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1.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态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注: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
3.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溶液中只要有水,水无论多少均为溶剂。
(2)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固体(气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6.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7.浊液的特点:不均一、不稳定。
1.(2020·海曙)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泥浆水、油水振荡后的液体、碘酒
B.矿泉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自来水
C.牛奶、雪碧、石灰浆
D.豆浆、可口可乐、糖水
2.(2020·鄞州)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麻油
C.食盐
D.白醋
3.(2019·北仑)一般情况下检验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混合物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4.(2019·镇海)现有一组物质:汽水、碘酒、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黄泥水
C.原油
D.食盐水
5.(2018·镇海)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
6.(2020·江北)小煦同学做了一个名为“当气球遇上橘子皮”的有趣小实验:取新鲜橘子皮,挤出汁液滴在吹起的气球上,气球马上爆炸。查阅相关资料知道,原来橘子皮外面有一层油脂腺,内含柠檬烯,其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精油(液态)中。柠檬烯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同时也能溶解气球表层的橡胶。下列关于柠檬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
B.与乙醇混合后一定形成乳浊液
C.少量橡胶加入柠檬烯中可形成溶液
D.柠檬烯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是化学性质
7.(2018·余姚、慈溪)浊液与溶液的最主要区别是( )
A.溶液中溶剂比浊液中的少
B.溶液中溶质比浊液中的多
C.浊液中物质的颗粒远大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分散得不均匀,而且不稳定
D.浊液中物质的颗粒远小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分散得不均匀,而且不稳定
8.(2020·江北)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相同
C.蒸发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它们混在一起还是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若溶液底部有剩余物质,观察溶质是否减少,若不减少,则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2)若溶液底部无剩余物质,可加入少量该溶质,然后观察现象,若溶质不溶解,则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注:只适合于大部分物质,氢氧化钙和气体等物质除外)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1.(2019·余姚、慈溪)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钠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硝酸钠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2.(2019·海曙)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概念图回答:
(1)图中“A”是指________。
(2)饱和溶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
是浓溶液。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将5g食盐放入盛有20g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S)。[注: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1)条件: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若不指明温度,溶解度就没有意义。
(2)标准:100g溶剂。因为物质溶解的量随溶剂的增多而增多,取100g溶剂,这样便于比较。
(3)状态:饱和状态。只有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溶质达到了溶解的最大限度(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定值。
(4)单位:g。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而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所以溶解度的单位也是克。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因: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4.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比较
在20℃时,根据各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可将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如下分类:
1.(2018·鄞州)下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A.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C.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
D.50℃时,配制100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再冷却到20℃,能够析出13.2g固体
2.(2019·奉化、宁海、象山)如图所示,A、B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物质大
B.t1℃时,A、B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等于t2℃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大于B物质的质量
D.当温度小于t1℃时,同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3.(2019·江北)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2℃时,A、B两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A的质量大
D.分别将A、B在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大
4.(2019·北仑)固体物质甲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甲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甲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 g
C.t2℃时,物质甲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2℃时物质甲的水溶液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5.(2019·鄞州)如图所示,斜线OB表示在20℃时,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88g
B.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44g
D.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D
6.(2019·余姚、慈溪)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三种物质中A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
B.在t1℃时,13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物质30g
C.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7.(2018·海曙)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
B.M点可以表示t1℃时甲、乙的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图一中烧杯②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8.(2019·镇海)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Ⅱ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Ⅰ),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溶液可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②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③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④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2020·鄞州)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大
B.t1℃时,X、Y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0%
C.如图乙,把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NaOH)固体的试管中,若烧杯内有晶体析出,则烧杯中饱和溶液的溶质为Y
D.t2℃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Y
10.(2019·海曙)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50℃时,100g乙溶液中最多含有40g的乙物质
C.向图2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烧杯中有晶体析出,由此判断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
D.图2中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出现相同的现象
11.(2020·镇海)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g水(部分)后,析出2g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g该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g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A.13.3g
B.26.7g
C.33.3g
D.40g
12.(2020·海曙)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3.(2019·余姚、慈溪)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0
(1)30℃时,将50g硝酸钾放在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4.(2018·鄞州)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________,两种物质中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若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此时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2018·北仑)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2)曲线上的P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
(3)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如图乙所示,往常温下的蒸馏水中慢慢加入浓硫酸,结果发现试管内的溶液中出现晶体(提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则X应该是A、B、C三种物质中的________。
16.(2020·鄞州)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些天然内陆咸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1)“夏天晒盐”中的“盐”其溶解度可用图中_____来表示(填“a”“b”或“c”)。
(2)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在t2℃时,将40g的a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4)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17.(2020·镇海)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5g、6g、6g某固体X,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固体X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丙,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的甲。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②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③溶液质量:甲>乙 ④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2.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浓H2SO4(浓硫酸)溶于水。
3.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1.(2020·奉化、宁海、象山)小煦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煦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钙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2.(2019·奉化、宁海、象山)市场上有一种一次性瞬冷冰袋,里面有一个独立的水袋和一些固体颗粒物,使用时把水袋拍破,水和固体颗粒物混合就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下列选项可以作为颗粒状固体的成分的是( )
A.食盐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氯化钙
3.(2019·北仑)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浓硫酸
D.氯化钠固体
4.(2018·海曙)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的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
5.(2020·北仑)如图所示,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下列哪一种物质后,会在右边导管口看见气泡冒出(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第4节 配制溶液
1.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公式
(1)w%=×100%=×100%=×100%(公式适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w%=×100%(公式适用:饱和溶液)
3.溶液稀释
(1)原则: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计算公式:m浓·a%(浓)=m稀·b%(稀)或m浓·a%=(m浓+m水)·b%
4.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大,溶液越浓。
1.(2018·北仑)下列关于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100g水中溶解5g食盐
B.每100g食盐溶液中含有5g食盐
C.食盐和水的质量比为1∶20
D.食盐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21
2.(2018·余姚、慈溪)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3.(2018·鄞州)如下图是恒温下蒸发溶剂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4.(2018·镇海)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W%)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5.(2019·镇海)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6.(2020·鄞州)现有100g 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采取了以下方法:
①再加入10g硝酸钠;②蒸发掉一半溶剂;③蒸发掉50g水;④再加入100g 10%的该溶液;⑤与100g 30%的该物质溶液混合。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2020·奉化、宁海、象山)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在20℃时将20g该物质投入到80g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5%
B.20%
C.16.7%
D.无法计算
8.(2020·江北)如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3
21
32
46
64
(1)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g。
(2)20℃时,将10g硝酸钾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9.(2018·奉化、宁海、象山)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现在将45g氯化钠平均分成3份依次加入到100g水中,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氯化钠质量/g
15
15
15
溶液质量/g
115
130
m
(1)m=________。
(2)第三次加入氯化钠后,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3)20℃时,将1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10.(2020·海曙)恒温下,从112g氯化钾溶液中蒸发掉4g水,析出0.8g氯化钾晶体;继续蒸发掉30g水后,又析出10.2g晶体。求:
(1)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原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1.(2020·镇海)20℃时,对100g 5%的食盐溶液分别做如下处理,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假设每次增加的溶质皆完全溶解,计算结果保留到0.1%)
(1)求蒸发1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2)求增加10g氯化钠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3)求加入100g 15%的氯化钠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通常需要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三个步骤。
2.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产生偏差的原因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①从计算错误角度思考:a.水算多了;b.溶质算少了。
②从用托盘天平称量的角度思考:a.天平未调零;b.砝码破损;c.天平读数有问题;d.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e.左盘放纸片,右盘没放纸片等。
③从用量筒量取液体角度思考:量取时,仰视读量筒刻度。
④从转移药品角度思考:a.烧杯不干燥或烧杯有水;b.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出;c.向烧杯转移固体溶质时,有一部分溶质撒落烧杯外。
⑤从药品的纯度角度思考:溶质中含有杂质。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①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
②量取溶剂时,俯视读量筒刻度。
1.(2018·北仑)配制100g 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
2.(2019·奉化、宁海、象山)如图是老师在小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过程中拍摄的四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瓶盖倒放主要是为了防止试剂瓶中的氯化钠被污染
B.乙图是小煦在称量氯化钠过程出现的现象,接下来他应该减少砝码
C.丙图的做法会导致所量取的水的质量比实际需要的偏大
D.丁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散热
3.(2020·江北)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托盘中垫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4.(2018·镇海)实验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g,配制溶液时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B.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偏高
5.(2020·镇海)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6.(2020·海曙)下图是小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称量时天平出现右盘低的现象时,接下去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量取所需的水时,应该选择________(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________________保持相平。
(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
(4)在配制氯化钠溶液时,会使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
A.④图中的氯化钠含有杂质
B.②图中的天平砝码生锈
C.①图中的食盐撒落在烧杯外
D.⑤图中的量筒内的水洒落在烧杯外
7.(2019·镇海)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称量、量取 ②溶解 ③计算 ④装瓶
(1)实验中需量取水________mL。
(2)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用序号表示)________。
(3)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称量纸、________和________。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填字母)。
A.称量前天平左盘稍下沉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F.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G.氯化钠中有杂质
8.(2020·鄞州)实验室需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
(1)查阅硝酸钾的溶解度。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计算。配制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1mL水的质量是1g)。
(3)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________(填字母)。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4)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
量取时,若俯视刻度线,则实际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_。
(5)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
9.(2020·余姚、慈溪)下图是小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5%的蔗糖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如图③中砝码的质量为15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小煦最终得到的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2018·北仑)在花卉市场上经常见到用营养液培育观赏植物。配制营养液的主要试剂之一是质量分数为1.4%的KNO3溶液,现欲配制这种KNO3溶液250克。
(1)需KNO3固体________克,需水________克。
(2)在t1℃时KNO3溶解度为S克,该温度下把a克KNO3固体投入到b克水中充分搅拌。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需加水________克。
11.(2020·北仑)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制500g 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2)现将300g 25%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水?
12.(2019·鄞州)某同学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蔗糖溶液和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则他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多少克?
第5节 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
(1)两侧电极上都有气泡冒出,正极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1∶2(注:质量比为8∶1);
(2)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
(3)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放一根燃着的木条,发现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2019·鄞州)如图所示是电解水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之比是1∶2
B.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C.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D.实验说明水里面有氢气和氧气
2.(2019·北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3.(2020·海曙)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根据图像,反应初,当该实验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是4毫升时,生成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
4.(2019·奉化、宁海、象山)某实验小组用来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时除了能看到两电极产生气泡和a、b管内的液面下降外,还能在长颈漏斗中看到________的现象。
(2)由图可知,电源的正极在电源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
(3)检验b管内气体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通电一段时间后,b管内气体的体积为9.5mL,a管内气体体积为20mL,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江北)如图所示,图1是教材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科学老师针对图1实验自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至12伏,约6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氢氧化钠______g。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要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过一段时间后,测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被电解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6.(2020·北仑)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请在图2中用“”、“”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1.A
2.B
3.B
4.D
5.D
6.C
7.C
8.D
1.C
2.(1)溶质 (2)不一定 (3)不饱和
1.C
2.B
3.C
4.D
5.D
6.D
7.D
8.D
9.D
10.C
11.D
12.B
13.(1)145.8克 (2)36.0<x<36.3
14.(1)溶质的性质 氯化钠 (2)31.6g (3)不饱和溶液 不变
15.(1)A<B<C (2)在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3)16.7% (4)C
16.(1)b (2)b=c>a (3)80 (4)b>a>c
17.(1)B (2)乙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①④
1.D
2.C
3.B
4.A
5.C
第4节 配制溶液
1.B
2.A
3.D
4.C
5.B
6.B
7.C
8.(1)6.5 (2)20% (3)加20克硝酸钾或蒸发60克水。 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100克×10%+x=(100克+x)×25%,x=20克。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克×10%=(100克-y)×25%,y=60克。
9.(1)136 (2)26.5% (3)150克
10.(1)34g (2)饱和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分数是34g/134g=17/67。112g-4g-0.8g=107.2g(饱和溶液),则107.2g氯化钾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质量是107.2g×17/67=27.2g,原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27.2g+0.8g=28g,原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分数是28g/112g×100%=25%
11.(1)5.6% (2)13.6% (3)10%
1.A
2.A
3.C
4.A
5.B
6.(1)3 继续往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50mL 凹液面最低处 (3)④②①⑤③ (4)BD
7.(1)47.5 (2)③①②④ (3)玻璃棒 胶头滴管 (4)ABEG
8.(1)24 (2)4 36 (3)A (4)BC 大
9.(1)⑤③①④② (2)加速蔗糖溶解 (3)12.4%
10.(1)3.5 246.5 (2)S> 2a+2b
11.(1)氯化钠75g 水425g (2)200g
12.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60%+10%×x=(100g+x)×20%,x=400g。
第5节 水的组成
1.B
2.A
3.(1)氧 正 (2)小于 (3)水氢气+氧气 氢和氧
4.(1)液面上升 (2)右 (3)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口,打开活塞,若木条复燃,说明气体为氧气 (4)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好些
5.(1)12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B (5)30
6.(1)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