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7 16:2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整体朗读
注意:
1、读准字音;
2、整体感受古体诗的特点,特别是节奏、韵律方面的特点。
怒号( ) 挂罥( ) 塘坳( )
俄顷( ) 布衾( ) 恶卧( )
丧乱( ) 广厦( ) 大庇( )
突兀( ) 三重茅( )
háo




juàn
ào
qǐnɡ
qīn
è
sānɡ
shà


chónɡ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诗歌翻译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请用四字小标题的方式,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1.第一段是如何表现恶劣天气的?请加以赏析。
2、说说群童为何抱茅?
3、第二段是如何表现情感的?“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中的“叹息”有哪几层含义?
4、第三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5、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如何理解?
6、如何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这种情怀?
诗歌解读
1、第一段是如何表现恶劣环境的?请加以赏析。
“卷”“飞”“洒”“挂”“飘转”等动词把风势的猛烈生动呈现了出来,从而使诗人的痛心无奈之情自然流露。
“怒号”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秋风来势猛、声音大,使人如闻秋风咆哮,形象生动。
2.群童为何抱茅?
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3.第二段是如何表现情感的?“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中的“叹息”有哪几层含义?
“叹息”有三层含义: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心理、肖像、动作描写
4.第三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渲染出黯淡愁惨的氛围,体现作者处境的艰难,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
5.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如何理解?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
6、如何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这种情怀?
作者以小见大,推己及人,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表现出作者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大众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