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28 10: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课堂目标检测名师原创连载(持续更新中)
时间: 90 分钟 分值:100
温馨提示:认真审题,用心思考,仔细检查,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53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uì wù zào yì jiā qín nǐng luó sī miǎo xiǎo
fù yōng sào yǎng xiàng mào niǔ kòu mǔ zhǐ
二、选择题。(第3、9、12、15题2分,其它每小题1分,计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弦(xuán) 憎恨(zèng) 诣其父(zhǐ) 养尊处优(chǔ)
B.秽物(huì ) 揿(xiān)电铃? 应声(yìng) ?情不自禁(jìn)
C.轧伤(yà) 拧开(nǐng) 窈窕(yǎo tiǎo) 毋庸(yōng)置疑
D.薄弱(báo) 瘙痒(sāo ) 惩罚(chěng) 破涕(tì)为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琴弦??轧伤?? 粱国 仓库 B.舱库??污秽 涕泪 享受
C.分享??像貌 接触 团结 D.渺小??憎恨 螺丝 附庸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1.甚聪惠( ) A.为什么?? B.很 C.厉害
(2)孔君平诣其父(? ?) A.去,到?? B.拜访 C.造诣
(3)乃呼儿出( ) A.你,你的??B.是,就是 C.就,于是
(4)为设果( ) A.帮助?? B.替,给 C.因为
4.把加线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语,意思有变的是( )。
A.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光彩 )
B.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秀美 )
C.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冒险)。
D.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用力)(使劲)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这里的风光依旧很迷人。B.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C.青山绿水风光好。 D.但凡过路的人,都要停下一览这儿的风光。
6.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大子/家禽。” D.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下列哪一句名言可以用来劝诫人们做人要有正义,多行善举,否则会自取灭亡??(??)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多行不义,必自毙。
C.吃一堑,长一智。 D.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写出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的是哪根手指。
A.大拇指 B.食指 C.中指 D.无名指 E.小指
(1)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
(2)他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 ( )
(3)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
(4)他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
(5)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想大概可能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B.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非常有趣极了。
C.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D.我认真改正并发现作业中的错别字。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看到这欢乐的场面,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B.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题办法。
C.如今我们虽生活在和平时代,但也应该养尊处优。
D.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表演在龙溪县的田野中展开。
12.《手指》一文中,大拇指的特点是(??) ,食指的特点是(??) ,中指的特点是(??) ,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是(??) 。?(填序号)
A.曲线强硬,工作复杂。 B.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C.地位最优,相貌堂皇,养尊处优 D.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最肯吃苦
13.《杨氏之子》选自?? (作者)的《?? 》。( )
A.吴敬梓 《儒林外史》?? B.吕不韦?《吕氏春秋》
C.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D.司马迁 《资治通鉴》
14.《手指》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团结起来力量大。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5.《童年的发现》一文中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A.天真、单纯 B.爱探究 C.善于想象 D.让老师难堪
16.下面的古语最贴合《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7.下列与“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 )。
A.多行不义,必自毙。?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C.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18.《手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A.五个手指的特点 ? ?B.五个手指的特点 ??C.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19.“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君平与杨氏之子互相取笑对方。
B.杨氏之子用“未闻”(没听说)一词来对答,讲得很有礼貌。
C.孔君平和杨氏之子都用对方的“姓”来说事,讲得很有意思
D.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啊。”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为设果”意思是杨氏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家禽”的意思一样。
C.“杨氏之子”的意思是(梁国)杨姓人家的孩子。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对长辈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从“应声”一词可看出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
B.“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与“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意思一样。
C.《童年的发现》一文运用插叙的方法开头,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D.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恢宏雄壮、大气磅礴。
22.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下面的情境中那位女士的回答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他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一位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话,既没有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
A.嗨,您害人又害己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三、填空。(9分)
1.君子坦荡荡,小人 。 2.恻隐之心, 。
3. ,则能有所不为。
4.隔壁王叔叔乐于助人,从不争名夺利,大家都说他是个正人君子,正所谓“ ,
. ”。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_______的《____________》,故事幽默有趣,字里行间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寻到了孩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6.古人日:“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宋代学者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______________ 。”
8.《童年的发现》一文反映了儿童 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
9.《手指》的作者是________。这篇课文采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一人生哲理。
四.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3+3+2=8分)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1)雨点落在窗玻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子回到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处传来一声巨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蒲公英在天上飘着,多么美丽啊!请你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句话表现出蒲公英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下面这句话为中心,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在家里,妈妈最辛苦。妈妈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家务事。一大早,要去___________。我饿了,她
.___________________; 我病了,是她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衣服脏了,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22分)
五、非连续文本阅读。(7分)
材料一?:某段时间,《爸爸去哪儿》节目火爆荧屏,节目播出后,立刻引来了强烈的追捧,由此也引发了对于亲子问题的探讨,亲子问题是关系到祖国未来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了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来自父亲的教育严重不足。中国的爸爸把养育孩子的责任都推到了妈妈身上!
材料二:新浪网曾对1?988人进行了“你认为生活中孩子缺失父亲的教育吗”为话题的调查,呈现了这样的结果(图表1)。
材料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曾做过“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的调查,也出现了这样的数据(图表2)。
图表1:“你认为生活中孩子缺失父亲的教育吗”的调查结果
图表2:“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的调查结果
图1 图2
1.新浪网关于“你认为生活中孩子缺失父亲的教育吗”的调查中,有 人认为是缺失的。(1分)
2.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心情不好时最能理解、安慰孩子的人
是 ,而“父亲”与别人相比 。(2分)
3.为什么会出现“爸爸去哪儿了”的现象?请你结合材料进行概括。(2分)
. .
. .
4.根据材料,请给“爸爸们”提出一两条忠告。用一两句话写下来。(2分)
. .
. .
六、小古文阅读。(7分)
兄弟种田
有兄弟合种田者,禾既熟,议分。兄谓弟日:“我取上截,你取下截。”弟讶其不平,兄日:“不难,待明年,你取上,我取下,可也。”至次年,弟催兄下谷种,兄日:“我今年意欲种红薯哩。”
合伙做酒
甲乙谋合本做酒,甲谓乙日:“汝出米,我出水。”乙日:“米若我的,如何算账?”甲日:“我决不亏心。到酒熟时,只还我这些水罢了,其余都是你的。”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
甲乙谋合本做酒( ) 弟讶其不平( )
如何算账( ) 至次年 ( ?)
2.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两则有趣的小笑话。第一则笑话中,兄弟合种水稻,稻熟了,哥哥说:“我取上截,你取下截。”哥哥拿的是__________,弟弟拿的是__________。第二年,弟弟催种水稻,想把损失夺回来,哥哥却说这年要种红薯,按约定,这次哥哥拿的是__________,弟弟拿的是__________。第二则笑话中,甲乙合本做酒,米由__________出,酒归__________有。这两个笑话,讽刺的是像哥哥与甲某这类 _______、
.__________ 的人。(4分)
七、课外阅读。(共8分)
童年的时光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给我留下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空很蓝,蜻蜓、蝴蝶、“ 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绘画班的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与他们相比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要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7岁那年的阳春三月是我忘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甚至课本。有一次,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带到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写出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是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当语文老师当众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同学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酸甜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
1.文章的结构是(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2分)
2.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抄写下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2分)
A.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B.老师让“我”面壁思过一节课,“我”写出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
4.当语文老师读“我”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1分)
A.“我”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B.“我”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
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觉得童年还像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快乐写作(25分)
你能读懂这幅漫画吗?图中的学生在干什么?你从中获得了
什么启示?请写写这幅漫画,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l.看看漫
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借助漫画中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
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3.先写清楚漫画表达
的意思,再写出自己的思考。4.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答案:
一、
秽物 造诣 家禽 拧螺丝 渺小 附庸 搔痒 相貌 纽扣 拇指
二、
1.C 2.D 3.BBCB 4.A.换为“体面” 5.B 6.B 7.C 8. B 9.CDAEB 10.C 11.C 12.DACB 13.C 14.B 15.ABC 16.C 17.C 18.C 19.A 20.B 21,C 22.D
三、
1.长戚戚 2.仁之端也 3.人有耻 4.君子喻于义
5.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则能有所不为
8.求知若渴 惊人的想象力
9.丰子恺 拟人化 团结就是力量
四、
1.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我们是在长身体。
3.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
(1)就像一颗颗断了线的珍珠
(2)像个兴奋的小鸟回到了自己的巢,迫不及待向家中奔去
(3)犹如雷鸣一般,吓得鸟儿急忙飞走
5.蒲公英在天空中飞着,像一个个降落伞在风中飘啊飘,那景色令人沉醉。
6.买菜?做饭给我吃 守在床边照顾我 她帮我洗干净
五、
1.1207?
2.母亲所占比例最低(数量最少等)
3.①当今社会,爸爸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工作上;②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多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③在中国,亲子关系中的母子关系占优势。
围绕父亲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等来表述,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
六、
(商议) (公平) (怎样) (第二年?)
2.有兄弟两人合伙耕种田地,到了庄稼收获的时候,两人就商议该如何分配。
3. 稻谷 稻秆 红薯 红薯叶 乙 甲 爱占便宜、自私自利
七、
1.C
2.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
3.A 4.B
5.童年犹如美丽的蝴蝶,自由、欢乐地翩翩起舞。童年犹如一朵菊花,清淡的花香使人陶
醉,难以忘怀。童年犹如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八、范文:
拒绝网络“依赖”
谈起网络,相信现在的人一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你不知道网络是什么或没有上过网,那么你可能就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了!别说,网络它还真神奇!网络上的内容五花八门,就宛如天上的繁星、海里的贝壳、草原上的小草……数也数不清!这可不,网络在生活中还帮了我许多忙呢!
记得以前,我班正在学习《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我通过网络来预习,上网查寻了许多关于李广的有:用资料,他的生平、功绩,百度里无所不有!上课时,老师提问的每一个问题,我都能对答如流,老师直夸我课前准备充分,我享受着同学们那羡慕的眼神,心里喜滋滋的。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喜欢上网络了!
也许,就是因为网络很神奇,可以帮我解决一切疑难问题,所以,我渐渐养成了“依赖症"这个坏毛病!像英语上有什么翻译不会做了,我会请教在现翻译;作文没有写作思路,我会百度搜索;数学上有什么思考题不会做了,我会上QQ去询问同学……哪怕这道题有一丁点的难度,我都会通过网络去寻找答案!看着自己那一张张试卷上打着一个个鲜红的优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虽然自己的家庭作业都是全对,可一到考试,我可就没辙了!考场又没有电脑,QQ问朋友、百度搜索、在线翻译,神马都是浮云!我心想:总不能作弊吧?老师也曾找过我去谈心,问我为什么平时作业都是全对,而考试却不行了呢,我低着头,可心.里比谁都清楚!
从那时,我就幡然悔悟,其实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依靠网络的!
俗话说得好:“脑不用,会生锈!”以后,我再也不能仅仅去依靠网络了,而要依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