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10《兰亭集序》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7 06: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兰 亭 集 序
目 录




作 者 介 绍
诗 词 分 析
段 落 赏 析
作 者 情 感

—— 作者介绍 ——
王羲之
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
原籍山东临沂,后迁居浙江绍兴。
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被后人尊为“书圣”。

—— 诗词分析 ——
诗 词
赏 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修禊事也: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毕至:全到。毕,全、都。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流觞曲水:古人劝酒取乐的方式。
诗 词
赏 析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所以:用来。
诗 词
赏 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俯仰一世:人与人交往,很快度过一生。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
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诗 词
赏 析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所之既倦:对喜爱的事物已经厌倦。
向:过去、以前。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诗 词
赏 析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喻:明白。
列叙时人:一个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kuaì

注释说明:
会稽: 郡名,今浙江绍兴。
修禊: 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shāng
注释说明:
流觞曲水:
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 段落赏析 ——
文章首段
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
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
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贰段
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壹段
说明作序的缘由。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 作者情感 ——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
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
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