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5月)历史试题(PDF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5月)历史试题(PDF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7 10:37:08

文档简介

联考

阶段性测试(四
史·答案

命题透析本题以西
期告朔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先秦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告朔”是西周礼制,其规定诸侯毎逢初一定期杀羊祭庙,春秋时许多诸侯
羊应景”,违背“告朔”这一礼制规定,说明周礼遭到破坏,已无法规范当时的社会秩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
分封制到春秋
项;材料的意思是春秋时期诸侯违
不是“礼”的标准发生变化
C项;材料未体现地方割据,排除D项

题透析本题以《史
为背景材料,考查秦朝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
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中“遣御史逐问”表明,秦朝御史大夫作为监察官,还可直接参与司法活动
确。材料
会关系的处理,排除
皇帝绝对权威
确立皇帝制度时已确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
方分裂势力,排除D项
题透析本題以西汉前期功臣职位占比
材料,考查汉代政治制度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
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路点拨
数据可以看出,汉
卿之职大多由功臣打
有所下降,但
优势,这说明君主权力受到功臣的威胁;而功臣在
郡太守比重大说明中央集权受到
功臣占比下降,说明君主权力、中央集权得到了加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央
的权力关
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选官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还有中央官制
解片面,排除
题透析本題以唐宋宰
为背景材料,考查
古代君主
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
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点拨由材料
署”“共同商议”可知,唐代决策
宰相现象;而宋代凡事都
策,宰相已不能主动决策,C项
决策权削弱不等于行政效
率提高,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宰相之
关系,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

内阁为背景材料,考查明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寸唯物史观、时空
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点拨由材
票拟”“预闻吏、兵二部
内阁的权力十分不稳定,有很大的弹

均不符,排除;材料仅列举明代三个内阁官员,无法体现整个明代内阁的
权力日渐扩
除D项
6.答案
评价为背景材料,考查雅典民主政
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知识的
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
思路点拨由材料
审法庭申诉的权利”“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的机会
法庭不
政官员的独断
A项正确。材料未提
排除B项;雅
式形成于克利斯提尼改革后,C项错误;材料
现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材料无法说明
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
史解释学科素养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法律来巩
取法律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调法律治理国家的重要性,C项正确
意不符,排除;材料并非强调对外扩张或向外传播罗马法
8.答案
题透析本
才料,考查英国代议制,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调动
对唯物史
观念、历史
科素养的考查
点拔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英
仍拥有
命权,说明英
较大行政权力,君主立宪制
顶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
纪初英国形成了责任
答案
题透
年美国宪法制定为背景材料,考查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对唯物史观、时
衡点
的基
宪法,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分权制衡,扫
年宪法允许奴
隶制度的存在,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平衡点”不符

5年法国宪法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法囯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唯物史观
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点拨
料中“内阁
倒阁是家常便饭”及所学知识可知
总统虽经众议院同意可以任命内阁,但作为实际政府的内阁却要对议会负责,这说明总统权力受
变成了礻
角色”不符,排除;C项与史实不
材料体现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命题透析本题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德国政治制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
调动和运用知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
席,而修改帝国宪法14

在各邦中占据
的专制议主义色彩,这说明虽然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仍不健全、不完善,D项正确
德意
意思,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普鲁士的主导地位
政治统一后实行联邦制
错误;联
邦议会代表并非由选民选举产生
各邦君主委派”,C项错误。

命题透析本题以《道光夷务》的记戟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

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路点拨由材料中“道光”“进(
载是《南京条约》签
为通商口岸后外

其软弱妥协的嘴脸,A项正确,排除
页材料体现不岀,排除;列强开始控制中国内政始于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项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四)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卞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西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会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叫作“班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收藏于祖
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作“告朔”;春秋时期,许多诸侯不再亲临祖庙“告朔”,只是杀只羊应景。这
变化反映了春秋时
A.周礼无法规范社会秩序
宗法分封制失去了推行的基础
礼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D.礼的破坏促成了地方割据局面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1年,有人在东郡的一块石头上刻下“始皇死而地分”的诅咒皇帝字
句,始皇大怒,“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据此可知,当时秦朝
A.运用法律协调社会关系
B.皇帝绝对权威开始确立
C.监察官具有司法参与权
D.地方分裂势力逐步萌芽
表1
高帝

景帝武帝初|武帝中武帝后
王国相
郡太守
0
表1是汉初至武帝时期功臣在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守占比统计(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平衡
B.察举制的实施条件成熟
C.郡国并行制逐渐得以完善
D.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巩固
4在唐代,中书省“定旨出命”,门下省审议副署,必要时三省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决断。自宋太祖以
后,宰相“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这一变化表明
A.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宰相之间分权制衡明显
C.宰相决策权遭到了削弱
D.多相制不利于强化皇权
明代大学土张璁初入阁,便在奏疏中明确说道:“今之内阁,宰相职也。”以后的首辅徐阶却说:“阁臣之
职,止是票拟。”稍后的首辅张四维又说:“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
也。”这说明,明代内阁
负责草拟诏书
B.职责较不明确
实为辅政机构
D.权力日渐扩张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6亚里士多德称陪审法庭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即公民有“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
并认为梭伦“规定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的机会,这确实是引入了民主精神”。由此可见,梭
伦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
A.有利于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
B.保障了民众的法律地位平等
C促使雅典民主政洽正式形成
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7.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
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
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除违法分子
的非法行径。”这说明他
推动了罗马法走向完备
B.利用法律手段对外扩张
C.意识到法治的独特作用
D.主张将罗马法向外传播
8.英国在乔治一世执政时期(1714-1727年)到乔治三世执政(1760-1820年)初期,一切比较重要的国家
职务、重要的教会和军事职务的任命全集中于国王及他的亲信即所谓“国王之友”于中。据此可知,这
时期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未确立
B.责任制内阁未形成
C.国王仍是权力中心
D.代议制政体需完善
9.有人指出,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时是又一场革命,激烈程度不亚于美国独立本身,经过激烈的争吵,自然
形成一个平衡点。这说明
年美国宪法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蕴含妥协的政治智慧
C.使政治平等得以实现
D.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
10.法兰两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变成了礼仪性角色;法律
内阁是总统的附属机构,但在议会的支持下成为实际政府;法律上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苛刻,但实际
中议会倒阁是家常便饭。据此判断,法国
A.总统掌握国家大权
总统受到议会制约
总统有权解散议会
D.共和体制确立艰难
1l.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委派,代表共58名,各邦作为一个单位投票,其
普鲁士占17席,而修改帝国宪法14票即可通过。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是一个较为分散联盟
C.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D.代议制民主尚不完善
道光夷务》记载,1846年洋人“进(广州)城一节,民与夷各相持不下”,“欲息内外之争,必先弭民夷之
地方绅士与民人较为亲切,开导劝谕,易于信从”。这体现出
A.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B.政府支持群众斗争
C.广州人民英勇抗英
D.列强控制中国内政
13.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将一切所有收归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库开支。正如太平军战士说:“吾以天下
富室为库,以天下积谷之家为仓,随处可以取给”,即“不贾而封殖,不耕而得饱食”。这说明太平天国
A.得到了农民广泛支援
B.经济战略具有肓目性
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14.图1为漫画《中国之长城》。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奈旦得
诸質敢乎護保乎城長已城起之团中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
B.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中华民族陷人深重危机
D.英国成为侵略中国主谋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