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上册第七课歌曲《在葡萄架下》,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C七声宫调式。歌曲中包含的附点音符的舞蹈性节奏一下子就表现出新疆维吾尔族人民那种能歌善舞的特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创编简单的新疆舞蹈和打击乐节奏进行表演。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会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并进行表演性歌唱。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的方式,贯穿全课,让学生从老师的 解说、图文说明、合作活动等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热情的 人民、新疆特色乐器、吐鲁番自然风情、丰富的物产、新疆语言特色等), 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音像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并出示问题 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播放课件欣赏新疆风光视频并听赏新疆音乐
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开门见山地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极其鲜明的节奏特点,以跳动的音符激荡起学生内心跳动的情感。
学习歌曲
引导学生从切分节奏入手感受歌曲音乐风格特点。
把歌曲中最能体现新疆歌曲特点的节奏拍出来。 学生模击节奏 板书出示切分节奏练习
抓住音乐特点进行学习,可以使歌曲的教学化繁为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唱唱切分节奏旋律。
引导学生在准确拍击出切分节奏的基础上唱出切分的旋律
板书:歌曲中几处大切分节奏的旋律 学生练唱切分旋律,学生即时视唱,采取集体视唱和个别同学视唱等多种方式进行
多媒体课件播放切分节奏及旋律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活泼好动, 生动有趣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 合作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重点解决难点乐句“边疆儿童多快乐”一句的演唱
教师范唱并示范“声断气不断”的演唱表现技巧 学生谈谈此句音乐情绪和意境的表达。
听老师范唱,体验演唱中“声断气不断”的演唱表现技巧和感受其真挚的情感表达。
学生模唱,体验与表现。采取集体演唱和个别学生演唱的方式进行。 多媒体课件出示难点乐曲 运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歌曲中的难点,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歌曲的演唱
表现歌曲 结合歌曲中所标记的音乐记号,启发学生用富有表现的声音演唱歌曲。
范唱歌曲,采用“比较演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有音乐记号与没有音乐记号的音乐表达特点,让学生了解音乐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生变换表现方式参与歌曲表现。 学生找出歌曲中标识的音乐记号:下滑音记号、上波音记号,渐强记号。
比较聆听,感受并了解了解音乐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重点练唱有音乐记号标识乐句,在演唱实践中体会音乐记号的表现作用。
课件出示这些记号,认识其名称。
学习歌曲中的音乐记号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表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