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纪念
【热点对接】
回首这100年来,我们伟大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奋斗之路。我们党始终从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100年的烽火历程,100年的风风雨雨,100年的辉煌业绩, 100年的奋斗,100年的求索,100年的沧桑,100年的巨变,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我们奋斗的前方.
百年华诞,成就卓著。我们伟大的党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前,我们在习总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决胜全面小康,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关键词】应运而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走向辉煌
【党史百年】
1、中国共产党诞生背景:(1921年7月23 日)
时代召唤: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不断努力,但都无法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历史在召唤新的革命舵手的出现,中共的诞生正是时代的召唤和历史的必然。
①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②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④外来条件: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知识拓展]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中共“一大”的缺陷是什么?“二大”又是如何弥补的?
1921年中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诞生,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舵手,但这次会议只提出“最高纲领”,即以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却未提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二大”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主要目的、革命任务、社会性质、革命主力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第一国共合作
原因:
①“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强烈意识到需要强有力的同盟者才能实现打倒军阀。
②国民党内部腐败问题严重,急需改革
③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
1923年“三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共产党源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组织、纪律上的独立性。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开始。但由于的那个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和理论修养,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错误,在国民党右派的大屠杀面前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4、中国特色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为了反抗革命的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国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起义,召开一次主要的会议“八七会议”;特别是秋收起义三路围攻长沙失败后,毛泽东及时把革命队伍拉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深入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正确道路。
亮点: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产生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走向成熟)
[知识拓展]“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 ,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1.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 艰苦奋斗的作风。
5、从幼稚走向成熟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这之后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先后取得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建立新中国。
表现:长征路上,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6、长征精神:
(1)信念坚定、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3)坚韧不拔,勇于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建国初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了初步探索,为后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2)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的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建设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形成“邓小平理论”;
(3)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中国正在决胜全面小康,在习总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带下,带领全国人民正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
(1)1921年7月--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49年10月--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从1978年12月---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从2012年11月至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9、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近代国人经历了走西方人的路--------走苏俄的道路-----走自己的路这样一个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探索,走出了一条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干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2)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3)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
(4)要有勇于担当的品质
【精准预测】
1.(2021·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新高考卷·9)图2反映了党的革命纲领的重大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国共产党( )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 ——中共“一大”纲领(节选)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纲领(节选)
图2
A.正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 B.发展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C.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科学解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2021·内蒙古赤峰高三1月模拟考试·30)1924年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 )
A.国共合作在基层没有实现 B.中国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
C.中国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 D.国民党不愿意发动人民群众
3.(2021·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三10月大联考·6)如油画所示,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 )
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与艰巨性 B.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
C.日本侵华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D.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4.(2021·河南开封一模·30)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当时(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的抗战路线 B.国民政府的“壤外必先安内”政策
C.革命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D.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发挥巨大作用
5.(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2)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931年9月20日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
1935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1937年2月9日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
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
C.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
D.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6.(2021·吉林吉林一模·18)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六场大的运动
上述内容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 B.陕甘宁边区政府大力解决人民困难
C.为党的政权建设问题积累经验 D.团结工农进行经济建设是当务之急
7.(2021·山东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8)1944年,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由此可知( )
A.结束国民党专政成为当时革命的重心 B.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
C.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
8.(2021·江苏南京雨花台中学、山东潍坊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10)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这一变化( )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 ? ? ? ? ? ? ? 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促使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9.(2021·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8)1935年底,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这一变化的实质体现了( )
A.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变
C.苏维埃政府主导权发生变更 D.左倾错误思想得以彻底纠正
10.(2021·广东湛江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8)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指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甚至包括局部的武装斗争,只有在解放过程中或解放后才有可能”,当前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遣散、反迁移、反裁员、保厂、保校、保业、保命等具体斗争”。这一决定(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C.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D.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11.(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8)1948年9月,全国范围的大决战已经开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多年局部执政的经验,第一次比较清晰地阐述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号,明确了新中国的制度选择和发展方向。据此可知( )
A.解放战争由此进入反攻阶段 B.中共提前酝酿建国事宜
C.毛泽东思想正开始走向成熟 D.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12.(2021·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10)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 )
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 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 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
13.(2021·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返校联考·14)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项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4.(2021·广东韶关高三综合测试·10)在合作化运动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土改中已经逐渐在农村中树立起了政治权威,并且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材料反映了(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农民一贯支持合作化运动
C.党的工作注重群众路线 D.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工业化
15.(2021·江苏七市高三第一次调研·9)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于1953年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图1中邮票图案是王崇伦边使用机床边讲解时的情景。图文信息反映出( )?
图1
A.工业化建设中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 B.公私合营激发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C.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D.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6.(2021·安徽皖西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31)下图所示为1954年由上海画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幅画报,主题是“练好身体加紧生产”,画报描绘了工人们在空地上一起进行身体锻炼的场景。该画报意在表达( )
A.人民热情投入工业化建设 B.“一五”计划取得辉煌成就
C.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风尚
17.(2021·山东威海高三上学期期末·21)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
时间 反思与突破
1956年 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1958年 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1959年 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1961年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18.(2021·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0)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很少赞扬中国,且报道时多使用“红色中国”。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则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这一转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美国政府着手改善中美关系 B.中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C.美国媒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 D.中国经济实力已经显著增强
19.(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作出这一重要论断的背景是( )
A.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B.中国共产党开始破除对苏联的迷信
C.中苏两国关系全面破裂 D.西方国家主动要求改善对华的关系
20.(2020·山东泰安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6)《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延安13年”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
C.毛泽东思想体系日益成熟 D.确定了“和平”“民主”的方针
21.(202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四平一中、松原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模拟考试·29)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工人进行革命这一传统,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新的革命策略是(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土地革命
C.城市中心道路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二、材料阅读
22.(2021·湖北武昌区高三1月质量检测·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国家安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占56项。在工业布局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例如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长春汽车城、以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为中心的机械加工城,还有鞍山钢都、沈阳飞机城等。通过“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东北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机器和设备。
——摘编自赵传军《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
材料二
1980—2004年东北与全国及沿海新兴工业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示意图
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因为生产结构单一,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产品滞销,企业亏损,失业严重,面临着经济振兴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王胜今、吴昊《中国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工业建设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振兴东北经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23.(2021·吉林吉林二模·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种植烟草、染料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番薯在乾隆时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康雍之际,内地各省区以及东北盛京都有玉米种植,但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与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很快成为那里的主要粮食品种。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
——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高产、超高产、广适性的超级稻、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等粮食新品种选育推广,为我国提高粮食单产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到了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提高到6095亿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续增产阶段。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费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我国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伍振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和展望》,原载《经济日报》(2015年10月9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及其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其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哪些挑战?(13分)
24.(2021·湖南新高考适应性测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6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朱泾、枫泾。据清人记载,“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强行进入的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上海等口岸城市的近代经济畸形发展,其与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日渐突出。有的口岸城市甚至超越集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于一体的传统城市。近代商办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至1949年,东部沿海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70.2%。
——摘编自吴松弟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等
材料三
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此后,对外开放逐步深化。90年代初,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央依然决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以上海开发为标志的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决策。上海日益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新飞跃。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原因。(9分)
25.(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海防建设,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为海军规艇部队郑重题词:“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1951年来德发表《建设海军,保卫海防》的重要讲话,指出:“今天我们保卫国防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防守海岸线、保卫领海。”1952年毛泽东针对我军南日岛防守失利教训时指出:“必须迅速地坚决地加强必守岛屿地防御工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中国海防建设开启了现代化、正规化的新阶段,为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1979年邓小平做出指示:“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干能力的海军。”人民解放军摒弃了近岸防御的“护城河”观念,确立了以突出国家顿海主权和国家利益为原则的近海防御策略。
——于长海《论新中国海防战略指导思想的演变》
材料二
当今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时并存,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纠纷等问题,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威胁。当前我国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大海洋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为指导,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摘编自陈明富《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我国海防战略的主要指导思想。(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当前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的时代背景。(6分)
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C C C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C A A B B C
题号 21
答案 D
1.【答案】A【解析】据材料,与“一大”纲领“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相比,“二大”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修正了推翻资本家政权的错误分析,明确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体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革命任务,故选A项;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C项;中共纲领是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与发展,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推动……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下层民众动员工作”可知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选C项;据材料“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不能推断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中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排除B项;据材料“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不能推断国民党不愿发动人民群众,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据材料“半条被子”说明了红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且乐于帮助人民,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军民关系,排除A项;农民群众的具体生活状况从材料中未得知,排除B项;长征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对峙的表现,并不是日本侵华,且此时日本侵华势力主要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排除C项。
4.【答案】A【解析】依据漫画中抗日力量包括军民一体,所以应该是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党制定了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抗战力量,而非国共两党之间的对峙,排除B项;革命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转移,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与材料反映历史信息不符,排除C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指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之间第一次合作,而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救国”、“一致对外”可知民族矛盾加深,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故选C项;材料“停止内战”说明反蒋政策的改变,排除A项;红军长征在1936年10月才宣告结束,排除B项;全面抗战爆发是1937年7月,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发起的这六场运动涉及面较广,既有政治建设、经济组织方面,也有文化教育方面,有利于为我党的政权建设积累经验,故选C项;推行“组织性经济”运动与群众路线无关,排除A项;“下乡”运动是为了使知识分子及党员干部与工农相结合,与解决人民困难无关,排除B项;坚持抗战是当时最重要的任务,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林伯渠在1944年所召开的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这反映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从而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44年,说明此时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此时革命的重心仍然是抗日,而不是“结束国民党专政”,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9年9月新政协通过了《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共产党走向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共产党员中农民占比例最高;1938年是抗战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共产党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产党主要成分包括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地主和中小商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材料中从“1933 年中共党员农民占 76%”到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变化相符,故选B项;推动了土地革命,与材料中“1938年”抗战时期不符,排除A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促使合作,排除C项;“1933年和1938年”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转移,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底”、“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及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中国共产党以博大的胸怀和眼界力促国共合作,故选A项;当时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排除B项;苏维埃政府主导权仍然掌握共产党手中,排除C项;“彻底纠正”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当时的上海群众运动由暴力方式转向和平方式,这与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的形势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有关,故选D项;这一决定是对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工人群众运动的具体指示,属于内部决定而不是公开宣示,“扩大影响”说法错误,排除A项;上海群众运动方式的变化与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群众基础无关,排除B项;上海群众运动由暴力方式转向和平方式,不能沉重打击国民党的统治,排除C项。
11.【答案】B【解析】国体、政体、国号等都属于一个政权的组成要素,说明早在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为新政权谋划,积极筹备新中国建立的有关事宜,故选B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A项;自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战争胜利,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排除C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政党制度参照西方做法是走不通的,“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经过历史考验,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故选B项;据材料“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排除A项;依所学,抗日战争结束后,为推翻蒋介石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C项;依所学,各民主党派中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因此各民主党派与中共利益是不相同的,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1956年毛主席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治协商制度的方针,与材料“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相符,故选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与材料涉及民主党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符,排除A项;“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是对2017年十九大报告的解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0年的八字方针,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可知,由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宣传,使得农民都积极响应和拥护合作化,说明党的工作注重群众路线,故选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与材料“合作化运动初期”这一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贯支持”的说法过于夸张,材料无法体现农民的一贯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由于领导干部的积极宣传,使群众积极响应和拥护合作化运动,没有体现农业合作化对工业化的影响,排除D项。
15.【答案】C【解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材料中“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相符,故选C项;急躁冒进,与材料中“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插床使用”的技术革新不符,排除A项;鞍山钢铁公司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新建的国企,排除B项;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之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
16.【答案】A【解析】据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处于一五计划时期,据材料“练好身体 加紧生产”体现人们热情投入工业化建设,故选A项;一五计划于1953年开始,1957年超额完成,1954年尚未取得辉煌成就,排除B项;1954年人们生活条件并未有显著改善,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风尚,排除D项。
17.【答案】A【解析】据表格中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可知,1956~1961年毛泽东已经注意到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强调重视农业和轻工业,故选A项;材料信息是方针和思想,没有具体实践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是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据材料“1979年……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可知,美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以及中美建交的影响,故选B项;此时中美已经正式建交,排除A项;“摒弃”说法错误,排除C项;此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显著增强”说法错误,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根据“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结合当时赫鲁晓夫开始调整斯大林模式,中国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可知,毛泽东作出这一重要论断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破除对苏联的迷信,故选B项;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苏两国关系全面破裂是在1960年,排除C项;西方国家主动要求改善对华的关系是在1972年中美邦交正常化之后,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述及的“延安13年”指的就是从1935年到1948年,属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该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等,这些文章的发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日益成熟,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B项;确定“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也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毛泽东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工人进行革命的传统,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故选D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是要坚持武装斗争,并未拒绝依靠城市工人进行革命的传统,排除A项;土地革命是为了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并非毛泽东提出的新的革命策略,排除B项;据材料“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工人进行革命这一传统,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可知,毛泽东否定了城市中心道路,依据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
二、材料阅读
22.【答案】
(1)特点: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布局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3分)
意义: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设备和经验;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国家安全。(5分)
(2)深化改革开放;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对外贸易交流,开拓内外市场;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1953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国家安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占56项”可知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由材料一“在工业布局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例如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核心的长春汽车城、以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为中心的机械加工城,还有鞍山钢都、沈阳飞机城等”可知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布局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第二小问意义,从材料一“通过‘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东北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可知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由材料一“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机器和设备”可知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设备和经验;结合建国后工业的发展可推出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国家安全。
(2)据改革开放的所学可知需深化改革开放;由材料二“东北地区因为生产结构单一,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可知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从材料二“产品滞销,企业亏损”可知加强对外贸易交流,开拓内外市场;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沿海新兴工业区发展较快,可借鉴其经验,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23.【答案】
(1)措施:鼓励开垦荒地;引进推广外来农作物;推广高产作物;改进耕作制度,增加作物熟制。(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计6分)
意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缓解了粮食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计6分)
(2)原因: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土地改革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政府的政策;科技进步的推动。(每点2分,计8分)
挑战: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3分);城市化的推进和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基数的庞大(2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直隶开辟的井地(灌溉土地)”“真正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与大批流民进山垦荒之后”可知,鼓励开垦荒地;据材料一“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植玉米,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可知,引进推广外来农作物;据材料一“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推广高产作物;据材料一“在北方实行二年三熟制土地比一年一熟制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稻麦二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可知,改进耕作制度,增加作物熟制。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一“实行多熟制,等于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可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因此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缓解了粮食危机;农业产量的增加以及品种的多样,为商品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
(2)第一小问原因,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为粮食生产创造了条件;经济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深化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些土地改革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据材料二“国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等措施提高农业收益”可知,政府的政策;文化方面,据材料二“新中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超级稻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居国际领先水平”可知,科技进步的推动。第二小问挑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据材料二“受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制约,国内粮食生产还面临等严峻挑战”可知,城市化的推进和耕地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转移;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科技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虽然产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人口基数庞大,且整体水平较落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生产技术的改进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24.【答案】
(1)特点:商品经济繁荣;专业市镇出现。(6分)
(2)变化:传统经济内部产生新经济因素;近代口岸经济畸形发展;沿海地区走向外向型经济。(6 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3分)
【解析】
(1)据材料“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可知江南市镇发展速度快,商品经济发达,以专业市镇为主。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专业市镇的出现使传统经济内部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新经济因素;据材料二“上海等口岸城市的近代经济畸形发展,其与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日渐突出”“近代商办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至1949年,东部沿海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70.2%”可知近代口岸经济畸形发展,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据材料三“上海日益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新飞跃”可知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走向外向型经济。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新经济因素出现;据材料二“在强行进入的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可知外国资本的入侵催生近代畸形经济;据材料三“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中央依然决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以上海开发为标志的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决策”可知对外开放的政策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型经济发展。
25.【答案】
(1)五十年代: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目的;建立支强大海军队伍;以防守海岸线和沿海岛屿为依托;近岸防御。(5分,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
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果;重视海军现代化;强调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近海防御。(5分,每点2分,任答3点得5分)
(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显著,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引领。(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五十年代,结合所学时代背景和材料一“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就是防守海岸线、保卫领海”可得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目的;建立支强大海军队伍;以防守海岸线和沿海岛屿为依托;近岸防御。第二小问七八十年代,据材料一“为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确立了以突出国家顿海主权和国家利益为原则的近海防御策略”可得为保护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果;重视海军现代化;强调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近海防御。
(2)据所学改革开放可得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显著,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据材料二“当今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时并存,……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海洋命运共同体”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引领。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