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下期中复习资料(背诵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八下期中复习资料(背诵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28 20: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八下期中复习资料(背诵版)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政协召开: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北京 开幕,这次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行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军委主席,朱德为总司令。
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取得解放的斗争。
3、西藏解放: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5月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司令员率领,跨过鸭绿江。1953年7月中朝人民军队与“ 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涌现了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眼的黄继光,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邱少云。
2、土地改革: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
《中国环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冬天,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 
第3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总路线。
2、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内容:以 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初步基础。
一五期间,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意义: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3、1954年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根本制度,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4、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方式:农业、手工业建立合作社,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到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农业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办钢铁,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达到高潮(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后以后,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按劳分配 的分配原则,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应吸取的教训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1、“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出自会战大庆油田的“铁人” 王进喜 。
2、1964年,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 ,接着他又参加了 氢弹 的研制,他就是被誉为“两弹元勋”的 邓稼轩 。
3、 焦裕禄 在河南 兰考 县担任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党的好干部”。
4、从他们身上我们应学习的精神:公而忘私,乐于奉献,艰苦创业,热爱祖国。
第6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 1966年5月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68年10月国家主席 刘少奇 被开除出党,次年含冤去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2、“九一三事件”:1971年9月13日 林彪 集团乘飞机仓皇出逃,叛国叛党,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后, 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江青 逐步结成“四人帮”。3、1976年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悼念 周总理 ,拥护 邓小平 ,声讨“ 四人帮”的抗议运动,后虽被镇压,但它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 群众 基础。
4、1976年10月,“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5、文革的危害: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地破环了社会主义 民主 和 法制,打乱了我国 经济 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文革中建成的建筑: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等。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7课 伟大的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 届 三 中全会。
会议内容:①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正确的思想路线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和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 。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 改革开放 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 ,使我国进入了以 改革开放 和 现代化 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 道路,坚持 无产阶级 专政,坚持 共产党 的领导,坚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第8课 农村和城市改革
1、农村改革: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普遍实行以 包产到户 、 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首例:安徽 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克服了 人民公社 的弊端,打破了农村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 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 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生产资料公有制)
2、城市改革: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城市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从 扩大企业自主权 开始。国家放权让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国家还发展 承包 经营、 合资 经营、 联合 经营、 租赁 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1979年4月 邓小平 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1980 年在广东省的 珠海 、 深圳 、 汕头 和福建省的 厦门 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 海南岛 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最 南 的经济特区。 特区之“特”: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特区实行 市场 经济,利用 侨资外资 进行建设,国家还为 外商 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待遇。 深圳 成为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朋友称赞“ 深圳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
2、对外开放:步骤: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开放了上海 浦东 ,以此为龙头带动 长江三角洲 和整个 长江 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对外开放意义:①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对外贸易 的发展②给我国带来了 资金、先进的 技术 和先进的 管理经验 ③培养了大批的 技术 人才和 管理 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民主的发展:①不断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③我国农村和城镇 基层 民主进一步扩大。 县和县以下 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对同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 监督 权利。各级 政协 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法制的加强: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通过了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以 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陈希同、成克杰、胡长青均因贪污受贿受到法律严惩。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十二大:1982年9月, 邓小平 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2、十三大: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 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大会还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 温饱 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 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 现代化 。
3、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南方谈话①必须坚持党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②他认为“ 发展 才是硬道路”,应当抓住时机,发展经济③提出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 生产力 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 。
意义: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
4、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 江泽民 总书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大会决定把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导方针。并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5、十五大:1997年2月19日,中国 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主题为高举 邓小平理论 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同时把 邓小平理论 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 指导思想 。
6、十六大: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①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 两 番。③会议选举 胡锦涛 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