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是一种简单的平面图图形,角的知识面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小学生在生活中对角有了模糊的认识,但对于几何图形中的角还是陌生的,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教材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入手,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的意义上角。
【教学目标】
1、知道角藏在一些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上,认识角的特点,借助尺子画角的方法,知道角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会比划角,会找生活中的角。
2、在观察、比较和直观操作等具体活动中,感悟角的大小变化过程,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有关。
3、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
4、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练习纸、百宝箱、等腰三角板、活动角、放大镜、创造角的材料等。
学生准备:等腰三角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揭示角
1、“摸一摸”游戏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百宝箱,这里面可藏着许多知识呢,五一节,它刚去“图形王国”里旅游,从那带来了一些奥秘,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先进行“摸一摸”游戏,猜一猜它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图形礼物。
学生进行游戏,并说一说是怎么猜到的。
2、揭题
刚刚大家都用角猜出了图形,有3个角的是三角形,有5个角的是五角星,长方形有4个角,在圆上没有发现角。那角到底是一个什么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角的认识)
你们说得都很好,上课时回答问题也要像这样声音响亮、积极主动,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将会为所在小组赢得一枚“大拇指”奖章,下课后到老师这来取,并比一比今天哪一个组获得的奖章最多,成为“最棒之组”,你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师:为了观察和研究的方便,我们把这些长在图形上的角剪下来,剪下来的12个图形都是角。
(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在哪里?(学生可能会用手指尖指某一点)老师把这一点画在黑板上,问:这是角吗?(不是)那角是什么样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个小坑、一个小点。)是的,这儿有一个点。
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什么感受?(直直的)
再从这个点往这边摸呢?也是……?(直直的)
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
(2)刚才我们已经用手摸到了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样。
师:请睁开眼,屏幕上这几个角以及刚才咱们所摸的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
2、画角
(1)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下面老师就依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画。
师示范:首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线,这条线怎么样?(直直的)然后再从这一点往另外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而且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通常我们还会用弧线来给角作上标记。
(2)学生在练习纸上画
3、角的各部分名称
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在卡片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师: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就组成了角。
(3)编成口诀,齐读
4、练习
(1)判断角
师:图形王国里的这几个图形也说自己是角,我们来看看吧。认为是角的做手势“勾”表示,不是的做手势“叉”表示。判断是的指出角的边和顶点在哪,判断不是的说出理由。
(第4个图形)旋转后这个图形还是角吗?为什么旋转后它还是角呢?虽然旋转后角的位置变了,但它仍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是的,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是看它是否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数角
师:下面我们来变个魔术,请大家盯住第2个图形,变!变成什么了?(三角形)三角形上有几个角呢?我已经知道其中一个,另外两个角在哪里?
还有几个图形朋友也吵着要来上我们的数学课,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体上也有角,咱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师: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几个角?五边形有?追问:六边形呢?十边形呢?是的,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5、找角
(1)指名在主题图上找角
(2)在身边找角,并指一指顶点和边
6、创造角
(1)利用1号信封里的材料创造角,学生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讨论
(2)选择一个小组投影展示并介绍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比较角
1、一样大
师:在2号信封里有3个角,请小组长拿出来。其中有一个角和百宝箱的这一面上的这里一样大,你能找出来吗?请小组讨论,找到它,并举起来。
(1)指名说说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其他两个。(太大、太小)
怎样看出它大或它小的
总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找两个组选的角
师:这两个角有什么不一样吗?(边的长短不一样)
指名问怎样验证你选的是正确的?(贴上去比较一下)
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编成口诀齐读。
(3)放大镜能把角变大吗?
用投影演示,并用重叠法验证。
总结:放大镜只放大了角的边的长短,并没有改变角的开口。所以不能改变角的大小。
2、活动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的角,怎样让它变得更大?(把角的两边张开)怎么让角变得更小?(把角的两边合拢)
小结:看来我们要使角变大,只要把角的两边张开,要使角变小,只要把角的边合拢。
(1)请拿出你的活动角,做出一个比它大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大吗?为什么?
做一个比它小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2)做好一个角同桌比比看,谁的角大?确信?有人不太确信(选大小近似的两个角)。哪个更大呢?(不同意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确信哪一个角大吗?
师:当我们用眼睛观察,难以判断大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3、(捉迷藏)
辨别两组角的大小,每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赏总结,走进生活
1、总结角
今天从百宝箱里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角。如果你是角,你会怎么样介绍自己?
我是一个小小角,┄┄
2、欣赏角(组图)。
师:角在生活中一般不会单独存在。它都是在物体中或物体的面上,因为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咱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角的美丽身影吧。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课前,我请4个小朋友完成了一组实验,滚小球。这是两组实验道具,仔细观察,你猜小球滚动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结束介绍)确实,小球滚动的距离有远有近,其实这里隐藏着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它相关的数学知识------角。(板书: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找角并体会角的特征。
(1)尝试找角。
提问:(PPT)老师带来了几样你熟悉的物品,你能从这几样物品上找到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上来指)
指出:他找的对吗?是的,这些都是角。
提问:这些被称作角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尖尖的)这个尖尖的地方,数学上把它称作角的“顶点”。除了一个顶点,还有其他组成部分吗?(点的两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而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上称作角的“边”。一个角有几条边?(两条边)每个角都这样吗?(是)谁能完整的概括一下,角有什么特征?(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指角。
谁愿意来指一指(剩下的两个角)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不纠正指边的方法,先指顶点再指边)
其实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很多角呢?你能找一找并指一指吗?。
(3)规范画角。
提问:如果老师想在黑板上画一个角,你认为我应该先画什么?
是的,我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出发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瞧,一个角就画完了。(标上:顶点,和边。)我们可以用一条弧线(红色)连接角的两条边,表示这里是一个角。
你能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个角吗?
(展示不同方向的作业)谁能说说,你认为怎么画肯定是对的?你们是这样画的吗?真棒!
(4)判断角。(不讨论,直接做)
谈话:
(展台展示作业)大家都画的很好。听说今天要认识新朋友角,一些图形宝宝们都说自己是角,我们来辨一辨哪些是角,好吗?
5号,是的,很明显。大家看仔细哦,现在是吗?(不断旋转)还是吗?为什么一直是啊?它虽然位置在变化,但它样子没有变,一个顶点两条边也始终——没变,所以它始终是这个角。
(5)数角。
角听说大家很厉害,于是又躲到了这些图形里,你还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请在练习纸上数一数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不展示作业,直接汇报得数,PPT对答案)为什么是角?为什么不是角?
(6)创造角
(信封里:毛线,吸管,圆片)
谈话:画角数角看来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你能创造角吗?先来看看活动要求。(解释:没有拿到材料的小朋友可以怎么办?老师会请优先完成的小组上来汇报)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点子多,纪律好,动作快!
开始吧!
学生活动:选择一个小组上前交流展示各自所创造出的角。
(分好1,2,3,4,5,6,上前汇报,同意的鼓掌)
点评:
毛线:用毛线作角时,要把角的两条边拉直。
吸管:老师将角的一条边在转动,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角,你发现角的什么变化了?(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在变化)
2、认识角的大小。
(1)感受角有大小
看来,角是有大小的。我们每人拿出这样一个“活动角”,也来感受一下角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变变变”,变变变变大,变变变变小,变大,变小。
提问:你知道怎么让这个角变大吗?又怎么让这个角变小呢?(学生说)这个活动角的两条边慢慢地张开,这个角就变得越来——越大,这个角的两条边慢慢地合拢,这个角就变得——越来越小。不管是变大还是变小,活动角的什么都没有变?只是什么在变化(边叉开的大小是变化的,而边的长短没有变)你能做一个和我的角一样大的角吗?(能),你们的边这么短,怎么可能做出的角和老师的一样大呢?(因为角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决定的,和边的长短无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这个角吗?
小结:虽然看上去这两条边很短,但是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和老师的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角一样大。
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还能能做一个比我的角小的角吗?
点评:角的大小与看到的边的长短有关吗?那与什么有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既然角是有大小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也要来比比大小,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同意吗?能说说理由吗?
指出:时针和分针这两条边张开的就越大,所形成的角也就越大。
(3)画一个比已知角大或小的角。
变过了,比过了,也数过了。咱们来画一画吧。这个是已知角,你能画一个比已知角大的角,再一个比已知角小的角吗?
点评:
3.回顾
再回看一下我们课前的实验,现在知道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了吗?同等条件下,角在一定范围内,小球滚动的有多远与角的大小有关。
三、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
),还知道了什么?其实,我们的身边也藏着许许多多的角,它用自己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角,感受它那份与众不同的美——
1认识角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并学会用重叠法比较
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
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感受到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剪刀、扇子、五角星、记号笔。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三角板、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好朋友?
师:记忆力真不错!继续考一考你们。
(指着三角形)你能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吗?
师:从摆出的三角形中拿掉一根小棒,桌上的图形,还认识吗?
预设:(1)师:真聪明,他又提到了一位新的图形朋友--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角)
(2)不知道。师:其实,这节课咱们就要去认识他,他的名字叫做——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找角,指角
师:说起角,他就在我们身边。你能找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吗?说给同桌听。
师:同学们找出了很多角,角究竟在物体的哪个部分呢?这就要注意指角的方法。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一个三角板,上面有许多角,老师找的是这个角,看看我是怎样把这个角指出来的。
(师用三角板示范,从顶点-边-化角的标记(这就是一个角))
师:再看一遍!
师:会了吗?能用这样的方法指一指你刚找出来的角吗?
师:原来我们的身边藏着这么多角!
(二)认识数学的角
师:认识了物体表面的角,那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刚刚老师在三角板上找到了一个角,现在老把它描下来,仔细看!
师:要注意的是,加上角的标记。(红笔)
师:这就是数学中的角,其实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某一个部分的形状就是一个角。
(课件出示剪刀)睁大你们的眼睛看这儿,是什么?(原来剪刀张开的这一部分的形状就是一个角)
(闹钟)
这个眼睛该往哪儿看呢?是的,这也是一个角。(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
(易拉罐)
吸管弯折的这一部分形状也是一个角。
师: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观察这四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有两条直直的线。(如果学生说:有两条线。追问:这两条线怎么样啊?)
生2:都有尖尖的地方。
师:其实,角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谁能指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教师在锐角旁边再画上钝角和直角)谁能来指一指、说一说这些角的顶点和边?(生上台指指看)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齐读!
师:真是火眼金睛!
(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师:新朋友角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呢!能找出他们来吗?
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指出顶点和边,不是角,说说为什么不是。
2.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师:看来这点小问题难不倒你们,继续看!
(1)出示题目。
(2)师:有几个角呢?上来指指看!顶点在哪?边在哪?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搭“角”。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厉害,通过学习,知道了所有的角都有相同的地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这两条边是直直的。
师:对角真熟悉了?那你能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吗?(生搭)
师: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有搭的不同的吗?
(指名上台演示,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师:哪不同?(指着黑板上的角)
生:角有大小。(师板书:角有大小)
师:哪个大,那个小?
、
2.做“角”。
师:真了不起!角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啦!那我们为角的家族多添加一些成员,好吗?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说明要求:(1)把两根吸管钉在一起,借助橡皮,防止戳到手。
(2)已经做完的小朋友玩一玩手中的角。
师:小朋友们,辛苦了。做出了这么多大小不同的角,这个角能自由活动吗?
师: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两条边叉开得大)
师:那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
师: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说,夏天常用的纸扇,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顶点呢?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出示剪刀):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平面图形里又多了一位新朋友——角。
三、总结延伸
师:咱们二(2)班同学,真是一群善于思考的小朋友,瞧,上课多积极啊。能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
师:看来这节课的内容还真难不倒你们,老师要为你们竖一竖大拇指,还敢继续接受挑战吗?
师:好,接招!
每人拿出一张白纸,你能指指上面的角吗?(可用铅笔做上角的标记)行,那你能通过折一折,创造出一个角吗?
(展示两位位同学的角,用记号笔画出来)这两个角谁更大啊?那你还能折出一个比他更大的角吗?
师:看来啊,同学们不光会找角,而且还能自己折出一个角,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特别喜欢动脑筋,老师想用一个符号来评价一下大家,快去你们的抽屉里找一找吧!
那么五角星上又有多少角呢?课后同学们讨论一下,讨论出结果了就告诉我!
3
认识角-1