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7 16:28: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石壕吏
杜甫
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工部 ”,著有《 杜工部集》。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石壕吏》写于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出征时的哭声。杜甫将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写作背景
精读课文,注意断句和节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傍晚我在石壕村______,夜里有差役___________,我住的这家老翁________,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_________________, 老妇_________________!
我听见老妇_______________: 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_______。其中一个儿子________, 说另外两个儿子 _____________。活着的人_________________,死去的人________________! 家里________________, 只有__________________。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妇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投向河阳的战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_______,隐隐约约听到_____________。天亮后_____________,_____与(返回家中的)老翁告别。
投宿
前来抓人
翻墙逃跑
吼叫得多么凶狠
啼哭得多么悲伤
上前对差役说
防守
捎信回来
最近战死了
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生命已经结束了
再没有别的男人
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无法出来见人
虽然年老体弱,但请允许我
消失了
低微断续的哭声
我继续赶路
只能
复述故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深夜
石壕村
老妇、差役、老翁、诗人等
差役夜捉人
诗人投宿到一户人家,见到半夜有官吏来捉人,老翁吓得翻墙而逃,老妪为了保全三人(老翁、儿媳、孙子),自请应役的故事。
诗中说“妇啼一何苦”,结合全诗,讨论“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听妇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三男二死
   丧子之苦
------衣不蔽体
   困窘之苦
------自请服役
   应征之苦
标题是“石壕吏”,作者为什么不写“吏”的话?请你发挥想象补充“呼”的内容。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问话,问从答知。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你家的男丁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婆子,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难道你家里没有别人了?
房里怎么有人在哭?
你竟敢撒谎!有吃奶的娃娃,一定还有个娘!赶紧交出来!
那我们不管,今天你家必须交一个人出来!

如狼似虎 蛮横凶暴
悲愤凄苦 哀婉可怜
对比鲜明  明暗结合


吏:
妇: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有人在哭,那么会是谁在哭呢?假如没人哭,作者为何有此感觉?
想一想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阻止差役的行为?是怯懦还是其他原因?
说一说
公元759年春天,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兵败邺城。在这种情景下,唐王朝要想平叛仍需要征兵再战。但安史之乱造成人口损失达三分之二以上,相州一带早已“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造成征丁艰难。
课堂小结
《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作者将褒贬之情融于精准客观的叙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