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26 20: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名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地理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洼地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如果从山麓登山到E处,最容易登山的方向是(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78 m B.98 m C.128 m D.148 m
4.图中m、n、p、q四地中(  )
A.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陡 B.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
C.q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 D.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是(  )
A.沟壑纵横
B.山地崎岖
C.起伏较小
D.山高谷深
6.渭源县城(  )
A.位于宽阔的山谷之中,起伏平缓
B.处于背阴坡,夏季温度不高
C.位于河流的出山口,海拔超过2100米
D.位于向阳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完成7-9题。
7.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  )
A.五道梁 B.冷湖 C.贵德 D.格尔木
8.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9.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  )
A.降雪初始日期提前 B.降雪终止日期提前 C.雪季延长 D.积雪厚度增加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8名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珠峰(28°N,87°E),开展各项测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13时22分,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各项测量工作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时( )
A.富士山(东九区)上晨光初露 B.安大略湖(西五区)烈日当空
C.几内亚湾(中时区)夕阳西下 D.莱茵河岸(东一区)子夜繁星
11.与山麓相比,珠峰峰顶( )
A.日出时刻较晚 B.自转线速度略大 C.日落时刻较早 D.自转角速度略小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2020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北向南 D.由东北向西南
13.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
A.2020年2月 B.2020年7月 C.2020年12月 D.2019年1月
某中学的张鹏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5.图示光照现象(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某地某时刻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17.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昼夜平分 C.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19.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
A.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下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
D.拉萨日照时数夏季最高
21.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日照时数 C.天气状况 D.植被覆盖
下图为某个半球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22-24题。
22.对图中A地坐标的判读准确的是( )
A.(60°N,20°E) B.(60°N,20°W) C.(60°S,20°E) D.(60°S,20°W)
23.从A地到B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北,再向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24.若不考虑地形因素,AB两地的最近地表距离大约是( )
A.6660千米 B.13320千米 C.15540千米 D.20000千米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一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二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25-27题。
2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26.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27.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28-30题。
28.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 )
A.成都、乌鲁木齐 B.拉萨、重庆 C.石家庄、西安 D.包头、杭州
29.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气候湿润 B.大气透明度差 C.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30.下列发电方式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的有( )
①燃煤发电 ②地热发电 ③水力发电 ④风力发电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问题。(18分)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6分)
(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2分)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4分)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坝顶海拔为500 m,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6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拉萨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和日趋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新兴遊暑旅游城市。
分析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4分)
说明拉萨7月降水的日均变化特点及其原因。(6分)
你是否赞同拉萨市作为避暑旅游城市。请表明态度并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理由。(6分)
根据地形特点、河流分布和大气环流角度,推断MN段降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6分)
高二月考地理答案
1-5:DCBAC 6-10:DAABD 11-15:BDCDC 16-20:BDBAC 21-25:ABCAB 26-30:DDBDB
1-2.D 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在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C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D处四周高中间低,为洼地,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山顶E的西北方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容易攀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4. B A 解析:图示等高距是40米,河流源头最高处海拔范围80-120米,最低处海拔0米,区域内河流落差范围是可能是98m,B对。A、C、D错。
图示位于北半球,根据等高线形态,图中m、n、p、q四地中,m地位于阴坡,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其他三地陡,A对。n地位于谷地,地势较其他三地低,B错。q地位于山脊,在m地的西北方向,C错。p地位于山谷,图示位于欧洲西部,P处于盛行风背风坡,D错。
5-6..C D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海拔较高,但等高线分布比较稀疏,相对高度较小,地表起伏不大,C正确。由经纬度可知,这是黄土高原的边缘区,没有沟壑纵横的地表特征,A错误。从等高线的高差看,相对平缓,B、D错误。故选C。第6题,由图可知,县城所在地海拔介于2 100~2 200米,县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地势判断,所在位置不是山谷,A错误。县城位于向阳坡,白天光照强,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D正确,B错误。西南高,东北低,在县城位置并没有形成河流,C错误。故选D。
7-9.A A B
10-11.D B解析:第10题.材料信息表明,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时为北京时间5月27日11时。富士山位于东九区,此时为12时左右,不会晨光初露,A错误;安大略湖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致位于西五区,此时为22时左右,不会烈日当空,B错误;几内亚湾邻近本初子午线,此时应为3时左右,几内亚湾不会是夕阳西下,C错误;莱茵河岸大致位于东一区,此时为2时左右,有可能子夜繁星,D正确。故选D。
第11题.地球是个球体,海拔越高,日出越早,珠峰峰顶海拔高,会比山麓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排除A、C;珠峰峰顶和山麓的自转角速度相同,但珠峰峰顶距地心较远,单位时间自转运动的弧线较长,因此自转线速度略大,B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
12-13.D C解析:第12题;2019年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地日出方向为东南,说明图示地区太阳所在的方向为东南方,影子朝向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即西北方向,而“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则船的朝向为东北-西南;“图中小船逆流而上”,说明图示左侧为上游,右侧为下游,左侧为东北方向右侧为西南方向,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D正确,A、B、C错。故选D。
第13题.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则日出的方位角相同,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即与这一天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该日为元旦(1月1日),距离冬至(12月22日)约为8天,则与元旦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是12月22日减8天为12月14日左右,C正确。元旦后直射点北移,2月份,太阳直射纬度比元旦位置偏北,日出方位角不同,A错误。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为东北,B错误。题中说的再次出现,应该是2020年1月1日之后,D错。故选C。
14-15.D.C解析14.我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图中D图表示的太阳光照射时的角度最小,是冬至日时的太阳光照图。故选D。
15.图示光照现象体现的是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结果,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16-17.B D
第16题:图示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时间朝南、少数时间朝北,说明正午时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正北、少数时间位于正南,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结合选项,B项正确。
第17题: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日影在直射时最短。因为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正午日影最短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因郑州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半年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18-19.B A
第18题.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但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B正确,A错误。冬季部分积雪融化,有可能缓解春旱,但不会缓解一年中主要的旱情,C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覆盖的冬雪融化无关,D错误。
第19题.材料显示,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为1月初至2月初
A、1月初至2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影子朝西北,A正确;
B、1月初至2月初为南半球夏季,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昼现象,且长城站未进入南极圈,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B错误;
C、我国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在大约(3°51′N,112°16′E)处,春分日或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C错误;
D、冬至日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D错误。故选:A。
20-21.C A解析:第20题,读图,根据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分布规律可知,二者没有相关关系;读太阳辐射柱状图可知,5、6、7三个月太阳辐射最丰富;日照时数在5、10两个月较高,不是夏季最高。
第21题,1月,拉萨处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得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8月,拉萨处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及植被覆盖并不是主导因素。
22-24.B C A
22.根据经纬度差及其变化,可知该图所示为北半球经纬网图,A点的纬度为60°N;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所以A的经度为20°W(注意A与图中70°E之间存在0°经线),故选B。
23.“最近的走法”即是寻找过A、B两点的大圆的劣弧。读图可知,A、B经度相差180°,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经线圈为大圆,且两地位于北半球,所以两地间的地表最近距离为沿着经线圈的方向先向正北走,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走。故选C。
24.根据上题分析,A、B两地间的地表最近距离为沿着经线圈的方向先向正北走,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走,这期间A地到北极点再到B地跨了60个纬度,地表距离约为111千米×60=6660千米。故选A。
25-27.B D D
25.根据题意,地震发生在千岛群岛,主要是海洋为主,且震源深度为30千米,而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但海洋地壳通常只有十多千米,所以此次地震应该发生在地幔。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26.位于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应该是先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因为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快,最先传播到地面,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无法通过液体传播,所以船上的人无水平晃动,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27.根据所学知识,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出现左右摇晃,相对来说,横波的破坏性更强,故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8-30.B D B
28.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结合选项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差,所以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B符合。其他选项中城市都不符合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对应的图示信息,排除ACD。故选B。
29.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对。气候湿润、大气透明度差,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甲乙两地也不是我国湿润区,A错;甲乙两地大气透明度都较好,尤其是甲地青藏高原上,B错;甲地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空气稀薄,而乙地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谈不上空气稀薄,C错。故选D。
30.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②错;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风的形成、水循环的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①③④对。故选B。
31.答案:(1)地形、地势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2)800~1 200 m之间。
(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
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32.【答案】(1)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特点: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原因:拉萨市位于河谷地区,夜晚气温比谷坡高;形成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3)赞同。理由: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
不赞同。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4)分布特点:降水由南向北递减;河谷及两岸地区比两侧其他地区降水多。原因: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河谷北上,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多地形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