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雕塑艺术——南宋泸县墓葬石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来数不清的艺术珍宝。有一些我们早已熟知,而还有一些却深埋地下。同学们想不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呢?同学们想,老师也想,还有一些人更想!他们不仅想看,还想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得到这些艺术珍品。同学们同意不同意?不止我们不同意,泸县公安机关也不同意!在2004年泸县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大型文物盗窃案,在胡市镇外的一个破旧仓库中,缴获石刻石雕793件,重达80多吨。很快,泸县文物局便开始了抢救性发掘(发掘现场新闻图片),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下,埋藏着不计其数的宋代墓葬!而盗墓者盗窃的正是这些宋墓中精美的墓葬石刻,这宋墓石刻到底什么样呀?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呀?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是泸县宋墓石刻(宋墓石刻视频)!看来盗墓者是看中了宋墓石刻的什么价值呀?用视频了话来说。那同学们,你们看得出这些价值吗?看得懂吗?那当我们面对一座或多座雕塑作品时,我们如何才能看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雕塑的世界,一起来读懂泸县墓葬石刻(板书)。
(二)新授
当面对一座雕塑作品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欣赏呢?请同学们在书本40页至41页中寻找答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回答。我们可以从题材、情境、结构、创作手法四个角度来欣赏雕塑作品,并且可以对先后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今天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步骤来欣赏南宋墓葬石刻:1.题材;2.结构;3.创作手法;4.情境。
题材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步,题材。同学们请看到桌面的学习小册,看看这泸县的宋墓石刻,都雕刻了哪些形象的石雕石刻呢?
有武士,伎乐,侍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动植物花卉等形象的雕塑作品。看来泸县宋墓石刻不仅数量庞大,题材更是丰富。
结构
这些宋墓石刻作品,会随意的放在宋墓中吗(请3个同学回答)?既然不是随便放置的,那这些石刻作品会在宋墓的哪些位置呢?欣赏雕塑作品,我们还要知道它的结构空间关系,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步。请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寻找答案,找出不同题材内容的石刻分别在墓室的哪些位置(播放墓室结构视频)?
武士人物:墓室门柱两侧;伎乐人物:左右两侧侧龛;侍仆人物:左右两侧侧龛;四神像:墓室左右壁和南北端;动植物花卉:门的上格眼或者障水板、墓室壁龛、屏风、建筑横梁与台基等位置。
创作手法
同学们,欣赏南宋泸县墓葬石刻单靠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从创作手法上来分析它。我们从创作手法的三个方面来分析它,1.造型特征;2.雕刻形式;3.表现手法。
我们先来看造型特征。在泸县宋墓石刻中,最为精彩的当属人物石刻,我们来看这两件人物石刻,它们分别叫做《扛椅侍者》和《启门侍女》。它们属于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哪一类型的石刻作品呢?
它们同为侍仆石刻,《扛椅侍者》由于头部残损,我们无法看到他的面容,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位侍者穿着衣着打扮和动作,他穿的衣服是圆领还是立领的呀?衣服下摆到这位侍者身体的哪个位置?在南宋,衣服长度在膝盖上下的男性服饰,称为“儒”。儒下穿着怎样的裤子?腰间系着绦带。这位侍者的穿着华丽吗?反而显得朴素。除了穿着,这位侍者摆出了怎样的动作呀?肩扛椅面,双肘部弯曲,拖住交椅底部,右脚重心向右,身体向后仰(边讲边做动作)。老师这个动作像不像?这个动作给这位侍者增添了一种怎样的美感呢?请同学们组内选出两名同学,一名同学做出《扛椅侍者》中侍者的动作,一名同学站立,请同学们观察、对比并讨论,《扛椅侍者》中侍者的动作给这件石刻增添了一种怎样的美?(动态美)
我们再来看另一件雕刻作品《启门侍女》。“启门侍女”石刻保存完好,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侍女的相貌,她长着怎样的五官、脸型?梳着怎样的发髻呢?她有着怎样的表情呢?头绾双螺髻,脸庞圆润,柳眉杏目。同学们,你觉得这个侍女是活泼开朗的热烈,还是含蓄端庄的美呢?她的穿着如何?身穿对襟旋袄(窄袖长袍“褙子”)及地长裙。与侍者的坚毅相比,《启门侍女》中的侍女更显出女子的柔美。“启门侍女”石刻中,侍女的动作是怎样的呢?从一扉关闭,一扉微启的门缝间露出大半个身子,向外探望。
我们再来看它们的雕刻形式。雕塑从形态上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浮雕根据图像造型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和线刻。我们看到,这两件石刻作品,人物都是高浮雕,它们身后的门则是浅浮雕,为了使侍者和侍女的形象更加生动,在衣纹的刻画上还使用了线刻的雕刻形式。高浮雕的立体空间性与浅浮雕和线刻的平面起伏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艺术形式表达的丰富性,达到对比与和谐的构成美感。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表现手法。雕塑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一些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答案。(写实、概括、抽象、夸张、虚实、对比)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件雕塑作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在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呢?写实:侍女脸部刻画细致写实;概括:服饰用线概括简练;夸张:侍女头部略大,身体略小;对比:高、浅浮雕对比,侍女头部精细刻画与身体简练用线对比。
泸县宋墓石刻中除了侍仆石刻,还有威武的武士石刻和婀娜的伎乐石刻。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分析他们的创作手法。
情境
对于雕塑作品的认识我们不能浮于表面,还要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能体验雕塑作品带给我们的情境。
武士石刻在墓室中守护着墓主人,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南宋泸县长达34年的战火硝烟,6件身着蒙服的女武士石刻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汉蒙文化的交融。
伎乐石刻向我们生动到展示了南宋人的歌舞升平,以及他们良好的精神娱乐风貌。
侍仆石刻则向我们诉说了南宋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在南宋,人们普遍崇拜“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生死信仰,热衷于在地下建造一个模仿现实的华美宅邸,希望在肉体死亡之后延续其奢华而精致的生活。于是我们看到威武的武士石刻、婀娜的伎乐石刻、朴素典雅的侍仆石刻。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些鲜活的石刻作品,推开南宋的大门,一起走进南宋时的泸县城。(视频)
小结和拓展
泸县,正是因为有了地上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达,才造就了地下迄今为止中国最密集的宋代石室墓群,“长眠近千载,一醒天下惊。”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拥有这样的宝藏,你们感到自豪吗?“人杰地灵富泸县,宋代民间耀川南”(齐声诵读)。
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文物盗窃和文物局的抢救发掘下,泸县宋墓石刻得以保护,之后,川南第一座宋墓博物馆在2018年1月17日正式开馆,我们得以在博物馆中一睹南宋泸县石刻的风采,了解南宋泸县社会的繁华。对待文物,更应珍惜和保护,只有如此,才可追根溯源,弘扬中华文化。
本课我们学习了从四个角度:题材、结构、创作手法、情境来了解南宋泸县宋墓石刻,同学们,现在你们看懂了吗?用这些方法,我们不仅能看懂泸县宋墓石刻,也能看懂其他的雕塑作品,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雕塑作品时,我们不仅要会看,还要去读懂它,读懂它背后传递给我们大量的信息,这是我们初中生应该具备的素养。泸县宋墓石刻还有好多好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看,好多好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答,在课下,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解。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