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九年级下期语文测试(4)(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春九年级下期语文测试(4)(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8 20: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年春九年级下期语文测试(4)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造诣∕旨意 妇孺∕儒家 狼藉∕慰藉 解数∕押解
B.蹒跚∕栅栏 倔强∕勉强 隽永∕镌刻 字帖∕请帖
C.创伤∕创造 默契∕带挈 褴褛∕泛滥 辍学∕啜泣
D.缄默∕箴言 剽悍∕飘逸 收讫∕迄今 骸骨∕惊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恪尽职守 前仆后继 谈笑风生 再接再厉 B.义愤填膺 玲珑剔透 出类拔萃 与日具增
C.拈轻怕重 美仑美奂 更胜一筹 因地治宜 D.莫名其妙 险象叠生 心无旁骛 相形见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张岱出身官宦世家,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随着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他那优游闲适的生活也彻底结束了。巨大的生活反差, 给作者造成了生活和精神的痛苦,但也让他更细致深刻地 人生,从而成就了《陶庵梦忆》。《陶庵梦忆》不是 ,拼凑成文,而是咀嚼生活,隽永成文;亦不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而是寥寥数语,画龙点睛。
A.诚然 品位 断章取义 B.固然 品味 寻章摘句
C.固然 品位 寻章摘句 D.诚然 品味 断章取义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由西汉刘向编定。
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清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因为在会试中中举而疯的。
5.古诗文默写。
⑴ ,白露为霜。
⑵马作的卢飞快, 。
⑶《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⑷古典诗歌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春风轻拂面,白居易流连于西湖岸,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 ”的美景;夏意醉田野,周敦颐漫步于荷塘边,品味“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洁;秋风送闲雅,苏轼徘徊在明月下,表达“但愿人长久, ”的心愿;冬雪秀远山,岑参伫立于天地间,领略“忽如一夜春风来, ”的惊喜。吟咏时,山川有意;凝眸处,草木多情。
6.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生病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和追求,是我们在这世上活得自在、潇洒,活得有意义的最基本保障。对待健康,人普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求”,另一种是“保”。 。
①在“保”健康的状态下,人对待身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义不容辞,持之以恒。
②在“求”健康的状态下,人是没有自我、毫无尊严的。
③而这时只要去学习“保”的知识和技巧就能活到天年。
④面对疾病的威胁,人往往无能、无助、无知,只能听天由命。
⑤这时,所有外在力量都能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得不盲从于别人对你的生命所做的人和处置。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①③ D.①③②④⑤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两条)
材料一:在广博的植物世界中,有一类能捕捉活的昆虫的植物,这类特殊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它们用黏液、滑溜的叶面、针刺、囊袋等来捕捉动物。有的以香甜的蜜汁和鲜艳的色彩来引诱昆虫,进而不动声色地将其囚禁起来,再消化吸收;有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来捉住昆虫,再慢慢享用。
材料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子,虾子吃污泥。”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昆虫的蹂躏时,会送出特定的化学物质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催促其他同类植物构筑起化学防御工事的信息,也可以是召唤捕食者来吃掉昆虫的信息。金合欢树在动物舌卷它们的枝叶时,能够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刺激临近的金合欢树分泌出一种吃起来带恶臭的化学物质,让嚼食者“馋而远之”。


二、现代文阅读
划算的交易
当时的我正上五年级。每到中午,离家较远、没办法直接回家的学生们就全部围坐在校园的树阴底下,吃自带的纸包食物。午餐通常包括一份三明治、一个煮鸡蛋,外加泡菜、小甜饼和一片水果。同学们之间常常交换食物。我总是尽可能地用自己不满意的食品,如豆泥三明治,或者熟过头的香蕉,去和他人做交易,而绝不会用一块妈妈特制的肯塔基核桃仁蛋糕去交换看着就让人腻味的蜜糖饼干。即使我能看见对方的眼睛因渴慕而闪闪发光。
有时,妈妈会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上两片水果。如果我上午饿了,就在课间休息时吃上一块。但我常常把这省下来用来换甜面包圈或者煎苹果馅饼。每次与同学交换食物,我总是毫不掩饰地当着同学的面仔细查看哪一片水果更好,更可口,然后把不那么好的、不起眼的那块给我的同学。对此我毫不在意,我认为,这样做才是划算的交易。
就在那个秋日,自带午餐的同学们吃完自己的食物后,就在运动场上散开参加活动去了。我还在树阴下呆着没动,懒懒地看着一群黑脉金斑蝴蝶翩翩南飞。我还是有点饿,妈妈今天没在午餐里放水果。
斯特拉·唐宁从一条小径上走了过来。她是少数离家近可以回家吃午餐的幸运儿之一。她刚从家里回来。她的黑色卷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眼睛在蓝色裙子的映衬下,愈发地明亮动人。当她走近的时候,我看得很清楚,她一手握了一只苹果。
她注意到了我的兴趣,问道:“想吃一个吗?”“是的,”我坦白地答道,“但是我已经吃过午饭了。”我补充了一句,暗示我没有东西与她交换了。斯特拉把两只苹果拿到眼前,打量着,就像我打量用来交换的水果时一样。一只苹果浑圆饱满,又红又亮,果柄果皮完好无缺。而另一只则要小一些,表皮有些发皱,一边还凹了下去。
  比较之后,斯特拉毫不犹豫地把那只完好的苹果递给了我。我握着苹果没动,等她纠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她拿起另一只苹果就吃了起来。于是我也开始吃我手里的那个,一边吃,一边用迷惑,却又不无欣赏的目光瞅上她几眼。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斯特拉和我并没有特别深的交情。我意识到她对待别的人一定也如此的慷慨。显然她的举动完全是她的天性流露。
  坐在树阴底下,我们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谈笑。这时,一个网球从附近的球场滚到了我俩的中间。那一刻,在我的眼里看来,那只缓缓滚动的网球似乎在我和斯特拉之间划出了一条分界线,我的私心和斯特拉的正大无私。我怀着对斯特拉的敬佩和对自己交易逻辑的满心羞愧吃完了苹果,结结巴巴地向斯特拉说了声谢谢。
  而我在今日的回想、再一次的致谢是为了那决定性的时刻,使我重新审视自己所谓的划算交易的逻辑的时刻。从那以后,我努力地使自己跨越当年那块草地上臆想中的分界线,向斯特拉一类人靠近。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人。
  己之所欲,先施于人。在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处世时,也影响着他人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9.文中的“划算的交易”指什么?倒数第二段在“划算的交易”前面加“所谓”又该怎样理解?
10.文中第四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起作用是什么?
11.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就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⑴每次与同学交换食物,我总是毫不掩饰地当着同学的面仔细查看哪一片水果更好,更可口。
⑵比较之后,斯特拉毫不犹豫地把那只完好的苹果递给了我。
12.结合文章,说说“分界线”划分出的两类人的不同特点。
三、古诗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③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⑤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⑥计之也。”王曰:“善。”乃止。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拑:同:“钳”,把东西夹住。④相支:相互对峙。⑤弊:使疲惫不堪。⑥熟:同“孰”,仔细,认真。
13.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⑵王之蔽甚矣 ( )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5.两文中的齐威王和赵惠王都具有的品质是什么?
16.从选文看,邹忌和苏代采用的进谏方式有何相同之处?两人进谏的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8.本诗哪些地方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答出两点即可)
四、作文
题目:尝试(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12年春九年级下期语文测试(4)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A项yì∕zhǐ ,rú ,jí∕jiè ,xiè∕jiè ;
B项shān∕zhà ,jué∕qiǎng ,juàn∕juān ,tiè∕tiě ;
C项chuāng∕chuàng ,qì∕qiè ,lán∕làn ,chuò ;
D项jiān∕zhēn ,piāo ,qì ,hái∕hài )
2.A(B项与日俱增;C项因地制宜;D项险象迭生)
3.B
4.D(范进是在乡试中中举而疯的。)
5.略
6. C(先“求”,后“保”。)
7.⑴植物形成了一套对付动物的方法;
⑵看似弱小的事物,不一定是真正的弱者。
二、现代文阅读
8.平时我总是尽可能地用自己不满意的食物与同学交换,而斯特拉却把最好的食物给我,使我深受震动。
9.用自己不满意的食物,换取别人更好的食物。加“所谓的”是对这种错误行为的反思和否定。
10.肖像描写。
用斯特拉的外表美,衬托其心灵的美好纯洁。
11.(1)“仔细查看”生动地写出了“我”比较食物好坏十分精心,生怕自己吃亏的斤斤计较的心态。
(2)“毫不犹豫”写出了斯特拉把最好的拼过留给“我”的行为是出于天性的流露,表现出她的善良和无私的高尚品质。
12.一类是自私,贪小便宜,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一类是正大无私,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人。
三、古诗文阅读
13.⑴偏爱;⑵受蒙蔽。
14.略
15.善于纳谏(从谏如流、虚心接受意见)
16.都采用了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苏代是为了让赵惠王停止讨伐燕国。
17.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
18.①巧用历史典故;
②夸张的手法、形象的比喻;
③跳跃式的结构,使诗人的感情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