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文科综合预测猜题卷 全国卷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小题,每小题 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考古发现,洛阳西周冶铜遗址达 10万平方米,表明西周拥有规模很大的冶铜作坊。据《考工记》载,当时在各类手工业内部,已发展不同工种的分工,特别是制铜工艺,总
结了各种铜器合金的优选比例。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官营手工业发达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C.铜器的市场需求量大 D.冶铜工艺领先于世界
25.汉宣帝时,精明能干的京兆尹赵广汉因故意错判案件被处死;考课(政绩考核)第一的韩延寿因“放散官钱千余万”被判死罪;顾命大臣萧望之因接受部属贿赂被免去御史大夫
之职。这体现了当时( )
A.外儒内法的治国方式 B.监察体制趋于完善
C.官员积极性受到打击 D.政府严格整顿吏治
26.汉代时,公卿贵族在墓地修建的供家族祭祀的屋宇称作祠堂,而庶民家族只能“祭于
7
寝”;从宋代起,祠堂逐渐演变成为宗族组织祭祀祖先及公共活动的场所,这反映了宋代
( )
A.等级制度的突破 B.君主专制的衰微 C.基层权力的扩大 D.伦理观念的强化
27.明中叶以后,王学兴起,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该学说信徒众多,对旧制度、旧道德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下列属于
这种“冲击”作用的是( )
A.引发人们对君主圣贤的质疑 B.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被取代
C.君主专制制度趋向极端化 D.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被抛弃
28.大生纱厂“举措董事,稽察进退,考核功过,等差赏罚”均由总理张謇自己亲自掌握,他还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规便益之利,去妨碍之弊,酌定章程”。这一个案
折射出( )
A.洋务企业移植了封建官僚体制 B.民族企业政企不分的特点
C.落后的管理阻碍民族工业进步 D.近代工业管理的集权性
29.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纵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
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意在说明,辛
亥革命( )
A.聚合了各阶级的力量 B.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C.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30.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制定建国主张。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
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这反映出( )
A.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没有区别
C.中国共产党扩大了其政治影响 D.国共两党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31.1986年12月3日,薄一波在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个体劳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在今后几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
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改革实效的发挥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经确立 D.政府开始重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32.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由于公民在民众大会间立的遗嘱才有法律效力,这样就将订立遗嘱的
8
私法问题公法化了。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订立遗嘱逐渐变成一种私人事务。这一变化说明罗马法( )
A.保障了私有财产安全 B.在实践中变革和发展
C.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 D.注重订立遗嘱的程序
33.卢梭认为主权是由公意构成的,公共意志不能被代表,个人的意志只能由自己来表达,况且个别意志或众意也代表不了公意,就算个人意志偶然同公意相同了,也不能冒着被奴
役的危险将主权交于个人。这表明卢梭的政治主张是( )
A.主权是不能被代表的 B.反对直接民主制
C.主权是人固有的权利 D.实行无政府主义
34.1917年3月,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它建立了军事委员会,负责维护革命成果;建立了粮食委员会,负责首都的粮食供应。3月14日,它发布第一号命令,规定所有部队都选
举产生士兵委员会,领导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督管辖本单位的武器。以上活动表明苏维
埃( )
A.成为俄国唯一合法机构 B.全面接管临时政府权力
C.已成为新生政权的萌芽 D.已经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35.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从“贸易而非援助”调整为“贸易加援助”,但仍维持在相对有限的援助水平。这一调整意在( )
A.转移升级美国制造业 B.适应贸易自由化趋势
C.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抵制不结盟运动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 160分。第 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首
的反理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
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
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然而,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历时近三百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它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领域,从但丁、彼得拉克到薄伽丘到
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在自然科学上,有哥白尼、布鲁诺;在哲学上,有瓦
拉、皮科;在政治理论上,有杰出的马基雅维理等;在宗教领域,有极富个性的人文主义者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上述巨匠们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推进着历史的发展,促进了思
想自由、政治自由的伟大进程。资产阶级文化,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封建
的、宗教的精神暴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表现,并简析“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
分)
16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启蒙和社会转型对你的启示。(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创刊于 1923 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自创刊始,
每期选择当时有世界性影响的典型人物作为封面,并配以简短和富有特色的介绍。下表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人的相关信息。
时间
封面人物
主题词
介绍
1924 年
吴佩孚
吴将军:中国的最强
者
军事天才,精通文化、科学和文学;刻
苦学习英文,说话柔和,手段强硬
1927 年
蒋介石
蒋介石将军在孙
(Sun)陨落之后升起
征服者
1949 年
毛泽东
民主统一
毛泽东把中国划入了国际共产主义集团
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件无法估计的灾难
1971 年
周恩来
周恩来
中国人来了
——据李辉《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等
美国《时代周刊》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但它遴选的封面人物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某些动向。从材料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时期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
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7
(二)选考题:共 25分。请考生从 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路德维希·艾哈德在战后的德国推出货币和经济改革,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社会市场经济基本理念是:保持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保护自由竞争,限制垄断,同时实行若干社会保障和补偿制度,减少过于不公平的分配状况。1948 年 6 月 20 日,德国西部的占
领区开始实施货币改革,新的德国马克取代了旧的马克,通过新旧货币的兑换,短时间内
市场上的货币量减少了 93.5%。恢复市场秩序成为可能。货币改革后,几乎一夜之间,西德的商品市场趋于稳定。商人对于市场的信心也回来了。1950 年时,物价已经开始下降,
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55 年,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两国,跃居世界第
二。1951 年至 1965 年间,德国的 GDP 平均增长率达到 6.6%,德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率高、价格稳定、失业稳步减少的特点,“德国制造”享誉全球,人们称这一时期的德国经
济为“经济奇迹”。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7分)
19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艾哈德领导的经济改革。(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战争爆发后,当北朝鲜军队在苏联武器的装备下,横扫李承晩领导下的南朝鲜
时,美国无法撒手不管。李承晚政府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岂能眼看着自己一手扶植起来且被联合国承认的合法政府将被一个共产党国家消灭而坐视不管。美国当时与
南朝鲜的联盟关系,对美国介入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麦克阿瑟率美军仁川登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之后,杜鲁门政府决定向“三八线”以北推进,美国的目标由开始的
“抵制侵略”变为“统一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美军挺进鸭绿江的计划严重受挫,惶恐撤退,导致汉城二度失守。在战争有可能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杜鲁门政府不得
不改变其要“统一朝鲜”的目标,以期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在历时三年之久,吞噬了 150 万条生命、致残 250 万人之后,朝鲜战争结束,而战争的结果又回到了三年前的
原点。朝鲜战争是战后美国抵制共产主义所进行的第一次军事干预行动,它的失败暴露出战后逐渐演变出的遏制政策给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时带来的困境。
——摘编自杜永新《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半岛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带来的影响。(9分)
20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玄奘(公元 602—664 年)幼年贫穷,13 岁出家。遍访名师学习各种经论,感到各
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决心西行求法。唐贞观三年(公元 629),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入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学《瑜伽师地论》等经典。在印度期
间,疏通大乘有宗与空宗两家的争论,折服小乘论师的观点。受到大小乘人的一致推崇,成为那烂陀寺中精通经、律、论的 10 名三藏法师之一,其地位仅次于戒贤。贞观十九年
(公元 645)回到长安,往返 17 年,行程五万里,带回佛教典籍六百五十七部。回国后,主要从事洋著活动。20 年间译出佛教典籍七十五部,占唐代“新译”佛典的一半以上。他一
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印度佛教,主要是大乘有宗的学说原原本本地传到中国。还把
《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另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载其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西行取经的成就。(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玄奘西行求法对今人的精神启示。(5分)
21
答案以及解析
24.答案:A
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为西周的冶铜作坊规模大且技艺高超,故选 A项;B选项和材料不符,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是否鼓励手工业发展,故排除;西周时期官府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市
场需求量大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 项;材料并未涉及西周冶铜技术和世界冶铜技术的对比,
故排除 D项。
25.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汉宣帝时期,无论是治理有绩的赵广汉、韩延寿,还是位高权重的萧望之,官员只要触犯法律,就会受到严格的惩罚,由此可见当时汉政府以严刑整饬吏治的态度。故
D项正确。“外儒内法”是指表面推崇儒家思想,实际上也结合法家思想,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由材料不能得出 B项结论,排除。有
罪必罚的原则有利于震慑不法官员,不会打击所有官员的积极性,C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趋势。题干中从汉代到宋代,祠堂从公卿贵族专属祭祀场所发展成为宗族组织祭祀祖先及公共活动的场所,这反映了宋代受程朱理学影响,宗法伦理
观念的强化,故选 D 项。从汉代到宋代,等级制度仍然根深蒂固,不存在突破,A 项错误。从汉代到宋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不存在衰微,题干也无从体现,排除 B项。题干说明宗
族意识增强,但是无法得出基层权力扩大,排除C项。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根据材料的命题可知,王阳明认为圣人与凡人一样,也没有全知全能的天赋,只不过是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而已,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圣贤的质疑和
对良知的追求,故选 A项;明朝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取代”这一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强调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C 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被抛弃”的说法过于绝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从根本上还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传统伦
理道德,排除 D项。
2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根据材料中张謇对近代企业(大生纱厂)“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可见近代工业管理有集权性的特点,D项正
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的大生纱厂不是洋务企业,排除 A项;政企不分是指国家公权
26
力与企业的经营权的不分,是一种国家垄断行为,排除 B项;张謇掌握企业大政方针,不一定就是管理落后,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对企业的影响,排除 C项。
2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等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未能动员广大的民众,即缺乏社会基础,故C
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材料主旨无关辛亥革命的
性质问题,故排除 B项;由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问题,未强调共和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
3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主张“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是一种策略调整,有利于团结不同阶
层、阶级的人民群众共同抗日,从而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故 C项正确。国共两党建
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 A 项错误。“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没有区别” 的表述错误,故 B项错误。国共两党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结论,材料并未体现,故 D项
错误。
3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今后几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内,允许多种经济形势并存,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是不会变的”可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改革实效发挥,
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故 B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我国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故A项排除;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 1992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排除;D 项中“开始”一词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2.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订立遗嘱由公开化到私人化,与私有财产的安全无关,故排除 A项;材料中公民遗嘱由公开到私人化的转变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发展,故 B项正确;罗马法是维
护奴隶主利益的,故C项排除;材料内容与注重程序无关,故 D项排除。
3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根据材料“主权是由公意构成的,公共意志不能被代表……不能冒着被奴役的危险将主权交于个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主权属于全体公民,
不能被代表,故 A项正确。材料侧重于公民主权不能被代表,不是反对直接民主制,B项错
27
误;材料强调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不是肯定人的主权,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无政府主义,D项错误。
3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根据材料“建立了军事委员会”“粮食委员会”“规定所有部队都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领导本单位的政治活动”可知,彼得格勒苏维埃从一产生就以革
命权力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掌管国家事务,起着全国领导中心的作用,说明苏维埃已是新
生政权的萌芽,故选 C项。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A,B 项说法错误,排除;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 1917 年 11 月,
排除D项。
3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艾森豪威尔政府从贸易和援助两方面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这是为了更好地取得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支持,C正确;转移和升级
美国制造业是客观效果,不是美国调整对外经济政策的目的,A错误;当时美国一直实行贸易自由化,B错误;不结盟运动在当时并末兴起,D错误。
41.答案:(1)表现:怀疑和否定封建独断论;与宋明理学展开论战;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抨击封建纲常伦理;提出理性主义。(每点 2分,共8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每点 2分,共 6分)
(2)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条件;
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每点 2分,共6分)
(3)认识:思想启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对社会转型有推动作用;当社会经济
31
滞后于思想发展时,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将削弱。(每点 2分,共5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得出怀疑和否定封
建独断论;根据材料“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得出与宋明理学展开论战;根据材料
“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得出批判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得出抨击封建纲常伦理;根据材料“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
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得出提出理性主义。第二小问简析明清“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角度加以分
析。经济角度可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政治角度可答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思想角度可答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文化,经过一个
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封建的、宗教的精神暴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然后,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即
可得出答案,如经济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条件,思想方面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本题需要答出对思
想启蒙和社会转型的认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转型,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从而得出思想启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对社会转
型有推动作用;而明清之际的活跃思想并未推动社会转型,根源在于明清时期仍处于封建自然经济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从而得出当社会经济滞后于思想发展时,对社会转型的
推动作用将削弱等启示。
42.答案:示例:中国由动荡走向安定。(2分)
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陷入北洋军阀统治之下,以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为代表的军阀相互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击溃了北
洋军阀势力;1928年底,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但这种“统一”并没有带来中国政局的安定。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得以完全改变,中华民族实
现了真正的独立,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崭新时代。(8分)
近代中国由动荡走向安定,既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更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向。(2分)
其他论题:(1)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2)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3)中国从传统走向
现代。(4)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的相关知识。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
32
可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局势、社会性质、社会制度和国际地位等方面自拟论题,论题要贴近材料。然后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论据明确,注意论据与论题的关系。最后得出合理的结
论。
45.答案:(1)原因: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艾哈德的改革措施;德国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战后旺盛的国内需求;马歇尔计划的支持;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非军事化的战后政策。(每点 2分,共7分,任答4点即可)
(2)评价: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德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冲击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每点 2分,共8分)
33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二战后德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主要从经济理论、经济改革、国内经济环境和条件、马歇尔计
划支持和国际环境以及非军事化政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本题主要考查对艾哈德领导的经济改革的评价。根据“西德的商品市场趋于稳定。商人对于市场的信心也回来
了……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两国跃居世界第二”“德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率高、价格稳定、失业稳步减少的特点,‘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等信息可知艾哈德改革调整了生产关
系,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46.答案:(1)原因:美国当时与南朝鲜是联盟关系;扶持李承晩政府,维护美国利益,企图“统一朝鲜”,以武力抵制共产主义。(每点 3分,共6分)
(2)影响:进一步加剧朝鲜半岛的分裂;使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争霸的前沿阵地和局部热战地区,导致东北亚局势紧张;美国遏制政策范围扩大,由此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军事负担;中
美两国对抗加剧,影响了新中国统一台湾地区。(每点 3分,共9分)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统一朝鲜”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回到了三年前的原点”“遏制政策
给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时带来的困境”并联系当时朝鲜半岛局势、中美对抗、冷战加剧等
国际形势进行分析说明。
47.答案:(1)成就:疏通大乘,折服小乘,受到大小乘一致推崇;精通经、律、论,号称三藏法师;将大量佛经带入国内并进行翻译,促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将《老子》等翻译成
梵文,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每点
2分,共10分)
(2)启示: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为追求理想,不惧艰险的坚强意志;心向祖国的家国情怀。(每点 2分,共5分)
解析:(1)玄奘西行求法取得成就方面,主要从其学术成就和对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进行
阐释。在学术方面,疏通大乘的空宗和有宗,折服小乘,得到大小乘的一致认可,精通经、律、论,号称三藏法师;在文化交流方面,将大量佛经引入中国,并进行翻译,将中国经典
著述翻译成梵文,推动中印文化交流,其《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佛教史和中印交流史的重要史料。(2)在总结玄奘的精神遗产时,答案具有发散性,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他身上体现
的家国情怀,坚强意志,对佛教教义的不倦追求都值得人们学习。如:玄奘在印度已经取得
很高的成就,但依然回国;往返印度 17年,行程五万里,历经千辛万苦,体现了坚强意志;
34
在遍访名师学习各种经论时,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决心西行求法,体现了其对佛理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