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阿爹拉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用圆润、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我跟阿爹拉骆驼》。
能积极参与模仿、节奏声势合作等音乐活动进行歌曲的学习。
能根据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与音乐表情完成歌曲的演唱、强调音乐的美感与歌唱性
教学难点:
如何完成二声部的合作,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教学图片、钢琴等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
节奏拍击与模仿。
师指名9名学生上台按要求并列站一排,参与节奏组合游戏。
两个同学肩楼肩为二八节奏 。两组四名同学做两个二八节奏排开。
2/4 X X X X ||
三名同学合作成小切分节奏,第一位与第三位同学身体呈半蹲动作,中间第二位同学立正不动,视觉效果为半蹲——立正——半蹲。最后两名同学肩楼肩为二八节奏。
2/4 X X X X X ||
一 一
2)师指挥全班同学观察9名同学的站姿与排列,将A与B节奏进行组合,识读并拍击出来。
2/4 X X X X | X X X X X ||
一 一
2、声势模仿与律动
2/4 X X X X | X X X X X : ||
一 一
师强调跺脚动作的协调,切分节奏中八分节奏的强拍特点,分组、分音色进行声势节奏的合作练习。如:第一小节(跺脚)男生、第二小节(拍手)女生、或两大组分节奏内容练习。
、音符加入识谱练习
1=F 2/4
声音有指导性,注意跳跃记号的表现,表现出欢快而富有弹性的律动感和行进感。
加入声势歌词练习、引出驼铃声。
1=F 2/4
师生合作完成两个乐句。
1=F 2/4
6、出示课题、过渡到歌曲的首次聆听
1)师范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
完整聆听歌曲,说出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入手,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小切分节奏,避免了音乐知识的枯燥与乏味。加入体态律动与声势可为维吾尔族特色的节奏提升韵律感。把教材中“唱一唱”的环节融入到声势与识谱学习中,可让学生提前熟悉新歌的旋律,做一做二声部合唱的热身练习。模仿驼铃声可增强他们对歌曲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师生合作的方式更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融洽与交流,提升默契感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歌曲的学习
指名学生找出最有特点的乐句,并说出原因,巩固到切分节奏的复习。
指名学生找出最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乐句,尝试演唱或模唱,增强他们学习的愿望。锻炼他们独立演唱的能力。
识谱练习,师生接龙的方式学习,以两小节为单位合作学习。
及时鼓励并纠正误。
知识点技能练习,以“找朋友”的方式发现音乐表情或符号,“老朋友”为已学过知识,随时让学生指出。“新朋友”为新知识,教师通过现场示范与图形理解让学生明白演唱方式与感觉,如:下滑音、前倚音、呼吸记号、延长音记号等。
二声部旋律的学习,师引导学生找出节奏特点,持续性观察音符之间的规律,共同完成12小节的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难点。及时表扬鼓励。
1=F 2/4
注意将高低声部此起彼伏的驼铃声形象地表现出来,前倚音的演唱可加入脖子或头部的快速扭动、增强维吾尔族风格的特色感与律动感。结束部分的速度可由学生自主说出原因,尝试提升与挖掘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尝试两个声部合作练习,师生——生生,及时纠正误。
加入歌词的学习,教师注意声音的正确引导,并提示学生自主表现歌曲的情感,学会依据歌曲内容来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本堂课的重点,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掌握主动权,尝试自己完成新歌的学习,从识谱学唱——歌词加入——情感表现,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在旁边给予正确的技能性指导。尤其要注意声音的控制与情感的把握,培养孩子们有想象力地、有情节性地、叙述性地演唱歌曲是至关重要的,注重音乐性、歌唱性、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旋律的发展方向与节奏的排列相整合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缺乏表现力的歌曲是空洞的。因此教师的推波助澜式引导是关键。
音乐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求说出选择的原因。
串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
让学生依据歌曲内容配画面、尝试说出歌曲背景图。
让学生依据歌曲的几个音乐要素合理表现歌曲的情感。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安排音乐活动方式,如:高低声部的分配、声势伴奏的安排、甚至体态律动、舞蹈的加入。让学生之间相互积极参与、配合。
各自分组进行歌曲的整体呈现,演唱、声势、律动、伴奏相结合,可以有设计感、叙述感、情节感与画面感。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潜在能力无限大,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好好挖掘与发现他们对音乐体验的正能量。特别是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是为了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领悟能力。教师应围绕几个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来唱好歌曲、诠释歌曲。生生之间的合作也能帮助学生内心形成协作意识、关注他人感受的美好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一个健全人格的目的。
五、小节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