温度计。②为了节省加热时间,在烧杯中加入1cm深的水。③选择体温计,因为它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用起来更方便。④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防止水沸腾时溅出。⑤为了便于观察,在烧杯中加满水。⑥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减少热量损失。
(2)小煦安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88℃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煦就熄灭了酒精灯,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煦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煦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你认为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0·江北)小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仪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组装的是________(填“A”或“B”)部分。
(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小煦由此得出结论:水的沸腾不需要吸热,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填“错误”或“正确”)的,水还继续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煦同学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至沸腾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加水的质量,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___。
(5)小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1.定义:物质由气变为液的过程叫作液化。这一过程会放出热量。
2.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3.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1.(2020·江北)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A.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B.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
C.在凉爽的清晨,可看到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D.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
2.(2018·北仑)细心的小煦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两者都吸热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两者都放热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3.(2019·江北)夏天,小煦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甲、乙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4.(2018·鄞州)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煦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形成小水滴。
5.(2020·鄞州)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煦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煦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煦认为仅凭“t2高于t1”的现象还不足以证明小煦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煦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高;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________,则可以验证小煦的结论是正确的。
1.升华:物质从固直接变成气的过程叫作升华。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凝华:物质从气直接变成固的过程叫作凝华。这一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现象
云:暖湿气流上升到高空,降温后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
雨:温度较高时云中的小冰晶熔化为小水珠,小水珠变大后以液态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形成雨。
雪: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水蒸气凝华,以小冰晶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就是雪。
雾: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在地面附近液化成小水珠。雾与云的形成相似,高空为云,近地面为雾。大气污染会使雾增多。
露: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0℃以下的低温物体时直接凝华而成。
1.(2020·鄞州)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2.(2018·余姚、慈溪)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9·余姚、慈溪)冬天,小煦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液化,后升华
C.先凝固,后汽化
D.先凝华,后升华
4.(2020·海曙)如图是小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汽化、升华
B.升华、汽化
C.液化、汽化
D.汽化、液化
5.(2020·余姚、慈溪)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6.(2019·鄞州)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冬天北方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由于水汽的凝华,这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7.(2020·奉化、宁海、象山)沙漠里有一种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当这种甲虫从洞穴爬出到沙丘后,便将身体呈倒立姿势(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身体表面出现水珠,并顺着背部流入口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水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C.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分,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
D.比起清晨来,甲虫在正午从洞穴中出来更容易喝到水
8.(2020·镇海)对下列图1~4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1:“冰桶挑战”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B.图2:寒冬,眉毛都挂霜了,眉毛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图3: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D.图4: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
9.(2018·余姚、慈溪)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抛洒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针对以上描述,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固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液化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放出热量
10.(2019·海曙)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会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11.(2019·北仑)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_____和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
12.(2020·北仑)小煦打开冰箱门,发现有白雾飘出,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冷冻室的侧壁上还有很多霜,当他用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霜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水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5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C
2.D
3.C
4.C
1.D
2.B
3.D
4.D
5.B
6.C
7.(1)海洋 (2)降水(降雨)
1.B
2.A
3.C
4.C
5.C
第2节 水的三态变化
1.B
2.A
3.B
4.C
5.D
6.C
7.A
8.(1)晶体 (2)先降低后升高 (3)冬天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加速凝固
9.(1)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80℃ 固液共存 (2)4 不变 (3)状态
10.(1)C (2)萘的熔点是80℃(或萘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等均可) (3)海波和香草醛
1.D
2.C
3.B
4.D
5.B
5.B
1.D
2.B
3.不能 当试管乙中水的温度与烧杯甲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后,不能从烧杯甲中的水继续吸热
4.不能 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1)98 < (2)B
6.(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部
(2) (3)等于98(4)减少水的质量(合理即可)
7.(1)①⑥ (2)98 (3)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8.(1)B (2)98 (3)错误 撤掉酒精灯后,继续从石棉网吸热(合理即可) (4)c (5)b
1.B
2.C
3.B
4.(1)蒸发 (2)液化
5.(1)液化 (2)水蒸气液化后和冷水混合也会使原水温升高 (3)②温度为100℃的开水至液面B位置 ③t2>t3
1.A
2.B
3.A
4.D
5.A
6.B
7.C
8.B
9.A
10.A
11.凝固 熔化 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12.液化 放热 凝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