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祝
福
鲁
迅
教学目的:鉴赏小说在描写、构思方面的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赏析小说的人物描写(肖像、语 言),环境描写,以及构思特点 (倒叙、主题反衬)。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比较
教学课时:计划使用2课时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消除愚昧,积极进取的思 想意识。
课前预习:布置学生课前预读小说全文。
第一课时
阅读与讨论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其他人物还有些谁?
2.找出描写人物肖像、动作等的句段,概括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
a 祥林嫂 勤劳而愚昧, 是悲剧的主人公。
b 鲁四老爷 专横、阴毒,是封建 祥林嫂婆婆 卫道士的典型代表。
c 四婶柳妈 构成一个愚昧、 卫老婆子等 封建、落后的环境
3。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对环境描写的句段,说出这样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鲁 镇 浓浓的祝福气氛 (古老、沉闷)
鲁四老爷家 破败、阴沉、虚伪、
(书房) 专制、愚昧
写一段话,形象、准确地概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字数不超过200)
小结1
祥林嫂是在丈夫死后从山村逃出来,在鲁镇鲁四老爷家打工的一个农村妇女。她安分耐劳、朴实强壮。但是她的婆婆逼她改嫁,鲁四老爷又嫌弃她守寡,甚至周围的人也嘲弄她。在封建专制、愚昧无知的环境中,她走投无路,在人们忙碌的祝福中,她只能孤独、悲苦地死去。
参考:
A.小说以描写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为主题, 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含义?
B.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2
主题反衬:“祝福”反衬祥林嫂的悲惨。
结构倒叙:制造悬念,突出悲剧效果。
第二课时
分析与研究
1.作者先后有几次见到祥林嫂?每次见到时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先后有几次描写祥林嫂?每次描写有什么特点)
*分析综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顺着眼 顺着眼,眼 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凹陷下去 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比较四次眼睛的变化
比较四次头发的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扎着白头绳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花白起来了 已经全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脸色青黄,两颊却还是红的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比较四次脸色(表情)的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比较四次衣着的变化
——从四次描写的不同来看,每次都有所变化。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总起来看,四次描写先后写出了祥林嫂的变化过程,表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因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封建专制、迷信落后的客观环境)造成的。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就是以鲁四老爷为首的那些封建卫道士!通过前后对比,使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更为突出更为逼真,主题思想更为鲜明。
2.小说描写其他人物时,遣词造句也是很精雕细刻。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请大家找出来仔细品味。
*思考研究
怎样理解祥林嫂的悲剧?
鲁迅写这篇小说的意义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