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题课
第三章交变电流第二节 变压器 第1课时
课型
新
课时
共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及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匝数与线圈两端的电压的关系,会推导变压器的匝数与线圈电流的关系,会用能量的观点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经历探究过程,知道理想变压器模型是忽略能量损失的理想化模型,体会建模思维方法。
3.在实验中避免触电和安全使用电表,潜移默化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理想变压器模型及变压规律
学习难点
变压规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含备注)
教 学 内 容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讲
练与议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一)引入新课
显示生活中输电过程,电压必须进行调整的实例,思考如何实现变压?原理是什么?
329057029845(二)进行新课
1、变压器构造及示意图,展示教学用可拆变压器。
2
.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3.理论分析与推导
(1)工作原理
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时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即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磁通量,从而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当副线圈接负载时,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向外界负载供电。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变压器是把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再将磁场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一般地说,经过转化后电压、电流均发生了变化。
(2)电动势关系
由于互感现象,没有漏磁,原、副线圈中每一匝线圈都具有相同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1=n1,E2=n2,所以=
(3)电压关系
由于不计原、副线圈的电阻,因此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E1,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E2 所以=
(4)功率关系
对于理想变压器,不考虑能量损失,P入=P出。
(5)电流关系
由功率关系,当只有一个副线圈时,由U1I1=U2I2,得=,由=,得:=
(6) 多个副线圈时
若有多个副线圈时,有P1=P2+P3+…,即U1I1=U2I2+U3I3+…
将U1︰U2︰U3︰…=n1︰n2︰n3︰…代入得
n1I1=n2I2+n3I3+…
[特别提醒](1)变压器的电动势关系、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是有效值(或最大值)间的关系,对于某时刻的瞬时值其关系不成立。
(2)变压器高压圈匝数多而导线细,低压圈匝数少而导线粗,这是区别高、低压线圈的方法。
4.小实验与课后练习1讨论:
〔即时讨论1〕
如图所示,把两个没有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一个线圈连到交流端,另一个线圈连到小2520951069975灯泡上。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两个线圈没有直接连接,为什么灯泡却亮了?如果将学生电源打到适当的恒定电压挡上,灯泡还亮吗?
解析:①当一个线圈中接上交变电流时,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通过闭合的铁芯的导磁作用,进入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灯泡中有了感应电流,故灯泡发光。通过互感现象,电源的能量可以从一个线圈传输给另一个线圈。
②虽然学生电源的电压并不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但是灯泡可以正常发光,这说明,通过中间这个装置——变压器,使加在灯泡上的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说明,变压器可以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
③如果将图中的学生电源打到适当的直流电压挡上,灯泡就不亮了。
(三)课堂讲练
课堂练习1:教材本节课后练习2
课堂练习2:练习3
课堂练习3:
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的匝数为110匝,副线圈匝数为660匝,若原线圈接在6 V的交流电源上,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 ( );若原线圈接在6 V的电池上,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 ( );
A.36 V B.6 V C.1 V D.0 V
课堂练习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0∶1,原线圈接正弦式交流电源,副线圈接“220 V 60 W”灯泡一只,且灯泡正常发光,则( )
A.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 A B.电源输出功率为1 200 W
C.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 A D.原线圈两端电压为11 V
一、变压器的构造、示意图与符号
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414270-2742565 1、互感现象: 2、能量转化:电能→磁场能→电能
3、理想变压器:P入=P出
三、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变流规律:
= =
有多个副线圈时,有P1=P2+P3+…,
U1︰U2︰U3︰…=n1︰n2︰n3︰… n1I1=n2I2+n3I3+…
学案闯关检测部分
板书设计
3.3变压器(第1课时)
89535433070一、变压器的构造、示意图与符号
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互感现象: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
2、能量转化:电能→磁场能→电能
3、理想变压器:P入=P出
三、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变流规律:
= =
有多个副线圈时,有P1=P2+P3+…,
U1︰U2︰U3︰…=n1︰n2︰n3︰… n1I1=n2I2+n3I3+…
课后反思
在推导变压规律时,可先推导两个副线圈时公式,再推导一个副线圈,这样学生不会先入为主的错误,即认为电流总与匝数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