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 热点精准预测04 抗疫背景下的中美竞争和国际关系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三轮 热点精准预测04 抗疫背景下的中美竞争和国际关系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7 09: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四 抗疫背景下的中美竞争和国际关系
【热点链接】
在中美关系方面,拜登表示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但会坚持要求中国遵守“公平竞争”、“公平贸易”及“尊重人权”的国际规则,同时拜登还威胁称,在自己任期内绝不会允许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拜登声称要加大投资,以确保美国在同中国的竞争中获胜。
“中国有一个总体目标……成为世界领先、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拜登告诉记者,“在我的任期内,这不会发生。”拜登还威胁称,将与盟友合作,要求中国对对台湾、香港、南海的行为“负责”。 -------摘自《观察者》网
【热点解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以至世界都给予沉重打击,各国政府各显其能积极应对,但疫情何时结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对国际关系以及大国关系都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次抗疫情斗争中:
1.中国抗疫展示中国制度的力量,全民抗疫、责任担当给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2.个别发达国家在抗疫情过程中,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顾人民的生命安危,一意孤行,自私自利,甩锅他人,没有担当,充分暴露出西方所谓“自由”、“民主”的虚伪性。
3.新冠疫情的防控再次说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4.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证明了全球化意识的重要性;逆全球化潮流的,损人不利己。
5.在当前疫情下,中美关系的性质进一步发生根本转变,从以合作为主的关系转到以竞争、战略竞争为主的关系,中美发生“新冷战”甚至“热战”的可能性在升高。
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原因包括:
(1)中国的崛起速度太快,改变了二战后美国和西方主导世界的格局,美国不再是唯一的制定国际规则的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当然不甘心。
(2)他们认为中国的体制和发展的模式挑战了美国和西方的模式,应对疫情进一步扩大了彼此的分歧。
(3)国家利益及社会制度的冲突。
展望未来,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国际关系专注应由“国家与权力”向重视“人与健康”“自然与生态”方向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人们再次考虑维系国际关系稳定的正当性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现有全球化进程的再界定,为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危害将促使人们对当今国际秩序演变作出深刻反思和理性改进。
疫情防控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塑造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外交新格局创造了条件疫情的全球传播深刻影响着当前正处于关键转折阶段的中美关系,一方面为中美合作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日趋严峻的深层次挑战。
【史实链接】
一、中国的抗疫斗争
1.中国古代抗疫措施:
(1)巫术治疫,杂以医药
(2)严格的封锁和交通管制
(3)按重症、轻症、疑似进行分级处理,避免交叉管理。
(4)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以较快的速度控制了疫情。
2. 中国古代医学成就
(1)先秦时期:战国时扁鹊提出中医理论“四诊法”(望闻问切 )。
(2)东汉时期:
①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是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尊为“神医”。
②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3、隋唐时期: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成果。
4、明清时期: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纂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5.传统中医学在抗疫情时发挥显著作用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取得不错的效果。中医再一次显现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学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青少年要善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二、面对疫情各国应对效果不同,影响因素有:
政治方面:政府作为(防疫制度有无;官方医政系统是健全或缺失)
经济方面:经济发达或落后,财政富足或困难(物质基础)
思想科技:科技水平(如医疗卫生体系,药品供应、医疗服务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交通物流等)先进或落后;科学理性或迷信思想;公众卫生意识强或缺乏
社会环境:统一稳定或分裂动荡(和平或战争)
中国政府面对疫情,反应迅速,重视生命,有责任敢担当,对其他国家伸出无私援助之手,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三、中美关系
(一)近代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
1、19世纪中期,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2、1899年提出 “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
5、二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缓和与对抗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走向对抗
(1)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1)原因:
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遏制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深陷越战泥潭,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国内出现经济危机;面临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②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应对苏联的威胁与挑战;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2)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
①外交环境: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苏联也开始检讨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②经济建设:中美建交后,中国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③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④教育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生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国的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原因:
①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美失去战略合作的原有基础,美国对华采取“接触与防范”的双重战略,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台湾问题等等,其中,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上相互需要,在政治上互有所求。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在这两个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大国之间保持对话和合作的态势,既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有利于两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如何处理中美关系?
①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②充分利用WTO的贸易规则,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
③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相互尊重,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4.中美关系小结:
(1)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是主导两国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2)美国压制中国崛起,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3)中美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但也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
(4)合作仍是中美关系的主旋律。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5)中美关系变化受制于世界格局和两国的综合实力的变化;霸权政治是不可持续的,合作共赢才能促进本国和世界的进步。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摘自360百科
五、当今西方国家以“人权”问题抵制新疆棉花的实质是什么?
据报道: “HM,还有耐克、阿迪、优衣库、Zara等品牌, 它们隶属于同一个远在瑞士的非盈利组织BCI(Better Cotton Initiative,全称是“良好棉花发展协会”),这个组织特别厉害,有它认证的棉花就是好棉花,很多大品牌都是它的成员。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组织,斩钉截铁地表示,新疆棉花是一个“强迫劳动”的产物,新疆是一个歧视少数民族的地区。所以要抵制新疆棉花,以示对人权的尊重。”
实质一: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约520万吨,约占国内产量的87%。抵制新疆棉花,就等于抵制中国棉花。而现在国际上,中国棉花的产量早已经悄悄超越了美国和印度,成为了第一名。所以本质上还是在用人权问题打压中国经济,想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实质二:企图借此损害维吾尔族民众发展和就业机会,破坏新疆反恐成果,继续给中国发展制造安全挑战
实质三:不为人权实为霸权。新疆棉花问题的主角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国家不想中国崛起,于是在新疆问题上做文章,挑唆矛盾,威胁中国边疆安全,以此压制中国崛起,达到自己称霸世界的目的。
【精准预测】
1.(2021·四川达州一模·26)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指出:“中世纪的远东,对于药品、食物、香料以及焚香等物品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换句话说,滋补身体之物与怡养精神之物之间,魅惑情人之物与祭维神灵之物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区别”。这主要折射出唐代(  )
A.对外贸易繁盛 B.民众生活的丰富
C.医药水平较高 D.兼容并包的气度
【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世纪的远东,对于药品、食物、香料以及焚香等物品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换句话说,滋补身体之物与怡养精神之物之间,魅惑情人之物与祭维神灵之物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区别”,可知唐朝时期允许各类物品并存,对外来事物没有区别对待,折射出当时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开放政策和兼容并包的气度,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是唐代对外来物品的区分,不能说明唐朝时期对外贸易繁盛,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民众,无法判断其生活丰富与否,排除B项;材料除提到医药之外还提到食物、香料等,排除C项。
2.(2021·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9)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谈判时坚持“仿泰西之例”,但“不可载明比照泰西各国总例办理”的原则,签订了《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对于日本所希望的最惠国条款,清政府并没有给予。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极力地维护朝贡外交体系 B.实现了对外交往的近代化
C.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 D.与日本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871年,清政府在与日本谈判时坚持“仿泰西之例”,但“不可载明比照泰西各国总例办理”的原则,没有给予日本所希望的最惠国条款,这说明清政府在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没有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而非维护朝贡外交体系,排除A项;材料所述可以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但并未实现外交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清政府未给予日本最惠国的待遇,但两国并非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
3.(2021·河南郑州一模·18)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材料反映出(  )
A.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上升
B.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上升
D.中国战场对二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结合所学,在审判日本战犯时,经过中国法官的积极斗争,中国法官席位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牵制了大部日本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D项;根据所学,此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并没有明显上升,排除A项;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也是因为中国战场对二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排除C项。
4.(2021·江西金太阳百所名校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11)下表为1957年至1982年中国对外赠送熊猫的国家名单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意识形态影响中国外交
B.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C.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D.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答案】C【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了新局面,中国对外赠送熊猫的国家名单的变化,正是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的反映,故选C项;美国、日本、法国等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意识形态没有影响中国外交,排除A项;材料只是阐述了中国对外赠送熊猫的国家名单的变化,无法体现国际局势,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排除D项。
5.(2021·广东广州高三阶段训练·12)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
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削弱了议会的立法权力 D.调整了两党之间的关系
【答案】A【解析】各党“党鞭”有加强党的意见统一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党的统一决策,这样执政党所操控的内阁就可以通过议会的多数派来操纵议会,故选A项;“党鞭”需要在议会中发挥作用,故仍然尊重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B项;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并不会导致议会的立法权力遭到削弱,排除C项;“党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党内的沟通和纪律,与调整两党关系无关,排除D项。
6.(2021·江西金太阳百所名校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17)1829年,美国里士满的非自有土地持有者向州制宪会议提交请愿书,指出“所有以自己的方式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自己与社会有永久的情感和共同利益,因此,都应当拥有选举权”。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B.民众参政意愿强烈
C.联邦宪法尚需完善 D.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答案】B【解析】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国家下的工人、商人等越来越多的“非自有土地持有者”,因为没有土地而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所以他们提交请愿书,呼吁只要对社会有贡献,“都应当拥有选举权”,这反映出当时美国民众参政意愿强烈,故选B项;“非自有土地持有者”的公民权利没有得到保障,排除A项;非自有土地持有者提交请愿书的对象是“州制宪会议”,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因此与联邦宪法无关,排除C项;1787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排除D项。
7.(2021·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百强名校领军联考·21)自发秩序思想在经济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的理性具有重大的局限,它并不能为我们设计出有效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经济秩序。相反,在恰当规则约束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进行自发的经济活动,就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该思想(  )
A.推动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
B.强调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的结合
C.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
D.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并进行自发的经济活动,就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可知自发的经济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自由主义思潮鼓励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的表现,故选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发的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的干预,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反对自由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排除D项。
8.(2021·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12)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这一现象(  )
A.巩固了城乡工农之间的联盟 B.推动了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
C.促进了城市工业的迅速恢复 D.探索出过渡时期的正确道路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集市被查禁后,农村输运粮食进城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说明严禁集市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严重不便,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贸易的恢复有必要性,这为新经济政策恢复市场流通和货币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并非阶级联合,排除A项;“背口袋的人”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是过渡时期正确道路的探索,排除D项。
9.(2021·黑龙江高三上学期期末·32)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以故事的形式阐发牛顿的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和原则。他声称该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的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此举主要意在(  )
A.鼓励法国民众投身自然科学研究 B.推动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C.阐述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D.以自然科学抨击宗教神学
【答案】B
【解析】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因此他向“无知平民阶层”宣传牛顿的思想、科学方法和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平民阶层的“无知”,推动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故选B项;“平民阶层”只是法国民众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中伏尔泰并未阐述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他宣传牛顿是为了消除平民阶层的“无知”,排除D项。
10.(2021·辽宁辽阳高三上学期期末·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材料二
关于西方近代化特征有不同的看法。第一,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现代性与传统的尖锐冲突,现代性对传统的破坏将贯穿近代化的全过程。……第三,近代化是一种系统进程。都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以及传播媒介的参与等,并不是零乱、偶然地发生的,某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第四,近代化是一个全球过程。它在空间上始于西欧,后来扩展到全球。……第九,近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近代化所带来的创伤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但在长期发展中,近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确立政治近代化道路的。(6分)
(2)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选取材料二中西方近代化特征的某一看法并加以说明。(7分)
【答案】
(1)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颁布1787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政体。(3分)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3分)
(2)看法:西方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
说明: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法国通过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经济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展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科技上,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等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7分,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美国,由材料一“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结合所学美国共和政体的建立的相关知识可得,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由材料一“1787年,制完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并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可得,颁布1787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政体。第二小问德国,由材料一“第一次王朝战争”、“第二次王朝战争”、“第三次王朝战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德意志统一的相关知识可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通过材料一“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康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并结合所学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建立的相关史实可得,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第一小问看法,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选择一种自己感觉理解的最好的写出相关知识的看法即可。第二小问说明,考生根据前面所选择的看法,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说明,注意做到史论结合即可。例如,选择“西方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这一看法,然后就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角度,阐释相关近代化的史实,分别是政治方面的资产阶级革命、经济方面的工业革命、思想文化方面的文艺复兴等、科技方面的牛顿经典力学等史实说明推动了近代化转型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