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黄鹂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8 20: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黄 鹂
作者:孙犁
黄鹂(据《现代汉语辞典》)
黄鹂(huánglí),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黄莺。
作 者 简 介
孙犁,1913年4月16日生,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并加强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的学习,曾用“芸夫”这个笔名发表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后到延安,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文艺界的注意。新中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同时继续文学制作。
孙犁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年),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作品的一部小说与散文的合集。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作品风格清新,富有诗情画意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
写作的历史背景
gòudàng

zhuàng

zhà
——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受到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②眼福
——看到珍奇或美好事物的福分。
③网罗
——名词,捕鱼的网和捕鸟的罗。动词,从各方面搜寻招致。
预 习 检 查
1、正音的字:
勾当( ) 阜( )平县 一幢( ) 窠( )巢 乍( )雨乍晴
2、解释的词:
①惊弓之鸟
第一次
特点:富有召唤性和启发的啼叫、迅若流星、忽隐忽现、金黄的羽毛映照着阳光
黄鹂
有具
处于
看到
环境:战争、炮火
第二次
特点:准备安家落户、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清脆的叫声、惊弓之鸟
黄鹂
环境:大海边、林木深密、幽静、暗藏杀机
看到
处于
具有
第三次
特点:焦黄的羽毛、凄惨的神气
黄鹂
环境:被缚、笼中之鸟
具有
处于
看到
第四次
特点:展现出了黄鹂全部的美丽,是一种极至
黄鹂
环境:杂花生树、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乍雨乍晴、春雨和宿露、朝霞和彩虹
具有
处于
看到
不同的环境中
不同的生命状态
黄鹂
在它真正的家乡
展现了它的全部美丽,表现出一种极至
黄鹂

啸深山

游潭底

走大漠

排长空
艺术
人呢
主旨
形色神态与环境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也就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极至。
四次
写作特色
一、运用象征手法说理
二、充分铺垫,说理水到渠成
三、运用多种修手法
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例:1、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
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整句)
2、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整句、排比、对偶)
3、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排比)
4、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引用)
5、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拟人)
作用:生动形象,在工整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整齐,错落有致;能把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把观点表达得充分有力。
拓展迁移
根据下列诗句典故,思考与本文主旨的关系,再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遥想公瑾当,小桥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