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哽咽(yè) 模子(mó) 解剖(pōu) 锃光瓦亮(zèng)
B.偈语(jì ) 噱头(xuè) 潜伏(qiǎn) 同仇敌忾(kài)
C.琐屑(xiè) 荫庇(yīn) 通缉令(jī) 西风东渐(jiān)
D.疱疹(pào) 投掷(zhì) 歼击机(jiān) 繁文缛节(rù)
(出题思路:原创。考查常用字字音的识记,涵盖了形似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不存近期网络疯传的某银行泄漏上百万客户信息,但是,银行在客户信息保密、隐私保密方面,确实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新闻)
B.如今社会上,“偶像效应”泛滥,偶像背后有趋之若鹜的追捧者,他们模仿偶像以至失去自我仍浑然不觉。(学生作文)
C.今年国土部清理小产权房的工作,主要是调查研究清理试点和严格执法检查,防范、遏制小产权房现象继续漫延。(新闻)
D.信用卡又称“电子货币”,是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凭证,具有购物、消费、汇对、转帐等多种用途,便捷安全。(报纸)
(出题思路:原创。考查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所有选项来自报刊杂志,关注最近新闻,语言材料新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显然,医患纠纷已不再是个案,而且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破解的棘手问题。
B.他们或成双成对,或一家三口,或三五好友,在春的包围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C.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
D.围观的学生实在是没有想到原来以为是一边倒的比拼现在却变成了旗鼓相当,比赛之激烈简单就是针尖对麦芒。
(出题思路:原创。考查词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包括实词、虚词、成语和俗语。所有选项来自报刊杂志,时事性强,范围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灾难性地震发生后,东京虽然陷入交通瘫痪,通讯不畅的局面,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
B.我国除了天然气总体供不应求外,煤炭、柴油和电力装机在总量上并不短缺,短缺往往发生在局部地区或特殊阶段,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形成机制没有理顺。
C.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的一家夜总会和美驻巴厘总领馆附近,昨晚接连发生两起爆炸事件,到目前为止,已确认190左右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D.请为云南的某一名胜古迹、特产、风俗或小吃做一则广告,以为了达到向游人宣传的目的。
(出题思路:原创。病句错误原因有关联词位置不当、数量词使用、重复等,材料来自报刊杂志。)
5.请根据下面的文字,给“円族”下一个定义。(3分)
淘宝盛典年会数据显示:日交易额峰值19.5亿,在线商品量8亿,每分钟4.8万件商品成交,日浏览量6000万,手机单日交易额峰值3700万元,把一分钟的单位换算成一天,一月,一年,那么一年365天,那是多少,7000亿以上。
有人看了淘宝今晚的年度盛典,感叹只能用一个“円”字来形容,不管什么人只要是网络人最后都会落到円族的领地,“円 ”,读音:yuán,古同“圆”,本意是“货币”的意思,如日円是日本的官方货币,同时,“円”和“囧”意的就是自己的长相——“看起来像个鼠标,够宅够给力”,能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
(出题思路:借用。这个材料很时尚,而且考查了下定义这个知识点,很有价值。)
6.根据情境,在下面这段文字的两处划线的部分分别补写相关的内容、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4分)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 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 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无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 。
能爱人。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 。”(出题思路:原创。借助哲理故事,请学生注意连贯,并且学会概括。)
7.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人造汽油”,他们决定在牛津大学设点宣传该产品。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宣传广告。要求:只写广告的宣传鼓动内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100字左右)(5分)
“人造汽油”就是氢燃料。由于成分为氢气,燃料燃烧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毫无影响。
氢燃料的环保性很早就为人所知,氢能的主要使用方式是氢的直接燃烧和氢燃料电池的电化学转换。但现有的氢储存技术成本昂贵、安全稳定性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伦敦大学学院鲁特福德·艾普顿实验室和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把高密度的氢挤压进小水珠的方法,这样储存的氢能以液态形状倒出或泵进油箱,就像普通汽油一样。解决了氢的储存问题,氢燃料的全方位普及便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此形成的小水珠核心为纳米结构的氢化物,而外壳则是高分子聚合物构成的氢化物载体,十分易于燃料储存。牛津大学的史蒂芬·沃尔克表示:“我们制造的这种取代传统燃油的高容量的储氢材料适用于燃烧汽油的现有汽车,因此无需对车进行改造。”
据悉,一箱这种未命名的“人造汽油”至少能支持汽车跑300—400英里(约合483—644公里),里程数与传统汽油的一致。“人造汽油”每升的价格是人民币2元。
(出题思路:改编。考查宣传广告语,有现实针对性。)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共9分)
中国与西方的古建筑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着不同的情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中国的建筑是儒家文化的反映,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西方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中国人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的和庇,“仰视天文,俯察地理”,建筑讲究背靠大山、面对平川,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西方人则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
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的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的关系。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
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上平面铺开,体现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的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追求个性化,形成开放的单体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这庄严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的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西方建筑美的构形其实就是几何形体,甚至于像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是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销云散”时,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看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取材于《品阅中西建筑艺术之美》)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宗教神秘主义的结构是解释西方人对于古老建筑充满尊崇和敬意的唯一依据。
B.西方人狂热崇拜神灵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提供了优良的精神文化基础。
C.如果说中国的古代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的古代建筑则占领着高空。
D.西方园林绿化的自然物都呈献出整齐而有序的几何图案,既超脱又自然。
9.下列有关“集体美”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大型中国古代建筑是众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因此具有一种“集体美”。
B.大型中国古代建筑是在地面平面铺开,空间格局具有封闭的群体的特征。
C.北京明清宫殿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集体意识”。
D.西方古代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不是“集体美”而是“个性美。”
10.根据文意简要回答:西方古代建筑比中国古代建筑坚固耐久的原因有哪些?(3分)
(出题思路:部分改编。中国建筑中有丰厚的哲学意义,而且文章人文性强,对文理学生都适用,可以作一些理性思考。)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一15题。(共20分)
真实的塑料花(有删改) 刘墉
我向来不喜欢塑料花,无论它做得多真,我还是觉得假,而且因为以假乱真,愈发惹我讨厌;一但是自从六年前,听陈清德说“那个故事”,我对塑料花的印象就改变了,每次看见塑料花,即使那种做得极粗拙的,也会由心底泛起一股暖流,想起逝去多年的陈清德。
虽然跟他不是深交,但是第一次在吉隆坡机场见到他,坐上他的车,就觉得跟他有默契。他跟我一样容易“闪神”,是那种一边开车一边说话,一说话就忘了开车,到双岔路口,大叫不好,该走左还是该走右,然后几乎撞上分隔岛的人。他说话有种特殊的语调,好像发抖又不是发抖,可能是气不足,又急着讲造成的;但细细听,又因为他总是提着气说话,用一种急切高亢的情绪来说,所以显得有些激动。偏偏他说的不一定是激动的事,速度又不极快,甚至内容是娓娓道来,那急与徐、高亢与平淡之间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味道。
陈清德是个非常感性的人,不管多小的事,在他看来都可以很有感触。他喜欢收集相思豆,有一回装了一小袋给我,说是特大的。我说:“好极了,我可以用它来做封面设计,可惜不够多,我要很大一堆才成。”
隔不久,他就托人带了一走包相思豆给我。我吓一跳,也感动的要命,但又不知用什么回谢, 想来想去,决定画张画给他,没想到,在电话里告诉他这个消息,他不吭气,好像很犹豫的样子。
“你要不要 ”我问。
“不是不要,是得要两张,”他说,“因为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将来结婚,如果只有一张,到底给谁 ”我怔了一下,二话不说,画了两张寄去。从他的言谈中,我听得出,他这么多年的辛苦、节俭,都是为了这两个宝贝女儿。黑黑瘦瘦的陈清德,他身体不够好,收入也不丰厚,却拼全力,送两个女儿出国念书。记得他去美国参加女儿毕业典礼回来,在电话里对我说:“你们美国好美啊!尤其是蒲公英,太美了。怎么我们马来西亚没有蒲公英 ”“真的吗 ”我不信,“只怕是你没注意吧。”
又隔一阵,他果然来信说发现大马也有了蒲公英。我说:“不是有了,是早就有。只是你以前太忙,眼镜度数又深,所以没看见。到美国看女儿毕业,高兴了,也有了轻松的心情,所以发现蒲公英。”
令我惊讶的,有一回在餐厅,他居然盯着桌上插的塑胶玫瑰花,而且目不转睛,一副十分陶醉的样子。
“这花做得太粗了。”我说。
“是啊,一看就是假花,”他还紧盯着塑料花,“可是这假里有真哪。”
“去年情人节,有人一早就送了一大把玫瑰花来。女儿已经出门了,我看看上面的卡片,原来是小女儿男朋友送的。于是把那束花放进她房间里,还拿个花瓶,装了水,插着,”他作成捧花的样子,“可是我一面把花放在小女儿床边,一面看见大女儿的床,空空的,觉得好可怜,想她看到妹妹有人送花,一定会很伤心。”他看着我,扮了个鬼脸,“我当时灵机一动,想到柜子里好像存了三枝塑胶的玫瑰花,就把花找出来,洗干净,又从小女儿男朋友送的那把花里切下一块玻璃纸,把花包起来。正包呢,又想到,糟了!我还有个外甥女跟我同住,她也是大小姐了,也该有人送花,如果看见我两个女儿都有花,就她没有,更会伤心。就也拿一枝塑料花,包好,绑上丝带。于是,三个女生,每个人都在床边摆了花,我正得意,看见桌子上还有一朵没用的塑料花,也还剩一小块玻璃纸,那花虽然看起来最难看,好像掉了好几个花瓣,但是何必浪费呢?我们家还有一个女人哪。”说到这儿,他又扮个鬼脸,一副老顽童的样子,“于是我为我太太也做了这么一枝花,偷偷放在她的梳妆台上。”
“她喜欢吗 ”我试着问,心里好奇极了。
“她没说,”陈清德耸耸肩摊摊手,隔了两秒钟又一笑,“可是情人节过了,小女儿的鲜花凋了,扔进了垃圾桶;大女儿和外甥女的塑料花也不见了,大概也扔了。可是,可是我太太的那枝,虽然不怎么样,她却还留着,一直到今天,都在那儿。”他突然不再说话,等了半天,深深吸口气:“现在,我每次看见梳妆台上的花,都想哭,我发现跟她恋爱结婚几十年,她都老了,我却从来没送过一朵花给她,那枝塑料花居然是我给她的第一朵花,她插在那儿,是给她自己一些安慰吧!或许……或许那虽然是朵假花,在她感觉,却是一朵真花啊。”
讲这故事不久,陈清德发现得了肝癌,又没过多长时间。就永远离开了。可是他说的这个故事,总浮上我的脑海,甚至每当我看见塑胶的玫瑰花时,就会想起他。我常想,爱才是花的灵魂,一朵怎么看都假的塑料花,透过爱,就成为真花,而且永远不凋。我也常想,或许陈夫人的梳妆台前,现在还插着那枝逝去丈夫送的——无比真实的塑胶玫瑰花。
11.文章记叙了哪些事件来表现“陈清德是个非常感性的人” (3分)
12.细读文本,分析作者初次与陈清德见面就觉得跟他有默契的缘由。(4分)
13.文章开头交代自己对“塑料花”态度的转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14.请概述陈清德形象的性格特征,并谈谈你对“真实的塑料花”这一标题的理解。(4分)
15.陈清德作为一个客居马来西亚的华裔,依然保留着华夏子孙的民族心理。阅读文本,透过“陈清德”这一形象,任选一个角度,探究文中所表现的民族心理。(5分)
( 出题思路:文章虽然不是小说,但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而且题目切合小说的各个考点,很有价值。)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②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③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④矣。或曰:书已入圹⑤。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①掠:拷打。②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③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④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⑤圹:墓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贼陷京师 陷:沦陷
B.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C.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D.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 俾:使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从孙某以书诣郡 ②臣具以表闻
B.①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C.①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定附身衾衣,乃卒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3分)
(2)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4分)
20.用“/”给句子断句(3分)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出题思路:改编。材料是传记体例,符合近几年高考选文的特点。题目按照高考的个知识点分布,难易适中,特别注意和教材的联系。)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2—23题。(7分)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卖场高处望云开。
21.“为问西风早晚回”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分)
22.诗歌最后了两句塑造了怎样一个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出题思路:原创。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情感、意象等的把握。)
(三)《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23.第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2分)
24.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原创)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呜呼! , ,并立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新沐者必弹冠, 。安能以身之察察, ?(屈原《渔父》)
(4)颜渊喟然叹曰:“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 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们织的茧,得你们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
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出题思路:原创。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可以引领学生提炼出积极向上的思想,而且可以多角度思考,有一定的思辨性。)
2012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答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 )2.( )3( )4.( )
5.(3分)
6. (4分)
(1) 。
(2) 。
7.(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共9分)
8.( )
9.( )
10.(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一15题。(共20分)
11. (3分)
12. (4分)
13. (4分)
14. (4分)
15.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
16.( )
17.( )
18.( )
19.(7分)
(1)(3分)
(2)(4分)
20.用“/”给句子断句(3分)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2—23题。(7分)
21.(3分)
22.(4分)
(三)《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23.(2分)
24.(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第( )题 ,
第( )题 ,
第( )题 ,
四、作文(60分)
2012年高考(或中考或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2.B 3.A 4.D
5.(3分) 円族喜欢宅在家里网购的人们。
6.(4分)(1)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2)主啊,求你帮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7.(5分)答案:如果你想买人造汽油,那你就去牛津销售点吧!它低碳环保,燃烧时不产生有害物;它易于储存,适用时安全、稳定、方便又经济实惠。人造汽油让你的车跑得安心、舒心。心动不如行动,赶快购买吧!(“环保”“易于储存、安全”“经济实惠”各1分,修辞得当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8.C(A。原文没有体现宗教神秘主义情绪和古老建筑之间具有必然联系。B西方建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D原文“超脱自然”是说超越了自然,是一种人工美)
9.A(本文的“集体美”是指建筑物格局的群体性,不是说“集体力量产生了美”)
10.(3分)
①西方人以古老建筑为贵,中国以新建筑为贵。
②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
③西方人选用石材,中国选用木材。
(二)
11.(3分)①非常激动地谈美国的蒲公英好美,并且较真地回复说大马也有。
②不仅亲自送我特大的相思豆,还托人带一大包相思豆给我。
③细心地帮小女儿插好男朋友送的玫瑰花。
④用心地包装三支塑料玫瑰送给另外三个女人。(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2.(4分)第一,他跟我一样容易“闪神”,不好心有旁骛的,不然,容易出事;第二,他说话有种特殊的语调,那急与徐、高亢与平淡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味道;第三,我们都是率真的人,习性有相通之处,有什么想法与要求,都会提出来;第四,两人都很重人间亲情与友情。(每点1分)
13.(4分)先抑后扬(1分),与结尾处“我常想,爱才是花的灵魂,一朵怎么看都假的塑料花.透过爱,就成为真花,而且永远不凋”相呼应(1分),从而点明题旨,既表达了自己对陈清德的崇敬、怀念之情(1分).也蕴含着对陈清德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赞美(1分)。
14.(4分)重亲情,孩子气,天真,淳朴。(2分)
塑料花,不是真花,但这花中所蕴含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是真实的,它不仅维系着父女之情,更是承载着夫妻之情的。(2分)
15.(5分)其一,勤劳俭朴、自强不息。中国人的勤劳俭朴,有口皆碑。陈德清多年来辛苦、节俭,勤劳、自强,是其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的重要决定因素。(2分)其二,家庭为重,亲疏有别。中国人家庭观念最重,从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恩爱夫妻,呵护晚辈,全家成员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这种“亲亲”观念形成了相互依靠的亲情、族情、乡情。陈德清自己省吃俭用,为的是那两个宝贝女儿,他设身处地考虑大女儿、外甥女、妻子的感受,并为她们制作情人节花朵,以及对作者的热情接待等等,无不是这种“亲亲”观念的折射。(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A(陷:攻克)
17.C(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
18.C(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
19.(1)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共3分,扣住被动句、“义”、“逸”给分)
(2)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共4分,扣住“冠盖”、“兹”、“是”给分)
20、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附译文:
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微,江苏江宁县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作登、菜二府总兵官。适逢毛文龙部下反叛,诱擒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殉难而死。事情奏闻朝廷,张怡以生员身份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流寇(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张怡遇到贼将,但他毫不屈服,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认为张怡有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很久之后,张怡回到故乡。他的妻子在这以前就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佛寺里。从不到城市去,乡里之人都称他白云先生。
当时,湖南、湖北及江浙一带有名望的前朝遗民,大多追求声望,以诗文互争高低。只有苏州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穷乡僻野中耕作为生,即使是贤德的士大夫造访也不得见他们一面,然而他们还是有笔墨文章流传于人世。白云先生则亲自挑水打柴,嘴里从不谈论诗书,学者诗人们也无从向他讨教。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
我已故的父亲和处士余佩,逢年过节都要到山中看望他。走进他的屋中,看到书架上搁着百几十卷书,都是他撰著的对经籍的阐述和史事评论。请求抄写副本,他不答应,说:“我只是借写作来度过我的余生而已。我已经买了两大瓮,死后下葬时要把这些著作一起埋葬。”他去世时八十八岁了,平生的亲朋老友,早就买了好木材,为他做好了内棺和外棺。他的病将垂危之时,听到此事落泪说:“过去我的先父死于被叛贼攻打的孤城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料理丧事。虽然后来改葬了,但贴身的内棺却无法更换了,我能忍心用这种好棺材吗?”回头看着他的侄孙,催着赶紧换棺材,并且亲自定下盖身尸布的规格,才闭目而逝。当时我的先父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返回时已经提前葬了。有人说:先生著的书已埋入墓穴了。也有人说:经籍解说之类的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中。
乾隆三年,皇帝下令修订,《三礼》,搜求散失民间著作。白云先生的某侄孙亲自把书送到府城,知府命学校教官召集生员抄写,过了很久也没完成。
白云先生的著作,我心中十分向往,并且担心其失传已经很长时间了。幸亏他的家人亲自献了出来,而我又始终未能亲眼见一见。故而一并记载在文章中,以期使他的同乡晚辈们有所感触,妥善保存并能加以宣传,别让它们埋没失传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2—23题。(7分)
21、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焦灼的心情。(修辞1分,心情2分)
22、塑造了一个默默地劳作,饱经磨难,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的农民形象。寄予了作者的同情和歌颂。(形象2分,感情2分)
(三)《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23.(2分)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24.(3分)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四)古诗文默写。(6分)(原创)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新浴者必振衣 受物之汶汶者乎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作文(60分)
26、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