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苏珊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噢!苏珊娜》
课程标准 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弱拍起旋律,听、拍后半拍开始的节奏,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看、说、听、拍、唱等综合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音乐,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注重以评促学,通过师生、生生互评,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歌唱,获得音乐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 分析 花城版第八册第七课歌曲《噢!苏姗娜》是一首美国乡村民谣。歌曲旋律轻快流畅,有着舞曲的特点,节奏跳跃,曲调素材精炼、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挚的情感,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这是一首深受音乐爱好者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
教学目标 1、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轻松、自由、诙谐的音乐情绪,初步学会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噢!苏珊娜》。
2、能随音乐用简单的律动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体会音乐的表现能力,并积极参与即兴创作和表演。
3、学习弱起小节和后半拍起的节奏,感受附点节奏在歌曲的的作用,在对比范唱中学会听辩,能唱准旋律。
学习目标 1、会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噢!苏珊娜》。
2、尝试积极参与即兴创作和表演。
3、在对比范唱中学会听辩,唱准旋律。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活泼好动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如:识谱能力,歌唱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
重点、难点 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噢!苏珊娜》;巩固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多媒体
课程实施 类型 √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律动
2 节奏练习及发声练习
3 歌曲旋律学习
4 歌词学习
5 巩固拓展学习
6 小结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节奏练习及发声练习
活动目标 在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中渗透歌曲学习元素。
解决问题 由浅入深,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突破节奏学习的难点。
技术资源 多媒体ppt—美国风光图片,节奏图片
常规资源 黑板、钢琴等
活动概述 1、听赏:在歌曲音乐背景下,欣赏美国乡村风情图片。
2、跟随歌曲做简单律动。
3、听拍节奏:(ppt播放鼓点节奏)师带领拍打节奏。
4、读拍节奏:板书
师带领由慢的读拍到带上轻快活泼的情绪来读拍。
5、唱——发声练习:带上音高用母音按上面的节奏模唱。“lu”,“li”,“lü”。
6、师:“老师试着加入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看看你们能不能唱。”
(师带领用“lu”模唱歌曲旋律,学生跟唱为主。)
教与学的策略 借助多媒体课件,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对北美乡村的了解。伴随轻快的歌曲,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熟悉节奏,为解决节奏难点做好铺垫。
反馈评价 学生是否愿意模仿多媒体视频的动作,是否愿意读拍节奏
教学活动2:歌曲旋律学习
活动目标 通过巩固弱起小节的学习和学唱重点乐句,降低学唱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学唱歌曲。
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技术资源 多媒体音响
常规资源 钢琴
活动概述 1、聆听歌曲《噢!苏珊娜》的范唱,感受音乐的情绪,并了解歌词内容。(板书歌曲名称,并简单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2、再次聆听,引入弱起小节的复习。
(1)、进一步了解弱起小节的意义;
(2)、巩固弱起小节的唱法。
3、学唱歌谱:
(1)、感受歌谱:从歌谱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唱重点乐句。
(3)、师生一起完整唱谱。
4、学唱歌词:
(1)、听范唱,找出自己感觉难唱的歌词。
(2)、解决难点。
(3)、跟钢琴学唱。
(4)、想想说说:运用怎样的感情唱?
(5)、师生用接龙方式唱。
(6)、了解歌曲和作曲家福斯特
教与学的策略 从谈对歌曲的整体认识入手,激发学生进入歌曲学习的兴趣,通过巩固弱起小节的学习和学唱重点乐句,降低学唱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学唱歌曲。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反馈评价 学生是否能完整唱谱和歌词。
评价量规
音乐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侧重于聆听感受。通过播放音乐,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对整首乐曲的完整印象,也能够轻松的分辩乐曲的速度和力度。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对乐曲的注意力,能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大部分音乐学习都是在“听”中完成的。学生是否认真听音乐,感受节奏,分辩音乐的速度和力度;认真听歌曲,提高自学能力;认真听老师演唱,感受到歌曲欢快的情绪。注重聆听为音乐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再通过节奏小律动、演唱、表演等形式,最终考察学生表现能力和表演的欲望是否提高。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