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 热点精准预测03 热点三 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与中美阿拉斯加会谈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三轮 热点精准预测03 热点三 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与中美阿拉斯加会谈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7 09: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三 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与中美阿拉斯加会谈
辛丑条约签订 中美阿拉斯加会谈
【热点链接】
百年耻辱与扬眉吐气
晚清挨打的耻辱一连串,最令国人痛断肝肠的,当属“庚子国耻”:从190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组成的八国联军,践踏了中国京津大地。扔下首都仓皇逃窜的清政府,最后更是签下《辛丑条约》,以主权尽丧的代价和本息九点八亿的赔款,换来了所谓“和平”。任人鱼肉的全过程,正如一位革命家的叹息:“中国人是带着首都被人攻占的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
---搜狐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用中文发表了15分钟振聋发聩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抨击了美国混乱的民主体制和恶劣对待少数族裔,他说:“美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金融霸权进行长臂管辖,打压其他国家。美国滥用国家安全的概念来阻碍正常的贸易往来,煽动一些国家攻击中国。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20年前、30年前你们就没有这个地位,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网易》
【史实链接】
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一)内容
1、签订国家数目:十一国
2、主要内容有:
①勒索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二千多万两。(庚子赔款)
②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把清王朝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监视之下。
③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禁止中国人民居住和出入,由各国派兵驻守。“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
④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凡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者皆斩,对自己辖区内的反帝运动不镇压或镇压不力者,“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⑤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便于执行投降外交。
(二)条约的影响
1.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穷和社会经济的凋敝。(4.5亿人每人一两银子很屈辱)
3.拆毁大沽炮台和驻兵山海关沿线,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和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
4.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大本营。
5.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便于执行投降外交,更适应列强侵华需要。
6.《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性,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一步高涨。
二、中美阿拉斯加会谈
中美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高层对话,按照国际惯例,开场前,请记者们听听双方的开场白,时间很短,每个团队都讲几句,然后请记者离场,进行闭门会谈。美国方面突然打破惯例,喋喋不休的演讲严重超时,而是高高在上,傲气十足,想在气势上压住中国。中方立刻当着记者面批评了美国的做法,让美国哑口无言。美国急着又把记者叫回来,争辩几句。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20年前的中国,中国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这次谈判中中国代表团敢于斗争,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又斗而不破,表现出中国外交的成熟和策略;中国不在任人宰割,中国将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精准预测】
一、单选题
1.甘必大为法国共和派领袖,普法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抗击普鲁士的爱国活动。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群体主办的报刊,如《江苏》(江苏留日学生主办)等都突出介绍了他的事迹;梁启超主笔的《新民丛刊》也刊登了《法国爱国者甘必大纪念碑》的照片。这些宣传意在
A.鼓吹民主共和,推行排满革命 B.传播启蒙思想,弘扬理性主义个
C.宣扬民族主义,激发爱国精神 D.介绍法国经验,推行政治变革
2.范稳的长篇小说《水乳大地》中有这么一段话:“根据大清国咸丰皇帝和大法国大皇帝签署之《辛丑条约》,大法国天主教传教会之传教士在中国享有保教权。”这段话对《辛丑条约》的表述
A.签约双方错误,条约内容正确 B.签约双方正确,条约内容错误
C.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正确 D.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不正确
3.西方列强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许多督抚却和各参战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一场景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4.根据《辛丑条约》,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德国驻华公使,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枪杀)碑在其被杀处开始建设;1918年11月13日克林德碑被北京民众拆毁;1919年克林德碑在中央公园由德国重建并改称“公理战胜碑”;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保卫和平牌坊”。克林德碑名字的演变反映了
A.清政府彻底陷入半殖民的深渊 B.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权力得以维护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近代中国发展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5.有学者指出,义和团运动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的联合力量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恨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绝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这一认识
A.否定了义和团的英勇爱国 B.忽视了义和团反侵略贡献
C.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立场 D.辩证地评价了义和团运动
6.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 B.义和团运动引起的社会动荡
C.《辛丑条约》后社会秩序的重建 D.地方与列强合作镇压农民起义
7.1900年6月,清王朝向外国列强宣战、东南地区的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出于各自利益,谋求维护东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与英国等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使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这一事件表明
A.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 B.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C.清朝统治根基已严重动摇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
8.有学者指出,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但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都不会减。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
A.导致了近代中国主权沦丧 B.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路径
C.引起了清朝官员普遍反思 D.激化了中西方的民族矛盾
9.美国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产生了影响日本社会和思想意识等一切方面的沙文主义”,导致日本“民间的印刷品、传说和诗歌以及狂热的歌曲,都被用来灌输和加强突然爆发的廉价的哗众取宠的爱国主义”。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推动了日本文化快速发展 B.增强了大和民族的民族自信心
C.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 D.缓和了日本社会的阶级矛盾
10.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二、材料分析题
11.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总督(单位:个)
总数 满人 汉人
1748年 11 9 2
1779年 11 7 4
1864—1867年 8 2! 6
1872—1875年 8 1 7
1876—1883年 8 0 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
12.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
(1)材料一的三个条约分别是什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2)材料二出自哪一个条约?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案和解析
1.C
【详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必大之所以被大力宣传,主要是因为其抵抗普鲁士的爱国行为,这些媒体宣传甘必大的事迹其目的还是在于救亡图存,故答案为C项;这些媒体宣传甘必大的重点在于他的爱国行为,并非其民主共和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D
【详解】
根据材料“大清国咸丰皇帝和大法国大皇帝签署”“大法国天主教传教会之传教士在中国享有保教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美日等八国签订的条约,并且“大法国天主教传教会之传教士在中国享有保教权”属于《北京条约》内容,而不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因此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不正确,D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签约双方和条约内容皆不正确,排除A、B、C项。
3.D
【详解】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南方许多督抚却和各参战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故答案为D项;东南互保不是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也不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A、B、C项。
4.D
【详解】
20世纪前期,从《辛丑条约》强迫中国为外国公使立碑,到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民众要拆除屈辱碑,巴黎和会期间改名“公理战胜碑”,再到新中国改名为“保卫和平牌坊”,克林德碑名字的演变见证了近代中国发展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项正确;清政府彻底陷入半殖民的深渊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的利益并没有得到维护,排除B项;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未能准确概括克林德碑名字的演变历程,C项错误。
5.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该学者对义和团运动评价既看见其爱国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辩证地评价了义和团运动,D正确;ABC均与上述分析不符合,排除。故选D。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抑止人民反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之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 既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并与之后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因此A正确;B是东南互保出现的原因之一,排除;东南互保发生于《辛丑条约》签订之前,C排除;D属于东南互保的表象,排除。故选A。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抑止人民反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之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既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因此C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故选C。
8.B
【详解】
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以近代化史观来看待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B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
9.C
【详解】
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产生了“一切方面的沙文主义”,导致其“灌输和加强突然爆发的廉价的哗众取宠的爱国主义”,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对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奴役和压迫的野心,故C项正确;材料中所说的“印刷品、传说和诗歌”是用来灌输“爱国主义”即军国主义思想的,并非文化发展的表现,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10.B
【详解】
根据“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可得出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也进一步唤醒了国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正确;打断的说法错误,中国近代化进程仍然在继续,排除A;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11.(1)变化:晚清时期汉人总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发展。
影响:汉人(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清朝中央权力下移;深刻影响了晚清历史的发展。
(2)事件:东南互保。
背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评述:东南互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进一步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详解】
(1)变化:从材料数据可知,晚清时期汉人总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原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关。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汉人(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清朝中央权力下移;深刻影响了晚清历史的发展。
(2)名称及背景: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八国联军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发动了侵华战争,为此东南互保局面出现。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互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进一步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12.(1)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马关条约
(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双半程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双半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
(2)根据“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出自马关条约。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