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27 23:0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83640011582400
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
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  )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D. 贵族政治、僭主当政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这里“转折点”的意思是说(  )
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制度终结
18548355519420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如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 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B.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 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1871年公社史》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 )
A. 希腊雅典 B. 法国巴黎
C. 俄国彼得格勒 D. 德国柏林
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制度”是指(  )
A.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全球通史》中谈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基于此,西欧国家( )
A. 积极推行民主改革 B. 与苏联展开激烈竞争
C. 走上联合自强之路 D. 努力抢占新的殖民地
古代鱼鳞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据此。鱼鳞图册是(  )
A. 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 B. 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
C. 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 D. 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
1992 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 500周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把哥伦布作为英雄进行纪念的时候;在美洲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行为,他们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还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这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阻碍 B. 欧洲文明破坏了美洲文明
C. 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D. 历史的价值判断有相对性
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 )
项目
政史
商学
教育
理化
技术
军事
数量
8种
3种
3种
28种
90种
39种
A. 学习西方制度为先 B. 重商思想正式形成
C. 尚武思潮开始萌发 D. 科学技术备受关注
91859105577840右侧的新闻出自那一时期? ( )
A. “大跃进”时期
B. 土地改革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大国崛起》:“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 )
A. 自由放任 B. 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 政府主导 D. 国家垄断和自由竞争相结合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政府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 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 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2017年11月20日,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通过最后一轮投票的抽签争取到了离开伦敦的两大欧盟机构:阿姆斯特丹将迎来欧洲药品管理局,巴黎将迎来欧洲银行管理局。因为接待这些机构及其雇员和分支会带来相关的经济影响,竞争十分激烈。据此可知(  )
A. 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 欧盟经济一体化红利仍具吸引力
C. 欧盟内部分裂白热化 D. 英国脱欧对欧盟带来了致命打击
至2017年,我国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淘宝村”数量超过2100个;网约车注册司机达到373万人;餐饮外卖行业则吸纳了700万从业人员。材料说明互联网
A. 彻底消除了人们之间的隔阂 B. 促进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C. 已经取代丁传统的社交模式 D. 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0137103212465下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
A. 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 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 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而垄断世界航运业,并为称为“海上马车夫的”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荷兰
目前,中国市场不少洋品牌纷纷起上好听的中文名字,如可口可乐、标致、奔驰等。这一现象表明(  )
A. 中文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B. 洋品牌只有使用当地语言才能站稳市场
C. 中文品牌的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生产的
D. 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和广泛
1949年至1956年,社会上的流行语有:政协、人大、三大改造、志愿军等。1957年至1978年间,流行语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样板戏、纸老虎等。1978年后,新事物语言层出不穷:平反摘帽、联产责任制、经济特区、合资公司、下海等。这反映了
A. 政治生活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 B. 文化生活影响了政治经济制度
C. 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D. 外交观念与国际形势相互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
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3分)
材料二认为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制度?(2分)指出秦朝和元朝这一制度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主要表现。(4分)
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2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2分)
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2分)
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一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2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2分)该宪法有哪些制度创新?(4分)
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6分)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如下图:
266700673608024860256745605
图一:铁犁牛耕 图二《清明上河图》(街市)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这一模式产生于什么时期?(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分)
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2分)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分)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哪些?(4分)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6分)
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D 2. C 3. B 4. D 5. B 6. C 7. A
8. C 9. B 10. D 11. D 12. A 13. B 14. C
15. B 16. D 17. D 18. D 19. D 20. C
21. (1)功绩:灭六国、统一中国。
(2)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表现: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 3)事件:1895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日本。原因: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 4)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好的制度(政策)是维系和推动统一的重要条件。
??
22. (1)第一小问,“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或民主)管理的新形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1787年宪法,该宪法的制度创新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故答案为:
(1)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或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2)宪法:1787年宪法.
制度创新: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
(3)实践: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3.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
(2)生产工具:铁犁牛耕。内在联系: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新现象:材料三: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材料四:出现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城镇。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
1. 本题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清明节我国最重要的祭祀祖先、亲人的传统节日,这一现象符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A.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没有大面积的平原,不适合发展农业经济,该项错误。
B.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征而非雅典城邦的特征,该项错误。
C.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该项正确。
D.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为发展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该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城邦体制。希腊半岛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在此地理环境下众多蕞尔小国纷纷建立。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体是其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3. A.光荣革命以后颁布了权利法案,只是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并没有完全剥夺我的权利。
B.通过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利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C.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并没有实现平衡。
D.英文仍然实行的是君主制度,只是结束了君主专制,走向了君主立宪。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光荣革命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要对光荣革命以后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影响准确把握,同时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难度不高。
4. 材料中的信息表明,在抗战前日本侵略中国,日本与中国犹如蚕与桑叶,中国人民没有觉醒,任凭日本侵略,如今中日关系犹如鸡与毛虫关系,表明如今由于民族觉醒,抗战必胜。故D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战是持久战、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中国能速胜的信息内容,故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民族的觉醒,也为抗战胜利作出根本保证。抗战的胜利成为近代以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成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了解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两个战场的抗战等重要史实,认识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5. 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巴黎公社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871年公社史》”、“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注意题中“1871年”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揭示的是发生于1871年的法国巴黎人民起义,并成立了巴黎公社政权,可知B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CD所示城市均与法国巴黎公社的史实不符,直接排除。故选B。
6. 根据材料中“解决民族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解决民族问题采用的措施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其建立的背景。
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题干材料中的“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BCD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故选:A。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联合国和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等关键信息。
联合国需要中国。联合国是以自己的普遍性而自豪的,然而,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不在联合国里,联合国有什么普遍性可言?世界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需要联合国发挥作用。如果联合国缺少中国这一块,显然在应对世界上大的问题时缺少了有力的支撑。
8. 略
9. A.鱼鳞图册是税收征税的依据,而不是地图。
B.鱼鳞图册是明朝互不收税的依据。
C.鱼鳞图册主要是用来收税的,而不是人口统计的图册。
D.鱼鳞图册不是治理水利的依据,主要是用来收税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时期税收制度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联系到书本上,关于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的知识来分析,其次要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收税。
1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依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阻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错误。
B.依据材料可知,欧洲文明破坏了美洲文明,仅体现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故B错误。
C依据材料可知,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错误。
D.依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宣布将当地变为殖民地,殖民活动推动了欧洲的发展,但是他带给美洲人民的是疯狂的殖民掠夺,造成了美洲的贫困落后,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欧洲人和美洲人对哥伦布的态度反映了历史的价值判断有相对性。故D正确。
故选D。
11.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可以看出技术类书籍占有绝对的优势,这表明当时科学技术的备受关注,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BC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闻中“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很明显是浮夸风,是大跃进的产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1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自由放任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故排除A。
B.从材料中的“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可以看出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故B正确。
C.政府主导只体现了一部分特征不完整,故排除C。
D.材料没有体现出私人垄断的自由竞争和结合,故排除D。
故选B。
14. 【分析】
本题考查苏俄(联)农业政策的调整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十月革命后,苏俄(联)进行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探索,即有成功也有挫折,对以后其它国家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教训。
【解答】
A.实行新经济政策实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排除A。
B.实行余粮收集制和农业集体化,实际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排除B。
C.根据所学,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实施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保证前线的粮食供给;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建设;农业集体化是为了当时的工业建设的需要,因此农业政策的调整是依据国家战略的需要,故C正确。
D.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俄(联)农业政策的调整都是依据当时的情况实施调整,不存在随意性,故排除D。
?故选C。
15. A.材料是反映的欧洲办公机构的转移,并不是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可以看出管理机构所在地由于能带来相关的经济影响,所以会竞争非常激烈说,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各国有权强的吸引力。
C.材料反映的是欧盟理机构的所在地竞争,并不是欧盟内部分裂的表现。
D.材料看不出英国脱欧对欧盟的致命打击。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欧盟,要求学生结合欧洲联合的过程和欧盟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联系到欧洲联合的过程和特点,其次要从材料中看出迎接欧洲管理机构,对本地区和本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6. 【分析】
本题考查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
A.“彻底消除了”太过绝对,故排除A。
B.互联网是我国我国科技水平提高的表现,故排除B。
C.“取代了”材料无法体现,过于夸张,故排除C。
D.依据材料“我国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淘宝村”数量超过2100个;网约车注册司机达到373万人;餐饮外卖行业则吸纳了700万从业人员”可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
?故选D。
17.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持续的时间最长,参战人口多,军民伤亡最多。由此可知,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故D符合题意;AC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所述“根本保障?”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
18. 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需要掌握荷兰殖民扩张的结果.解题的关键是对荷兰殖民扩张的结果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荷兰殖民扩张的结果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材料中外国商品中文名称影响程度的扩大,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故D项正确;
中文并非国际通用语言,A项错误;
外国品牌并非只有使用当地语言才能站稳市场,B项错误;
中文品牌的产品并非都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生产,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长期停滞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20. 本题考查我国建国后的社会发展变化,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流行语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因此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C项正确;ABD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C。
21. (1)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对于秦王的历史功绩,从材料中“六王毕,四海一”可以看出,颂扬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这一事件。故答案为:灭六国、统一中国。
(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一小问的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加强自己的统治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一直被沿用。故答案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的表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元代在地方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故答案为: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3)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台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一小问的事件,结合材料“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故答案为:1895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日本。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了今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故答案为: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4)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对于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而制定的方针,从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可见大陆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答案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明确立意,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对于祖国统一的问题,结合材料进行总结即可,可以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好的制度(政策)是维系和推动统一的重要条件等等角度来回答。故答案为: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好的制度(政策)是维系和推动统一的重要条件。
22. (1)本题考查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2)本题考查宪法的制度创新,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
(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实践活动,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23. (1)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表明,该经济形态为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具有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铁犁牛耕、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的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生产技术的方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获取、解读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图一反映了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图二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据所学可知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得出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根据材料“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得出出现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城镇。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可知还有海禁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